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中试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在长白山区满族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作一评述。由此可以看到,长白山作为满族及其先民的发祥地和世居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长白山区满族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将长白山的地域性与满族的民族性紧密结合、开展微观层面的具体研究,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逐渐增强,民族民间文化逐渐受到国家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长白山满族文化便在这个时代中迎来了春天。满族民间剪纸是长白山满族文化艺术中的重要遗存,它不仅有极强的实用功能,而且还能生发出对美的渴求,在对生活的礼赞中升华和衍生着一种率真、朴素、自然的视觉美。文章在对满族民间剪纸的剪技、构图、造型、色彩等视觉语言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区的满族年俗是我国年俗中十分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富有生活气息和文化品位,具有独特的魅力。从长白山满族年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满族质朴淳厚的民风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可以窥见到满族敬重祖先、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关爱自然、和邻睦友的优良传统。长白山区满族年俗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形式,有力的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满族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是长白山文化的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区的满族年俗是我国年俗中十分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富有生活气息和文化品位,具有独特的魅力.从长白山满族年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满族质朴淳厚的民风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可以窥见到满族敬重祖先、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关爱自然、和邻睦友的优良传统.长白山区满族年俗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形式,有力的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满族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是长白山文化的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5.
浅谈长白山区满族的传统民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长白山区满族人民的传统礼仪、服饰、饮食、民居四个方面为重点,介绍了满族的传统民俗,阐述了长白山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及满族民俗文化对后世尤其是北方民俗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满族以豆为酱,经过多年的历史传承,产生了独特的酿造技艺,形成了酱风酱俗和独具特色的酱美食文化,已经从民间走进宴席,走出国门,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对长白山满族大酱文化加强研究,加以传承,加速开发,是当前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满族民间剪纸,是八十年代在长白山区挖掘发现的,它以浓郁的民族风格与芬芳的乡土气息展现于剪坛,受到学术界的注目。 一、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产生 长白山是满族的故乡,相传满族的始祖布库里雍顺就出生在这里。据载,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在长白山区长大的,他从小丧母,后母不慈,努尔哈赤离家到长白山里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由于历史及地理等因素使这一地域的文化长期被湮没,20世纪80年代王纯信教授在这里发现了遗存的满族民间剪纸,从此开始了挖掘和研究工作,并通过文化和教育部门对满族民间剪纸进行传播和推广,最终实现了满族民间文化由自觉传承到教育传承的转换。实践证明这种转换是非物质文化得到传承的有效途径之一,该个案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由于历史及地理等因素使这一地域的文化长期被湮没,20世纪80年代王纯信教授在这里发现了遗存的满族民间剪纸,从此开始了挖掘和研究工作,并通过文化和教育部门对满族民间剪纸进行传播和推广,最终实现了满族民间文化由自觉传承到教育传承的转换.实践证明这种转换是非物质文化得到传承的有效途径之一,该个案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0.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1):F0002-F0002
通化师范学院民俗学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满族民间美术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开始,并最早提出长白山满族剪纸研究课题。学校为突出长白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将长白山非物  相似文献   

11.
满族剪纸作为长白山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被广泛流传,它不仅具有承载着生活在这一地区人们繁衍生息的历史意义,也反映了满族人民对艺术的审美取向。满族剪纸以其单纯且质朴的形式语言不仅表达了其民族情怀,而且体现了鲜明的本土化和民族化特性,对于长白山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现代设计均起到着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文中主要立足传统与民间,以长白山地区为本课题研究的地域中心,试图探讨地域性的现代设计与传统满族剪纸中结构、色彩和抽象符号等造型语汇的相互融合与借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满族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我国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文章介绍了长白山满族剪纸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情况,同时就现代设计与现代绘画中如何借鉴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进行了探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于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前景必须从宏观的层面解决.即保护与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与很多“书斋式”的生态写作不同,《野猪王》是走入现场的。满族作家胡冬林长年累月扎根于长白山,亲身实地寻访那里的动植物,并特别叙写了野猪这一稀有种群在大森林中的生长、繁衍与濒临灭亡,给人以直接而真切的情感震颤与生态启示,是在场性生态写作的典范。胡冬林还能以“长白山作家”的地域文化身份,随时随地将东北文化真切鲜活地融入生态表达之中,充分实现了“文化的在场书写”。  相似文献   

14.
满族是长白山区的主要民族。其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东北乃王时整个中华民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满族人的居住从定居、半穴居一直到泥墙草房的满最老屋,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一直到今天仍为包括其他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民族所采用。遍布在长白山区的满族草房.代表了奉地区基皋的民居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既是满族居住习俗的载体,也是满族风情的主要表现形式。满族草房以草苔盖。以泥砌墙,火炕、锅灶、烟囱、门窗等独具特点.因其在长白山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一直连续至今。对满族草房有效的加以保护和利用,可以丰富长白山文化的内容,同时也是一项很具潜力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版画教学如何适应当代的艺术涌潮,寻找在艺术语境中的自我定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版画的教学思路应该牢牢根植于长白山地域文化底蕴这块沃土,集长白山的文化资源、满族民间传统艺术资源和地域版画教学资源为一体,形成综合资源构建的合力,才能使版画教学成果具有现代的民族的和地域的艺术特征。具有其教学自身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为最多。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黑水鞣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十二世纪,阿骨打建立了金朝。1483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  相似文献   

17.
满族是我国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约1100万人。满族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北宋至明时的女真、隋唐时的靺鞨、北魏时的勿吉、汉至两晋时的挹娄、商周时的肃慎。白山黑水——即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是满族先民的发祥地。我国  相似文献   

18.
吉林长白山     
长白山,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是中朝两国的界山,有"关东第一山"之称。历史上的长白山一直是关东人民生息劳作的场所,也是满族的发祥地,所以在清代有"圣地"之誉。白山黑水是中国东北的代名词。长白山的生态系统比较完整,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山上气候变化无常,动植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满族剪纸已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撕纸是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原始的家族传承方式是手口相传,现阶段主要是分散的、不均衡的传承方式,而学校教育是传承满族撕纸的新尝试。笔者通过研究撕纸教学,对学生形象归类与变形能力、掌握传统撕纸技法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少儿了解满族人的生活及年俗,对满族撕纸产生兴趣,促进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文化是我国区域文化研究的一个当然对象,并带有跨国界的区域文化的特点,这使长白山文化研究具有了特殊的生态、政治和经济意义;近十年来长白山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这要求对长白山文化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不断探索;长白山文化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可分为“中观”、“微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学科队伍建设是长白山文化学科体系建设的关键,而积极争取承担课题则是长白山文化学科体系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