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家教三题     
马肃霜 《山东教育》2005,(18):43-43
(一)褒奖孩子莫加“责备尾巴” 邻居的孩子高高兴兴地把一朵小红花拿给他妈妈看,妈妈称赞说:“这是老师奖励给你的吧?很乖.你进步很大哦!”孩手听了好开心。不料妈妈却接着说:“孩子,想想你还有那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妈妈看见有的小朋友怎么拿着两朵小红花,而且还比你的大?……叫你平时要乖点。你就是不听!”孩子笑容凝结了,从妈妈的手中夺下小红花,赌气地走进自己的卧室。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家庭是孩子做家务,父母付报酬。他们从小就把一些家务分给孩子,并与孩子一起讨价还价,定好价钱,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当然,家务干不好,也要扣钱。比如,阿莱西欧博士的小儿子科迪,前年元月刚满六岁,他承担了把家里的垃圾收集后放到垃圾桶的工作。每周的“工钱”是一美元。他家大大小小十几个房间,十几个废纸篓,要一个一个地清理一遍,工作量不小,这一美元也赚得不容易。有一次,我故意神秘兮兮地问他:“你一共有多少钱?”他很自豪又神秘地悄声告诉我:“43美元!”连藏在哪儿也告诉了我。我问阿莱西欧博士:“为什么不让他存到银行里?”她说:…  相似文献   

3.
等待的美丽     
最近,看到《山东教育》“创新教育百例”栏目刊发了一篇题为《让孩子把话说完》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个小故事:口渴的妈妈本想让孩子把两个苹果分给自己一个.儿子却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感到失望的妈妈没有斥责孩子,而是耐心地等待孩子把话说完——“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妈妈听后眼里充满了泪花。  相似文献   

4.
不知什么原因,六岁的王磊发起脾气来了,他把妈妈新买的玩具摔到地上。爸爸见状要他把玩具捡起来,他根本不予理睬。被激怒的爸爸按下他的屁股,重重地打了一下。王磊“哇”地哭了起来。正在厨房忙家务的妈妈黄雪闻声赶来。见儿子在伤心地哭泣,忙问:“这是怎么了?”丈夫王明刚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她,黄雪听后不以为然地责备丈夫说:“我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不过是摔了玩具,值多少钱?也值得打孩子?”  相似文献   

5.
路错了     
一位蹒跚学步的小孩根本不去看脚下的碎石,就飞奔管要扑进妈妈的怀抱,没想到“扑通”一声跌倒在地上,哭了。妈妈赶紧过去扶起孩子,心疼地抚摩着孩子红红的膝盖,安慰他:“宝宝,别哭,路坏!”然后煞有其事地朝路瞪了一眼:“打路!”小孩果真不  相似文献   

6.
为了培养出下一代的高质量劳动者,家务劳动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然而,“重视”并不必然带来期待的教育成果。我们可以发现身边存在这样一些“超级爸爸”或“超级妈妈”:他们能够轻松地在10分钟之内收拾完一片狼藉的锅碗瓢盆,在30分钟内完成一家三口的一顿美味大餐,也可以在30分钟内把全部房间的地面打扫干净,把凌乱的物品归位整齐。然而,提到让孩子做家务时,许多家长却面露难色。  相似文献   

7.
我们班搞的生成活动“鞋”,已经接近尾声了。在研究鞋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把孩子的作品挂出去,让家长共同来分享孩子的快乐。面对孩子的作品,家长们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有一个孩子看见妈妈来接他时,像小鸟一样扑到妈妈怀里,拉着妈妈的手,走到自己的作品前,对妈妈说:“妈妈,这是我画的灯笼鞋……”没等孩子说完,这位妈妈就大声呵斥:“你这是画的什么乱七八糟的鞋,你看能穿吗?”这个孩子登时低下了头,满脸的不高兴。而另一个孩子情况就不一样了,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  相似文献   

8.
编辑方竹玲放暑假了,学校大队部为孩子们布置了一份作业:家务活动小体验。要求孩子参与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并用编写手抄报或画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当时孩子感到茫然:这样的作业该怎样完成呢?为了引导孩子,我也参与了这次活动。“孩子,妈妈与你一起活动”每天早上,我们要进行整理小房间和扫地活动,我第一次这么有耐心地和儿子共同交流,共同完成作业。在活动中,我看到孩子干得很起劲。只见他先整理沙发上的报纸,再把要用的书摆在书桌上,然后把别的书摆在茶几上,最后,把玩具放在茶几中间的隔板上,然后开始擦地板。孩子擦得很认真,…  相似文献   

9.
《家教指南》2005,(4):32-33
日本一位叫高桥的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孩子在进门时总是把鞋乱丢,以致出门时常找不到鞋。妈妈说了好几回也不见效,颇伤脑筋。后来妈妈想出了一个委任孩子当“鞋官”的办法:有一天,孩子人幼儿园回家,看见妈妈用粉笔在门口的地上画了大中小三双鞋的鞋印,并指着从大到小的鞋印对他说:“这爸爸的,这是妈妈的,这是你的,从今天起,请你监督大家将鞋放在指定的鞋印里。”孩子立刻走马上任,非常得意地当起了“鞋官”。  相似文献   

