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华利  戴葵堂 《中国科技信息》2006,(3A):184-184,189
在职业教育中,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强化产学研结合,增强办学实力,不断提升产学研结合的层次与效果,为企业、社会培养急需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产学研结合必须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校企联合,才能大力拓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在职业教育中,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强化产学研结合,增强办学实力,不断提升产学研结合的层次与效果,为企业、社会培养急需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产学研结合必须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校企联合,才能大力拓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一、产学研结合的意义1、实行订式单培养,打造就业直通车订单式培养可为企业用人“量力定做”,使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同步。我们在实施订单式培养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先后与北京伟嘉饲料公司、正大饲料有限公司、正大畜牧公司、宜昌森源集团等签订了联合培养人才协议。企…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学研合作是高等院校三大职能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自身办学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为地方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参考.结合本校产学研合作办学实践,通过研分文献及考查调研,总结出目前我国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有:校企合作办学,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展产学研结合,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专家团队服务企业,以项目合作为纽带的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根本之路。本文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分析在新形势下怎样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纽带关系,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和促进学院的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主动服务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文章在阐述产学研合作教育本质内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结合宁波市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提出了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模式,并指出要真正实现旅游产学研协调发展,应建立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主动贴近社会、服务地方,与企业、政府等建立紧密战略联盟,形成校企互补、产学互动的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在校企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职业教育获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校企合职业教育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方式为我国一部分企业人才培养和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解决了很大的难题。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方式在实行过程中所隐藏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了出来。本文将找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文静 《现代情报》2015,35(12):106
通过校企发明专利合作申请的统计,对比广东高校和企业在行政区内外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特点和差异,以期对现阶段广东校企产学研技术创新的功能定位及校企合作的紧密度和广度有一个总体认识。研究发现:广东校企技术合作呈现出有别于国内普遍规律的特点,企业参与主体以省内主导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参与程度较低;合作对象主要是国内著名大学,与省内高校合作较少;合作创新的技术领域集中在电子通信行业。高校参与主体数量有限,合作对象以国企为多,但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合作的技术领域分散,与区域创新联结的规模和层次都比较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仍是广东校企产学研合作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黄伟 《科技风》2012,(22):273
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发展。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也是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方向。客户服务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中必然少不了校企合作这一理念,本文对客户服务专业、行业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当前校企合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给出了一些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路与想法。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教育已逐渐进入到百花齐放时期,职业教育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并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就目前来看,许多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及内容上均呈现单一性,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本文将对校企双主体下中职电子专业教学进行分析探讨,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实行产学研结合,以"研"为纽带,可破解校企合作困局,有助于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的积极性,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开展,可以利用企业、社会的资源,以弥补五年制高职办学资源的不足,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老师发展。本文结合惠山中等专业学校的自身实践,揭示了五年制高职校与企业产学研结合运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运作机制上的一些成功举措,旨在为校企产学研结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不少地方依托较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以专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城乡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结合。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内涵的分析,探讨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对于推动现阶段职业院校制度建设的作用,并通过对职业教育集团化“源动力”的分析,总结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如何更快、更好的推动职业院校建设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知识转移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核心,它与普通高等教育实施产学研过程中发生的知识转移属于两种不同类型。以此为基础,通过从职业教育中的知识特性、知识层次和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提出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知识转移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后备应用性人才保障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战线的共识。全国各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进行了的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实践,由于目前企业学校进行校企合作责、权、利不明确,政府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政策也不够完善等造成校企合作动力不足,本文提出了订单培养与宽口径培养相结合、专业办实体、校企合作招生,共同培养三种基于双赢视角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校企结合已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但是,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课程模式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德国高职教育校企结合方面课程模式的做法进行分析并借鉴有益经验,以期使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课程模式更加科学合理,使高职院校更加具有活力。  相似文献   

16.
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模式深化我国高职校企合作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批既懂现代科技知识又掌握实践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是促进和保证经济稳步、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产学研结合是高职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当前国际范围来看,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双元制”模式,强调“校企分工协作,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因为,“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否办出特…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柳州市金特机械有限公司为试点,对"技术外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加快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校科技管理工作实践,分析了现阶段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模式以及合作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将阻碍产学研合作的健康开展。提出了只有在政府、高校、企业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产学研合作才能持续有效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9.
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经验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学研结合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的多种形式的合作,是优势资源整合的一种先进模式,对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合作模式和机制制约了产学研结合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院采取的几种创新模式,提出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新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阐述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校企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模式,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校企合作经验。指出我国高校要大力发展校企合作,政府要进行宏观指导,政策扶持;要建立科技中介机构;高校要与企业深度合作,与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国家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