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构建新型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系统分析我国现行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法学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方法,准确定位法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科学设置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的层次和水平,建立科学的法学教育评估体系。只有这样.我国的法学教育才能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才能与国际法律文化接轨,才能有利于依法治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是导致我国高素质法律人才短缺与法学专业毕业生结构性过剩的根本原因。科学定位我国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法学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关键。未来法学教育应该是多层次、一体化体系下的高起点、法律事务的大众化与法律职业的精英化相统一的发展方向,因此也决定了我国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理应在多层次结构上的法学应用人才、法学研究人才和社会管理人才的共同培养。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着教育的目的,而法学教育的目的决定着法学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法学教育应当以此为前提,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的指引下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本作着重从对我国今后二十年社会发展状况的预测,设想我国法学教育的目的,以及由法学教育的目的决定的法学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全面论述我国法学教育中应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连大学学报》2020,(5):128-133
考试作为知识掌握环节的一项检验制度,在法学本科教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我国目前法学本科的考试制度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并不十分吻合。通过对我国法学本科考试制度的审视和国外法学本科考试制度的分析,提出全面化视野下中国本科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理念定位的全面化,考试形式选择的全面化,考试内容分布的全面化,考试评价机制标准的全面化,在阅卷中坚持标准与非标准的统一,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同步,最终实现法学教育全面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校非法学专业法学教育目标的认知型定位以及独立性缺失,是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还高校非法学专业的法学教育之独立性地位,重塑认知和践行相结合、注重法律信仰养成的素质教育目标,是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科法学教育是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基础上的职业教育(Law Professional Education),通识教育是前提,专业教育是基础,职业教育是导向(目标)。法学本科职业教育目标必然是多元的,这是由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现实和现代法学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种多元化目标的实现最关键的又在于本科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学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法律人才,为建设法治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应该看到我国的法学教育中存在着与法治现代化要求不相一致的地方,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分离的现象十分普遍,法学教育在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提高法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法学教育的多元化体制下,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法学本科教育在法学教育中具有主导地位,代表着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法学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既要适应法治国家的人才需求,又需发挥和体现大学的素质教育功能,这就决定了法学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必然要以法律职业教育为主,兼顾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积极探索和开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我国从事法学教育的高校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分析现行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和定位,阐述了从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在法律职业化趋势冲击下,中国传统法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与教学模式面临巨大挑战,突出表现为大众的法学教育无法应对职业的司法考试。通过对中国目前法学教育困境的分析,以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融合为目标,对法学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知教学方式进行重新的定位,以期在法学教育中构建素质教育和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1.
学科定位问题关系到学科的生存和发展,科学的学科定位可以为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法学作为教育管理类的主要基础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本文从教育法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畴、任务和学科构建的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说明教育法学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法学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的探讨与研究应从法学教育本身的基本属性入手。而法学教育本身具有的两个基本属性,即教育性和法律性,则决定了法学教育在办学机构、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等方面的层次定位应是高层次性。  相似文献   

13.
日本法学教育改革是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目的在于通过新设美国式法学院培养法律职业人,向司法界输送专业人才,确保司法制度改革的实现,同时为保障教学质量计划的实施,建立了第三者评估制度。但是,既有的日本式法学院的存续使日本还存在以培养法律素养和知识为目的的法学教育。这两种法学教育的并存反映了社会的不同需求,也构成了日本法学教育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法制社会建设程度的不断深化,教育法制建设已初见成效,但是对于依法治教的消极态度和行为依然普遍存在。消极依法治教主要表现为:消极依法教育行政行为屡禁不止,消极依法治校问题严重,消极守法、护法现象普遍,教育立法倦怠现象突出以及司法介入教育事业困难多。为此,要从加强从事教育工作人员的教育法律与政策培训、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教育立法以及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学校依法治校水平等方面来综合治理消极依法治教。  相似文献   

15.
目前诊所法律教育正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河北高校诊所法律教育还存在整体法学教育水平偏低、经费不足、师资短缺和定位迷茫等问题。因此,河北高校需提升整体的法学教育水平,广泛争取教育资金,建立多元师资融合机制,不断推进诊所法律教育的本土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国外教育立法的实践表明,法律是解决教育中各种问题和矛盾的最有效的机制。文章系统阐述了国外教育法的功能,以期对我国教育立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新《义务教育法》的突破与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有效解决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是修订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根本动因。新《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目的、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经费投入、政府责任、学校安全、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教师队伍、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重大的突破。这部《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义务教育立法和义务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带来的对教育的重视不足、资金投入不到位以及传统法文化的影响,我国教育制度在制定上内容空泛、体系零散且在执行上效力不足。这些问题不但是制约我国教育法制进程的痼疾,更是消极依法治教的主要表现。因此,应当通过构建公众的教育法律认同感、加强资金和智力投入、组建高素质的教育执法队伍等手段来修复教育制度的不足,推进依法治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法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教育制度只是整个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良好的法律教育必然依赖于整个社会结构的进化而得以实现其价值和意义。但这并不妨碍研究法律教育独特的价值内涵,研究其价值内涵并切实落实到教育当中去,不仅是寻求师范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新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从教育层面积极地推动国家整个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文雪 《培训与研究》2005,22(4):69-73
通过对近些年来教育规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教育研究不能缺失“教育规律”这一主题;当前教育规律的研究需要反思教育规律的话语平台、研究逻辑、研究方法论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