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菜单     
话题:我们生活的世界,瞬息万变,迅猛发展,作为大世界里的小人物、你面对生活的感受是怎样的呢?请以“感受”为题作文。要求:体裁不限,题目自拟,字数8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2.
一、剖析题意 话题作文,常常要求考生自拟题目.如果文题与话题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消除嫌疑,可设计题记来剖析文题的含义,拉近它与话题之间的距离,以收到紧扣话题的效果.如作文<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题记:"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和快乐,只要我们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就会有新的感受与发现."此题记紧扣话题"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使话题、标题和主题紧密联系起来,为论证"只要用辨证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人生就会更精彩"这一观点张本.  相似文献   

3.
文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生活是一个万花筒,折射出动人的光彩;生活是一个大舞台,演绎出无限的精彩。读书、唱歌、旅游、踢球、画画、集邮、种花……多样的生活让我们着迷和陶醉。行走于人生的漫漫长途,用心感受着生活的慷慨赐予,我们收获了无数快乐和启迪。请以"多彩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4.
一、相关联想话题作文中的材料,一般是话题的由头,目的是为了启示、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联想、想像。话题作文的材料中,饱含着丰富的信息,有的比较明朗,有的比较含蓄。这就需要从这里展开联想,由此及彼,沿波讨源,回溯到生活的源头中去感受生活。例如下面一则材料: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大河,给我们以美的感受;清澈平静的小溪也给我们以美的感受。繁华热闹的都市是美的,宁静悠远的山村也是美的……请以“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材料中给我们列举了一系列美的形象,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写作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5.
课堂实录 师:(出话题:"中国梦"或"美丽中国")它们像作文话题 还是政治话题? 生:像政治话题. 师:它们是政治性较强的作文话题.生活离得开政治吗?作文与政治能分家吗? 生:总觉得它离我们有点远,甚至有点假. 师:(出题目: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是不是像这首歌的题目——它们是"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不是我们的?奇怪!我们是中国人,中国有无"梦想"或中国是否"美丽"与我们无关吗?本是理所应当的事,怎么就变成了装腔作势呢? 生(沉默) 师:你们在哪里了解过"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走与停     
2006年重庆市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语文学者都这样教导我们:作文是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这话已成为常识,成了我们的口头禅。这里,需要再追问一句:这"感受"又是什么呢?或者说  相似文献   

8.
话题作文: 著名军事评论家张召忠坦言:"如果今天不生活在未来,明天就生活在过去。"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9.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尴尬,人们普遍强调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0.
作文源于生活,回味品赏,写出真情片段,说出独特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告诫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生活中的人事都可给学生很多思考和启迪。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用作文,在作文中再现生活,把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让学生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向生活,让学习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1.
2001年的高考作文,是以"诚信"为核心词的话题作文。江苏考生蒋昕捷以《赤兔之死》技压群芳,赢得一片喝彩。今天,我们辗转找到了当年的满分作文作者,如今的《中国青年报》记者,请他谈谈当年的作文和这些年来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习作要求]这是一份语文试卷上的一道作文试题:“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读整本的书”。相信每个同学,除语文课本外,都或多或少看过一些课外书。因为个人爱好不同,读书方法各异,所以读书的感受也不大一样。请以“我与读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金指点拨]话题作文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小学生习作训练之中。很多同学遇到话题作文,往往感到难以下笔。其实,只要我们认识话题作文的特点,掌握话题作文的诀窍,就一定能轻松应对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一、认识话题作文的特点话题作文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课标的理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是我们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何谓创新作文?我想,只要是学生作文灵活自如地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文章就是写生活""说真话诉真情""吾手写吾心"。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是创新作文。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4.
<正>观点陈旧、认识肤浅、内容空洞、生搬硬套、情感欠真——这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弊端。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认知和感受。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在这里,我想就"作文与生活"这个话题,具体到——如何指导学生参与生活,认知和感受生活,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求得好文章——这一个层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一、让学生从生活中求得文章的血肉文章的血肉,就是文章中的真情实感和充实的材  相似文献   

15.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高考常考的一种作文题型,而关于如何写好话题作文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我在这里仅仅就话题作文的拟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感受。话题作文一般都不规定题目,只给一个话题。因此,在写作时,就需要考生自己依据话题材料和自己选材的特点自拟题目。"题好一半文"。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就会对他一见钟情。尤其是考场作文,一个靓  相似文献   

16.
钟世华 《初中生》2013,(14):4-7
我的生活,我的话题,我的叙述,我的风格——合乎"我"的要求与特征的学生作文,可以称为"我的"作文。我的作文,我的生活我们要不要为学生作文而组织专门的活动,或者说,布置专门的生活?在今天的作文教学里,或许,很多作文里并没有生活,但有生活的地方必定有作文素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缤纷多采的格局,有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想象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既秉承传统,又发展创新.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得以重视,是因为此类题目作文的开放性、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为考生创设了自由的写作空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灭地,体现了"人人有话说"的基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已的感受和思考","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的写作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只要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立自主,他们就会插上翱翔的翅膀,在未来竞争中展翅高飞。今天是作文课,要写一篇以"兴趣"为话题的作文。我照例在上课之前进行了精心备课。我说:"有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曾在某些方面有过浓厚的兴趣,请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以兴趣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然后向学生讲述话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省区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命题作文,二是材料作文,三是话题作文。其中,话题作文因给学生更大的写作自由,逐渐成为中考作文发展的趋势。下面就“话题作文”谈谈个人感受。 一、什么是“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中考作文,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作文的基本类型没有变。作文题目仍然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四大类型。2.继续坚持淡化文体的要求。3.作文内容要求仍要学生重视观察生活,关注自我,尽量书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变化主要表现在:1.“话题作文”备受青睐,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首选题型。2.“选题作文”和“小作文”愈来愈少。3.“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虽有一席之地,但基本呈下降趋势,且与“话题作文”的界限愈来愈模糊,换句话说,一些“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稍作改变,都可看作“话题作文”的变体。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