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深刻理解科学教育的含义,把握科学教育的本质,才能正确地进行科学教育,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本文提出要从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思想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态度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科学实践技能培养,科学道德教育、科学审美教育八个方面,来理解科学教育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详述了科学理性、人精神、科学理性教育、人精神培养等的基本内涵。简析了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中人精神培养方面的缺失及由此导致的后果。笔认为:大学教育应贯彻科学教育与人精神培养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理工科大学科学理性教育不仅是使受教育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获得非与生俱来的灵魂;人精神培养应着眼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教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同时也是培养具有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的人重要的内涵。中重点探讨了塑造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智慧、有德性的人。在精神的层面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是相通的,要实现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整理;二是建立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文本群;三是消除人文与科学在现实中的对立;四是加强对大学低年级学生的通识教育;五是培养大学生对科学的普遍兴趣,鼓励他们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社会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的科学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的科学教育思想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启发创造性的心理力量,其次是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再次是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伦理道德教育。以这种思想作指导,科学教育不但应突出科学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应重视社会良知的教育,科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5.
高校人文科学教育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工作的价值追求。高等学校管理要研究人教育、科学教育,努力实施“完人教育”,培养具有真善美相统一的“完人”。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生命科学是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学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为了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文章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丰富科学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世界上科学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同时又是历次教育改革的先锋。所以,研究战后美国科学教育目的的演变对于我国科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战后美国政府、教育界、民众三股力量对科学教育的关注、三种力量的不同组合,使科学教育目的在不断变化中趋向一个又一个平衡。大体上,美国科学教育目的经历了培养科学家、培养有生产力的劳动者、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融合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互融合是现代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本文论述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概念、任务和目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重点提出了高等学校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融通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科学教育是在伪科学的双重压力下艰难地发展,无论是在培养科学尖端人才方面,还是提高大众科学素养方面,都不尽如人意。科学教育的困境既有教育内部的原因,也有教育外部的原因,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建立科学教育与社会文化互动的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11.
科学文化是科学教育的灵魂,当代中国的科学教育必须确立传承科学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为此,就要丰富科学教育的科学文化内涵,开展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以传递科学的理性和实证精神,凸显科学的人文价值,强调科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开展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构建基于科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体系,即重新定位科学教育目标,追求多元化的科学文化素养;丰富科学课程的科学文化内涵,构建融入式HPS课程体系;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文化品位,注重建构与对话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发展到现阶段,应该更加注意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以科学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助力,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科学文化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文化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方向,对科学教育乃至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文化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现实影响力催生了现代教育制度,促进了现代科学教育诞生。科学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教育的改革,引导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科学教育工作者和政策的制定者应把握以科学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为导向的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以科学文化引导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意识,培养科学态度,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等院校研究生科学文化教育出现了理念偏差,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研究生科学文化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出发进行理论思考,提出了具有适切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赢得下一世纪的国际竞争,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另一方面必须全面提高全国人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文科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尤为重要,由此论证了科学文化的内涵,在文科大学生中开展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进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6.
造就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现代教育的理想追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既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内容要求和时代特征。两种教育融合的教育系统为受教育者创造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高职院校必须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发展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夯实高职学生长远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促使其充分、全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口素质,尤其是人口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已成为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关键,从介绍天津人口文化科学素质概况入手,分析人口文化科学素质的差异性,进而提出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形式,教育发展水平应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以西方近代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其兴起的最直接动因是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御侮图强的需要;同时,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的教会学校和其它文化机构为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的兴起提供了积极借鉴;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为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的兴起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中国古代的科学教育传统则是近代学校科学教育产生的文化基础;从自然科学本身来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具有异域的流传性和可接受性。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就是在上述诸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其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