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幽默2则     
1 我们总是两本一起卖顾客:我要买一本《快捷致富术》。(营业员走到后面拿了两本书回来,随手把书包好。)顾客:我只要一本。营业员:我知道,另一本是《刑事法典》。我们总是两本书一起卖。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在看电视的时候无意中拿起两本书,心不在焉地把它们一页一页交叉起来,不一会儿,两本书就“咬”住了。看完电视,我想把它们分开,于是我双手各捏住一本书,向两边拉。但是两本书像粘住了一样动也不动,我使出全身力气也拉不开。我喊来爷爷和我一起拉,“1、2、3——”我和爷爷简直就是在拔河,可费了好大的劲书还是没拉开。  相似文献   

3.
神奇的力量     
在两本书之间居然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其中的秘密!今天,姐姐在看课外书时,忽然让我去拿两本厚厚的书来。我好奇地问:“要书干嘛?”“嗯……做实验。”姐姐神秘地回答。一听说是要做实验,我就来劲了,赶紧说:“没问题!”我以最快地速度将两本厚厚的书放在姐姐面前。只见姐姐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叉插起来。她插好后,将书递给我道:“试试,看你能不能把两本书拉开?”“把书拉开?这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吗?”我信心十足。我先轻轻一拉,没拉开。怪了,我既纳闷又感觉很没面子。我再使劲一拉,还是没动静。我使…  相似文献   

4.
言必信     
有一次,几个熟人在一起,其中一人喜形于色,因为最近出版了一本书。他在对我们说了不少奉承话后表示:“我明后天就送诸位每人一册,请前辈多多指教。”此事已有若干年了,虽然其间也相遇过几次,但到现在我还没有看到那本书的影子。  相似文献   

5.
开学初,为了鼓励大家看书,我和班级的图书管理员一起去图书室精挑细选了55本课外书,放到班级的书架上。转眼,一个月过去了,还书的时候,图书管理员突然发现少了两本书。经询问,全班同学都没有人承认拿这两本书。按照常  相似文献   

6.
我不仅喜欢读书,还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十万个为什么》,因为它教会了我很多知识。记得在一个晴朗的夏夜,我和爸爸一起去野外散步。看着满天的繁星,我问爸爸:"爸爸,你说现在天上有几种颜色?""有两种颜色,一种是天空的颜色,一种是星星的颜色。"爸爸看  相似文献   

7.
<正>《歌德谈话录》辑录:[德]爱克曼译者:朱光潜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歌德的人格魅力。可以先从歌德与席勒的交往谈起。歌德比席勒年长10岁,而且两人的性格并不相同,席勒重理念、性情偏激、容易冲动,歌德则重感性、性情宽和、行为沉稳。但由于在文学上的志向一致,两人走到了一起。两人在订交的10年里一共通信2000多封。歌德说:"他给我的一些信是我所保存的最  相似文献   

8.
读一本适合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并不容易。我是在大学里碰到《平凡的世界》的,当时读这部小说真的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看完之后,久久不能放下,激奋的心绪难以平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找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一起痛快的抒发一下这种情感,一定要和看过这本书的人聊着才痛快,才过瘾!我喜欢这本书,已经看过三遍  相似文献   

9.
每天晚上,我们一家四口坐在床上,我拿一本书看,弟弟豆豆拿一本书看,妈妈也拿一本书看。看了一会儿之后,爸爸就开始给我们兄弟俩进行穴位按摩。我先按,这时豆豆就会跑到爸爸那里说:“我也要,我也要,爸爸给我先按好不好?”爸爸说:“好的,你们两个一起按,都躺下来吧。”爸爸一只手一个,先给我们按小腿上的穴位,  相似文献   

10.
曾经看过《父亲的书》记述的这么一个故事:我们家有四个孩子,我是老大,妹妹是最小的。我们兄妹四个都相差两岁。在我上初中时,最小的妹妹也上了小学。我们在一起做作业时,父亲就捧着那本书看。我的作业最多,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写完,父亲也一直陪着我写完作业才合上书。从我读小学到高中,父亲的那本边已磨得发白了的《三国演义》,也不知看了有多少遍了,但父亲每一次看时都是那么认真。父亲临终时用他布满老茧的手紧紧地抓住我的手说:“你那年给我借的那本《红楼梦》,我不是不爱看,而是我不认识字。《三国演义》这本书还是在我14岁的那年,我在一…  相似文献   

