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先秦时期,郑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文化氛围以及商业的发达、经济的活跃带来了人们思想上的进步,政治上表现出较为开明的色彩。外交方面的独立的意识,法家、纵横家先驱的出现,以及教育、私学的发展,都使郑人有着大胆、开放的意识。对于一个地处大国夹缝中的小国来说,如此开明的政治氛围,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郑风》的内容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十分繁荣和强盛的年代.政治的开明、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开放和生活的富足带来了人们对自己身体的反观和觉醒,造就了唐代体育文化的丰富和繁荣.  相似文献   

3.
唐代统治者胸怀开阔 ,气魄博大 ,有开放的思想基础 ,对国外的各种宗教思想全面引进 ,全面吸收域外各种艺术 ,同时 ,中外经济文化全面交流。促进了政治的开明 ,经济的繁荣 ,文学昌盛 ,使大唐成为历史上极鼎盛的王朝。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悖论——评梁启超的开明专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明专制思想在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梁启超将“开明专制”视为实现民主立宪进程中的必要步骤。其内涵是指在开明君主的统治下,实行一些开明的、带有资本主义民主色彩的统治政策,其实质是一种民主渐进的思想。这在专制之风浓厚的近代中国是有其合理性的。梁氏先后三次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实践证明,以开明专制求民主政治之路是行不通的。因为,开明专制本质上仍是一种专制政体,民主与专制是对立的。不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和旧的统治秩序,而去实现开明的政治,这只能是一种违背历史客观规律的空想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时期,"开明开放、创新突破"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其实,我们的化学课堂也应该与时俱进,学会让开明、开放成为自己课堂的主旋律,学生真正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通力合作,而只有做到"开明""开放""开通""开拓",才能积极有效地架构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家校合作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大力加强德育工作,真正把德育落实到首位;积极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强化素质意识,确立现代意识,树立前瞻意识,增加开放意识;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体系和新方法,把政治教育与成才教育、人精神、审美情趣和心理健康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提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七大报告的政治意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表明当代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上不断与时俱进,政治价值理念日趋完善,现代执政党意识日益凸现,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认识日益科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时代气息和开拓精神、开放意识和包容精神。政治思想的进步必将引领政治制度和体制创新,激发整个民族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9.
"开明专制论"是梁启超渐进改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开明专制",就是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为最终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创造必要的条件.梁启超对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艰巨复杂性的认识,是清醒而深刻的.然而,"开明专制论"又有浓厚的空想性和保守性."开明专制论"虽未能给当时的中国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但在思想理论上仍有值得后人深思之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要取得实效离不开良好的课堂秩序。传统课堂秩序突出特点是"严肃、严格、严厉、师道尊严",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课堂秩序失范是其具体体现,新形势要求我们构建"开明、开放、开心、开启智慧"的新型课堂秩序。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教育强国语境下的师德师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师德师风是为师之本、树人之要、兴国之基。当前部分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政治意识、使命意识、修身意识、奉献意识不够强等问题。建设教育强国,需从加强学校党建工作、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主体责任建设、建构考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待遇、加强以教学为中心等方面入手,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进而打造一支师德师风优良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2.
对于清末民初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史学界有一种普遍看法认为 ,是辛亥革命导致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这可以从袁世凯与清室复辟派的活动、民初宪政的混乱、国人漠视民主等看出。一个拥有数千年专制传统的国度要过渡到民主阶段 ,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到位的 ,而是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方能完成。将外国的民主模式强加给中国 ,而缺乏对政治民主化阶段性的深刻认识 ,这是资产阶级所犯的错误。所以 ,有鉴于当时中国的国情 ,实行开明专制乃 2 0世纪初的最佳抉择。至于民主化进程中的快节奏 ,乃导源于知识界的超前意识、性急心态 ,其后果则是急功冒进、肤浅 ,制度决定论盛行而条件决定论却被忽视 ,再加以远非有利的文化背景 ,这一切都使得开明专制的选择变得更为理性、务实。在开明专制政体下 ,社会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这一有利的客观环境将促使人们致力于发展经济、文化启蒙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有着极其丰富的政治谋略,而没有真正属于公民社会的政治学,没有属于普通民众的政治学,民众在如此的氛围中只知有君不知有国,只知义务不知权利。其实,从根本上看,政治启蒙是公民权利的自省与自醒,在中国是民众谋求自身政治认同的艰难过程。  相似文献   

14.
阿根廷曾经是世界上比较富裕的国家,然而2001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其变成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倒账国。长期积攒的经济和政治问题是阿根廷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机构在阿根廷由经济衰退演变成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阿根廷金融危机的教训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左传>作者在对郑庄公的评价中渗透着儒家的"克己复礼"意识,在这种意识下对郑庄公形象所作出的评价带有儒家的主观色彩,如果历史地看问题,那么郑庄公并不是"伪善"、"违礼"的君主,而是旧时周礼时代惯性与春秋初"礼崩乐坏"时代挤压下的诸侯形象.  相似文献   

16.
该文认为,目前我国高校要在发挥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的同时,切实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社会保障学"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舞台,在"社会保障学"课程思政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很好地破解传统"社会保障学"教学瓶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生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保障学"课程思政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从1928年“革命文学”之争开始,由于无产阶级价值观的强劲介入,“五四”新文学作家的社会启蒙主体身份便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他们不再是作为现代意识的启蒙者而存在,而是作为现代政治革命意识的被启蒙者而存在。这种社会身份的绝对转换,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化作为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现象,对人类社会一切政治现象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家长本位”、崇尚“礼治”、“权力本位”思想已经成为中国走向全面现代化的深层障碍。因此,中国在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中.越须实现传统政治文化由家长本位走向民主,人治走向法治,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和子民意识走向公民意识的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公民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独立民主精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已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公民与公民教育入手,总结归纳了美国公民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培养途径,重在解决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中面临的现状和遇到的难题,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公民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