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北京市中小学择校情况的大规模调查,该文分析了择校现状、择校原因以及择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调查发现,多数北京市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对择校是持赞同态度的,他们认为择校可以满足家长、学生的愿望,有利于充分利用、开发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交纳择校费和根据孩子的特长进行择校是北京市中小学生主要的择校途径;教育经费不足是收取择校费的主要原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在我国实行以分择校为主体、以交纳定额择校费为补充的择校制度是效率与公平兼顾、解决教育供需矛盾的现实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实施以后,农村学生的择校现象更为严重,这种择校现象已引起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笔者对河南周口农村学生择校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其成因,目的是为了给予农村学生择校事实基础上,提出消除农村学生择校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832名学校教育工作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择校利益格局中并没有绝对的赢家和输家,家庭、学校与地方政府三方在择校利益博弈中得与失并存,但是呈现出整体受损的特征。经过讨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核心的择校利益狭隘地瞄准优质教师资源;择校加剧的师资供求矛盾影响学校正常发展;金字塔型择校利益机制损害核心主体的利益;过重的既得利益心理固化择校利益链。从教育利益的公益性出发建议,在区分对待不同群体教育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加速优化教师队伍、重构择校利益机制、实施教育综合治理等措施有效破解中小学择校难题。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首先根据满意度理论提出义务教育满意度的假设模型,然后在分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教育满意度的评价及择校意愿的数据基础上,采用模型检验方法对义务教育满意度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分析了满意度对择校意愿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的人口学变量对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教育满意度评价是影响家长择校意愿的心理变量,尽管家长是否最终做出择校行为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家长对政府和教师的满意度评价是具有显著作用的预测因素,学历、职业等人口学变量影响家长的满意度,作者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于择校有不同的政策安排,而对于什么样的择校政策能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却是众说纷纭。本文基于大规模实证调查,对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与非公办学校之间的择校、公办学校之间的择校以及参加课后辅导等择校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弱势群体在择校竞争中处境明显不利,而现行的就近入学政策和择校收费行为则进一步维持和强化了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弱势群体择校自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彬 《文教资料》2008,(34):81-83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着眼点从普九转向享有均等的教育质量上来.农村中小学存在着教学质量上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更加显著地体现在城区不同学校之间.本文认为,造成我国择校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简单地采用"堵"的方式是将教育均衡发展错误地理解为绝对的平等.本文在对美国择校制度概述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合理的择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昌纯 《文教资料》2008,(30):92-93
美国作为现代教育的领跑者,美国教育的现在状态也许就是其他国家教育的将来,因此,研究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不仅是为了认识中美择校问题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从美国择校问题中寻找更有效的解决中国基础教育择校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阶段的择校问题是近年来许多国家教育政策关注的重要议题。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均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扩大学生择校的教育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择校现象的日趋普及,公众对择校的利弊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分析欧美目主流的三种择校制度的特色,来探讨择校对我国公立学校的体制变革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家庭在优质高中择校实现能力、学生家庭对于收费择校政策与收费标准的合理性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是择校导致了明显的教育机会不公的现实,另一方面又是包括利益明显受损的弱势群体的大多数民众对于现有择校政策的支持。对这两种现象间存在反差的原因进行剖析,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高中阶段择校现象的实质,而给弱势群体以更多入学机会保障是未来择校政策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择校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的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国外实证研究显示,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择校可以从普遍意义上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但对于特定种族的学生来说(如非洲后裔的学生),择校有助于这类学生成绩的改善.本文以国外学者对教育券和特许学校的实证研究为例,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证研究的视角考察择校对中小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以期为当前我国有关择校问题的讨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个体的教育过程与经历会影响其今后的社会地位以及经济利益的获得,在此教育过程中,择校是否会影响个体的同伴交往进而影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呢?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微观层面考察“就近入学”政策背景下成长的个体,择校是否影响其成长的“圈子”以及产生哪些同伴效应.研究发现,随着学校教育阶段的提高,通过各种方式择校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这对个人的择友标准、同伴圈子构成、同伴交往关系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处于不同的“圈子”当中并不必然对个人的成长发展产生差异性影响.研究从同伴视角证实了择校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12.
美国由于凯恩斯主义国家政策的失败和旧有教育体制所暴露出的种种弊端而建立了以新自由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择校制度。中国则因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产生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其价值取向经历了从"绝对公平"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全面公平观"的演变。拓宽义务教育的投资渠道,在充分考虑择校所涉及的利益群体的基础上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未来义务教育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一种理想。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争夺优质教育资源,许多家长不惜一切代价选择好的学校。由此产生的择校费和教育寻租现象导致了教育腐败的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择校现象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在对择校性质、原因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浦东新区中、小、幼学生择校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校现象早已有之,但近几年来愈演愈烈,牵动千家万户,成为众人争说,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和基础教育热点问题。择校生问题错综复杂,目前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最感头痛而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之一。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浦东新区中、小、幼学生择校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多种解决学生择校问题的方略,为教育行政领导部门提供适宜的改革思路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15.
姜良琴 《培训与研究》2007,24(3):88-89,92
择校制度作为西方教育改革的潮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的推广。但中美择校制度在择校的含义、产生基础、范围和类型、政府对择校的态度以及择校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比较的基础上,建议借鉴国外经验,把竞争机制引入教育,发展特色教育,加强对择校的规范和整治,逐步推行并完善择校制度。  相似文献   

16.
美国择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萍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10):31-34,40
本文从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对美国择校研究进行梳理与简要评论,通过综述研究发现,美国择校研究具备多学科理论基础和较为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择校研究具备公共选择理论、民营化理论、教育选择理论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基础;在研究方法上,美国择校研究注重研究方法与过程的科学性,而非研究结论的普适性.这些可以为我国今后的择校研究提供知识和方法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解决“择校问题”的经验与启示●课题组遵照国家教委领导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研究“择校收费”问题的指示精神,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择校与改造薄弱学校专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在1996年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继第一季度初步完成有关背景资料分析工作之...  相似文献   

18.
李慧  龙艳清 《现代教育科学》2015,(4):171-172,100
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新政解决择校乱象,但社会和学术界对于择校与就近入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问题却一直争论不休。为此,本研究将从剖析义务教育择校权利公平的有限性入手,分析择校制度本身存在的合法性,同时揭示实现义务教育公平择校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义务教育择校过程中的权利爆炸将加剧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最后,提出我国实现义务教育公平择校的可能性及具体策略,包括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坚持就近入学原则,以遏制非法择校现象。同时,加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从而最终实现对公平择校的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研究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2003近十年来,我国学从中外两个角度,对义务教育择校的本质、利弊和应对措施进行了研究。西方择校制度是市场导向的结果,是政府参与的一项改革制度;我国择校制度是家长的一种自发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对家长的择校进行限制。学从不同角度对择校问题的认识褒贬不一。择校问题研究的现状表现为:认识逐步深入、多元,但理论研究不深;对西方择校问题的研究不足,评介多借鉴少;对解决择校的措施研究不足。择校问题远没解决,有关择校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0.
择校是一种饱受争议但又屡禁不止的教育现象。从1986年到2014年,国家虽然颁布多项政策禁止择校,但是当前我国择校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为此,文章对择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择校问题的根源、名校集团化办学、解决择校问题的策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