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首先确定动趋式述补结构的判定标准,然后对《搜神记》的动趋式述补结构进行分类描述;最后以六朝为界,探讨动趋式述补结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并与《搜神记》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
动结式述补结构是近代汉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辨别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的一个核心问题。《水浒传》成书以及盛行的明代是述补结构发展的过渡时期,它对于研究动结式述补结构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本文从动结式述补结构的界定、分类、形式特征三个方面对《水浒传》中动结式述补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简单总结了动结式述补结构发展的特点,以期发现从东汉到元明时期述补结构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V满”结构是以“满”作补语的动结式述补结构,它是动结式的一个特殊结构。与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相比,汉语的词序相对固定,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汉语词序有其灵活性的一面。主宾互易现象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同义现象。本文研究“V满”结构中的主语与宾语可互易现象,从历时的角度出发,探讨“V满”结构中的主宾互易产生机制,以及语用表现和注意问题从而加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动结式是由动词和结果补语(动词或形容词)结合形成的格式.随着语言的发展,动结式愈发完善.本文对<警世通言>中的动结式从结构类型、述语和补语的词性、以及补语语义类型及其来源分别加以论述,认为动结式发展到明代已经成熟,其补语众多、动结式结构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语料《新辑搜神记》全部语言事实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采用专书语法研究的方法穷尽性地统计、描写、分析了《新辑搜神记》中的动相补语。依据学术界广为认可的观点,确定《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的划分标准,并具体详细地统计、描写、分析这些动补结构的形式内容、语法功能及语义指向;同时将《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与其他历史文献中的动相补语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的语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统一解释动结式的论元实现,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句嵌套理论,并在小句分析法的基础上引进了致使义,对汉语动结式的题元角色分派问题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在探讨动结式的论元结构整合过程中,本文首先介绍了根据动结式语义关系对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有影响的界限原则,并指出其不足之处,然后着重运用生成句法中的移位理论,并引进话题移位这一方式对动结式的生成做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7.
干宝的<搜神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对于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后世小说与戏曲的影响更大.文章主要从<搜神记>对晋代以后志怪小说的影响,对唐宋传奇、宋元话本及明代拟话本的影响,对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对清代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的影响,对后世戏曲的影响等方面,略做阐述.  相似文献   

8.
同义变换修辞是古汉语中一种很有效的修辞手段,是言语表达者一种主动积极的修辞活动,若变换得当,能够产生特别的修辞效果.本文以晋代志怪名著<搜神记>为研究对象,归纳出古汉语同义变换的三种修辞功能和语境对<搜神记>同义变换制约的四种表现.  相似文献   

9.
<枕中记>故事原型出自<搜神记>与<列子>,其最早的源头则可以追溯至印度佛经故事.西班牙名著<卢卡诺尔伯爵>中的<事例11>故事情节与<枕中记>极为相似,有可靠证据表明它的底本采自古代阿拉伯著作.故<枕中记>与<卢卡诺尔伯爵·事例11>皆出自古代印度、阿拉伯一带的故事传说,是同一个故事原型分别传入中国、西班牙之后产生的不同的变体.  相似文献   

10.
东晋干宝《搜神记》的数量结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汉语在该时期的发展情况。数词和量词分类细致,组合形式多样,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语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副语言是语言的辅助手段,在语言交际中广泛使用。在潮州府城话中也有副语言现象,比如补充型复合式合成词动补结构的表述形式,它经常使用副语言修饰项作前缀,并在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形成独有的规律,使动补结构词组表述程度加深,呈现出潮州府城话委婉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2.
敦博本《坛经》有一些动补结构,如“入得门”,“打破烦恼碎”,“出去”,“打三下”,“除却”等,反映了近代汉语的某些语法特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由一个扩展的动核结构和两个动核结构生成把字句的情况,并考察了特殊类型把字句的生成情况,探究了动结式组配过程中论元的位置选择原则,提出了动结式论元的计算公式,指出“把”的宾语的原始位置有三个:一是VP后的位置,一是V和P之间的位置,一是VP后名词短语定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搜神记》约在朝鲜半岛三国中后期相继传入高句丽、百济、新罗。朝鲜中古时期的叙事文学也从《搜神记》等中国志怪小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三王墓》故事是《搜神记》最精彩的一篇,如果把《三王墓》故事与高丽中期朝鲜中古时期一些相关的叙事文学进行梳理,可以探明朝鲜叙事文学传统形成过程及中国唐前志怪小说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首先确定介宾补语的判定标准,然后对《搜神记》的介宾补语进行穷尽性的统计、细致的描写分析,并从结构类型、述语的词性两个方面加以概括总结。《搜神记》的介宾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对象、工具、时间、施事、原因等六种语义,且可进一步划分为三种结构类型:V/A+C、V+O+C、V+C+O。  相似文献   

16.
《搜神记》鬼话继承了上古鬼神祭祀说,因而在确信其真实性的前提下构建了一个与阳间社会相似的冥界,鬼具有人格化、人情化的特点。《搜神记》褪去鬼的神秘与恐怖,一方面传达着当时"鬼不过是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态"这样一种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干宝认可鬼世界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现实人生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严歌苓小说,通过词语的超常搭配,扩大了语言的表现力,主要体现在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四种句法结构上,之所以会呈现这种特点,和她的创作经历、创作意识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纳西语的"来"和"去"的语音、语义和语法特征进行具体分析,认为"来"和"去"是研究纳西语动词虚化的重要内容.指出纳西语的"来、去"本身具有鲜明的语义特点和语法形态,有时可能被虚化.与"来、去"结合而成的述宾短语、连动短语、动补短语中的动词可以变调,变调后,短语语义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致使性述补式是由具有致使关系的述语构件和补语构件构成的句式。述语构件和补语构件之间有一个句法界限V重,V重具有管界作用。类型繁多的致使性述补式都是在"___V重(得)___"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成分的合并、移位、添加和隐含派生的。"___V重(得)___"框架表示"话题—述题"结构,各种致使性述补式可看作是"话题—述题"结构。致使性述补式的歧义是由于派生过程不同和语用强制移位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