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一鸣 《新闻大学》2023,(10):106-118+123
本文基于两届全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研修班的问卷调查数据和专家访谈资料,对161位院长、主任及其所在院校的基本情况进行用户画像,对当前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焦点问题和大变革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时代走向进行分析。本文试图在互动与对话中呈现新闻传播教育共同体的集体智慧、探寻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院长视点     
《青年记者》2016,(4):55
近年来,业界的"军阀混战"和学界的"跑马圈地",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现象。新闻传播学科在新闻价值、新闻自由、舆论舆情等方面仍缺乏共识,核心概念分歧很大;新闻传播共同体之间缺乏相互支持、相互认同,新闻职业尊严和归属感下滑。请看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骆正林的《学科的整体焦虑与学人的圈地梦想》。当前,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真正培养出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具备多媒介知识、  相似文献   

3.
李建新 《编辑之友》2012,(3):54-56,62
本文探讨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近10年的流变及其发展趋势,主要有:对新闻传播教育的认识趋于实际理性、新闻传播教育正在主动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新闻传播教育的课堂在向外延伸、研究性教学渐成规模、新闻院校有了向媒介或者媒介集团的转型、退休高官等入主新闻院校等6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并警示了新闻传播教育界可能扩大的“病变”趋势.文章全面认知、反刍了最近10年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谢琳 《当代传播》2004,(2):83-84
网络传播和数码摄影改变了新闻摄影与传播技术的“生态环境“,新闻教育环境的改变促使我们在新闻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现代传播技术的传播,又不能忽略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同时加强对新闻与传播本质意义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创办的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1988年,新闻系改名为新闻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的新闻学院,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一面旗帜,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为己任,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倪宁教授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兼博士生导师,更是兢兢业业,潜心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韧劲、勇于担当的魄力和卓尔不凡的智慧积极投身于新闻教学和学术研究当中,严谨的学术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忱使他始终走在学术的前沿,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倪院长,让我们一起聆听倪教授从事新闻研究工作的真知灼见吧!  相似文献   

6.
传馨 《今传媒》2016,(6):1-3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新媒体、新技术融入创新教学,教育理念翻新重塑,教育模式多位一体,在新的教育时代,这从根本上提升了中国新闻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新中国天津高等新闻传播教育的摇篮,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展素质教育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对新时代教育的理解,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新闻传播优秀人才。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本院院长孙瑞祥教授。孙教授从事新闻教育工作30余年,爱生如子,待生如友,对新闻事业的热爱,肩负着新闻教育的责任,推动着他在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勇敢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孙瑞祥教授和广大学子共同行动,一同思考,为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而不断努力着……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快速进步,给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媒体行业正处在转折时期,媒介融合就成了当前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新闻传播事业要想适应媒介融合时期的发展就必须要着重培养融媒型新闻传播人才。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正处于一个发展变革时期。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融合新闻传播,就要提高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实践精神。要强化新闻传播人才的新闻教育基本理念,努力弘扬人文精神,新闻传播人才要面向世界,开拓视野,要探索新闻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构建新模式努力培养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8.
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不仅要抓好新闻从业者的教育与引导,更要不断强化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培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程是新闻传播教育铸魂育人的基本。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改革,要在史论学习中教育学生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在中西新闻观源流比较中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国新闻事业性质的认同,坚持守正创新;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局思考专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董春蕾 《兰台世界》2001,(11):23-23
新闻摄影应以人为中心,源于生活,反映时代的特征.因此要提高新闻摄影的传播效果,使新闻摄影增值,就不能忽视其中的人文要素--理性要素、美学要素、情感要素.同样有关新闻摄影的档案采集也要关注这些要素.  相似文献   

10.
高发照 《青年记者》2012,(23):26-27
教育新闻写作首先要揭示教育领域新趋势并提出新问题;其次,教育新闻的写作语言带有浓厚的"专业性"、"科学性"与"知识性"的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教育新闻与人文精神传播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要想更好地促进人文精神的传播,就要在教育新闻的写作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公共利益视为人类对社会状态下自我与他我关系协调的理性思考的结果。新闻传播活动中公共利益原则要真正形成并发挥作用,有赖于现代意义上真正的公众的形成:只有理性而积极互动的公众才有资格定义何谓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公共利益;新闻传播活动中涉及公共利益的决定的执行过程,须接受公众的严格监督。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新闻信息,新闻信息传播的价值则在于引导舆论以影响现实。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传播新闻信息、反映和引导公众舆论的方式,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是社会生活中一切不合乎法律、纪律、道德的行为。新闻舆论监督是民主、法制国家的人民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权力和社会公共事务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也是新闻媒体承担的一种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13.
许光 《新闻窗》2011,(5):109-110
近年来,新闻教育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遍地开花,不断有新的新闻传播院系和新闻传播教学点涌现。"中国新闻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度、大规模、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如今,已经有近400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新闻传播学院或新闻传播系,新闻传播的教学点(即专业点)已经超过800个,在校学生超过15万人。”新闻传播院系众多,新闻传播教学点纷呈,新闻传播学子数量庞大是当下我国新闻教育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适应多元媒介交叉融合的新形势,确立融合教育理念,准确定位新闻传播教育的立场,合理规划新闻传播教育体系,精准改革新闻传播教育教学方案,形成新闻传播教育的新特色,培养高质量的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距今已经将近九十年,在这漫长的岁月当中,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地为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已经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不过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亦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给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方向上的指引。  相似文献   

16.
宋颖 《新闻前哨》2003,(10):27-28
议理是新闻评论的本质特征。新闻评论的主要任务是理性信息的传播,所要传播的道理是无形的,抽象的。要大量运用抽象思维。平民化亦称大众化和通俗化。新闻评论平民化可简述为:以平民为本位,以占社会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所能接受的形式,评写工人、农民、一般知识分子等平民的社会生活。新闻评论平民化  相似文献   

17.
白净 《新闻记者》2015,(7):79-84
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密苏里大学创建新闻学院,被公认为是美国新闻教育,同时也是世界新闻教育的开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新闻传播教育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做出调整,由早期的新闻教育向更广泛的传播教育扩张,主张跨学科交叉和精细化培养,与传播技术结合更加紧密,甚至提出"去新闻化"理念,更强调视觉表达和内容创新,包括广告和公关在内的策略传播教育近年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18.
铁翠香 《新闻传播》2006,(11):40-41
新型媒体的出现、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新闻传播事业自身的发展变化,以及媒体对高质量新闻传播人才的呼唤等等,都对当今的新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影响或者说阻碍了新闻传播教育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比较传媒大国美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经验,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消息写作讲求倒金字塔结构,新闻思维也有其规律性结构。杨保军教授的研究,为我们呈现了新闻价值优先、传播效果为要、目标受众至上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