11.
材料和用具两本大小、厚薄相当的书。我的问题书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因为我们天天都会用到它。如果有人说,把两本书叠在一起你就无法把书拉开,你信吗?  相似文献   

12.
朋友最近送了我一本书,和书一起送的是一个要求:读完写篇感想.要知道,这本书是<1978-2008中国建筑设计30年>,像我这样完全是建筑设计行业之外的读者,能把这样一本巨著读下来已属不易,更何况书中老有让我流连一处或反复前后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正>寒假快结束了,一位年轻的网友对我抱怨:"你推荐给我的两本书一点用处也没有。"我虽不是贵人,却老忘事,就问":我推荐你看什么书了?"他报了书名,是介绍美国和英国学校的两本书。我想起来了,上学期期末,他让我推荐两本通俗易懂的教育书籍。我刚看了那两本书,觉得不错,就向他作了推荐,没想到他会有这样糟糕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4.
分不开的书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开始上课了,老师带来了两本书。同学们!老师面带笑容地说,这是两本大小、厚薄相同的书,老师随意将这两本书口对口插在一起,看看谁能把这两本书分开。我们想: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这么神秘?  相似文献   

15.
一次经历针对有些同学在改病句时分不清分数和倍数的用法,我讲了自己的一次经历——有一回,我到书店里买书。看到一堆定价为20元的书前有张纸条:降价一倍。于是我挑了一本。又看到一堆定价为30元的书前有张纸条:降价两倍。于是我又挑了一本。我拿着这两本书到收款处,营业员伸手向我要20元钱,而我则伸手向他们要30元钱。营业员们都被我弄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我向他们解释道:“第一本书降价一倍,就不要钱了;第二本书降价两倍,还得付给我30元。”他们先是一愣,继而会意地笑了。最后,我笑着说,花30元钱买了两大本书,还是蛮合算的。同学们也表…  相似文献   

16.
这本小小的图画书,你一定要和妈妈一起看。 我和妈妈一起慢慢翻完这本书,然后,我紧紧地抱住了妈妈……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平凡的世界》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部划时代的巨著对我而言算得上是刻骨铭心的了——犹记当年读路遥,震撼奋进两相随。我是在1994年碰到《平凡的世界》的,当时读这部小说真的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看完之后,久久不能放下,激奋的心绪难以平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找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一起痛快地抒发一下某种情感,一定要和看过这本书的人聊着才痛快,才过瘾!我喜欢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三遍了,就是再看几遍也不会倦怠。我真的为当代中国能有这样的巨著而自豪——它不是诺奖,但胜似诺奖。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它,看我们在那种环境中是否也有那样艰苦奋斗的精神。我很遗憾  相似文献   

18.
《家教世界》2012,(23):6-7
说起我的梦想,还得从我生病的时候说起,我得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病中的我,很偶然地读到了《和黑猩猩在一起》这本书,作者珍·古道尔博士非常了不起,她创办了著名的"根与芽"环保活动,呼吁全世界的青少年保护环境。这本书给生病的我带来无穷力量。病愈后,我便萌生了一个坚定想法:我也要尽自己的力量保护地球。因为珍·古道尔博士六岁时发誓要去非洲,我也要做到。  相似文献   

19.
师:前段时间我们读了《小尼古拉的烦恼》。读了这本书以后.你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了一些什么了解?(出示书的封面)。 生:我知道这本书的作者让——雅克·桑贝小时候非常调皮,他当过兵,卖过葡萄酒。后来他发现自己画画很好,画画的时候遇到了勒内·戈西尼,他们两个就一起创作了《小尼古拉的烦恼》。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从网上买了一套图书。周末,朋友来我们家玩,我便把书拿出来与他一起分享。我俩在阅读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这12本书中只有一个防伪标志。我赶紧翻到书的最后一页查找相关信息。最后一页赫然印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