10.
如果稍微留神,你就能发现,刚学走路的孩子,已经很想“干家务”了;而且这时候的他,最喜欢帮人,并且会因为帮妈妈而感到自豪。但对于许多家庭来说,越来越少的孩子和越来越多的生活便利,往往宠“失”了孩子干家务的兴趣和能力。让孩子尽早参加家里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吧,这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还能培训他许多宝贵的品质,如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以及珍惜时间和爱惜劳动果实等优秀品质。不要嫌他小,不要怕他小,放手让他做情景模拟:爸爸妈妈在做周末大扫除,孩子也兴冲冲地“瞎搀和”,小手伸进水盆,拿起抹布放到刚撩好的地板上,…  相似文献   

11.
谁的错     
一位蹒跚学步的小孩根本不去看脚下的碎石,就飞奔着要扑进妈妈的怀抱,没想到“扑通”一声跌倒在地上,哭了。妈妈赶紧过去扶起孩子,心疼地抚摩着孩子红红的膝盖,安慰他:“宝宝,别哭,路坏!”然后煞有其事地朝路瞪了一眼:“打——路!”小孩果真不哭了,也喃喃不止:“打你,路,打……”  相似文献   

12.
《云南教育》2014,(11):33-33
“五一”劳动节期间,一组“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图”被网友频频转发。对比图中,在中国孩子一直忙着学习、上辅导班、培训班时,美国家长则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家务活儿:2~3岁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6~7岁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7~12岁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  相似文献   

13.
晚霞映红了西天,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在爸爸或妈妈带领下向我们告别。这时,一位家长搂着女儿问:“蓉蓉,今天有谁打你?”孩子在妈妈怀里愣了愣。慢吞吞地说:“刘欣,打我头。”“怎么又是他?我找他去。”这位家长顿时没了笑脸,怒冲冲地一把将刚在教  相似文献   

14.
鲁彦 《家教指南》2006,(4):22-24
“关黑屋”是极不明智的做法 涛涛5岁,妈妈对于涛涛的调皮捣蛋十分苦恼,经常气愤地大声叱责却不见效,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实在没办法了,她就拿出邻居传授的“杀手锏”——“关黑屋”。当涛涛无理取闹的时候,妈妈就把他关在壁橱里,立即产生效果,涛涛总算能老实一会儿了,妈妈对这个办法比较得意。日子一久,壁橱成了涛涛最害怕的地方,每当妈妈说:“你再淘气,我把你关起来!”他就非常恐怖,吓得连声音都喊不出来,后来涛涛竟然出现“口吃”。妈妈还没明白是自己造成的,以为孩子又在调皮捣蛋,直到问题很严重了,去医院看了医生,医生说是孩子心理恐惧所致,妈妈才知是自己的错,但是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15.
李超 《家庭教育》2002,(5):42-43
戴勒斯·李奇提出的大能力的第四条是责任。他对责任的定义是:做正确的事。仅仅这样说当然有些简单,我们来做如下的阐述。一、责任心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先来看一些我们周围常见的现象。厨房里烧的水开了,孩子大声喊“妈妈,水开了”,而他自己却自顾自地在玩着什么,不知道动手去关一下煤气灶的开关;上小学的孩子写作文,题目是“我帮妈妈做家务”,一个“帮”字,透出了“家务劳动”本是“不关我事”的意思;上中学的孩子早上起床被都不叠就跑去上学,收拾床铺显然又是妈妈的事了;拿到升学志愿表,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家长———…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有一个"少年说"的视频特别火。"我还是个孩子,我不想做家务"。七年九班男生付轩昂站上勇气台当着同学和妈妈的面,说出了憋在心里的话。他吐槽自己的妈妈经常以社会实践为借口逼迫自己做家务,而他认为自己只是十几岁的孩子,应当以学习为重,要求妈妈别再逼着自己做家务了。台下的同学们哈哈大笑,妈妈也是笑容满面,却一口拒绝:"不可以!"  相似文献   

17.
一天晚上刚刚吃完晚饭,一个朋友来电话,因为一点琐事絮絮地说了很长时间。等我撂下电话,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孩子刚刚看完动画片。我原想今天给孩子好好洗个盆浴,就说:“我收拾一下,你自己先去放水泡着,一会儿我就去帮你洗澡。”孩子说:“不,我要等妈妈陪我。”他一边说一边连打了两个哈欠。看着他有点困了,我很不耐烦,说道:“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先做一下怎么就不行呢?”孩子看我有点生气了,不再说话,磨磨蹭蹭地动起来。等我做完了手边的家务到卫生间一看,他正在慢腾腾地脱衣服,还没开始放水呢。  相似文献   

18.
我的儿子     
我和孩子经常在林间小路上散步,从前他总是抓住我的手一甩一甩,边走边跳的,而现在他常常把我的胳膊向上托,我奇怪地问:“妈妈很老了吗?”他笑嘻嘻地说:“没有啊,妈妈年轻得像小草一样呢!”“那你为什么要这样用力扶我呢?”孩子没有解释,笑着跳着跑远了。  相似文献   

19.
我和孩子经常在林间小路上散步。从前他总是抓住我的手一甩一甩,边走边跳的,现在却常常把我的胳膊向上托。我奇怪地问:“妈妈很老了吗?”他笑嘻嘻地说:“没有啊,妈妈年轻得像小草一样呢!”“那你为什么要这样用力扶我呢?”孩子没有解释,笑着跳着跑远了。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儿,不知父母恩。机缘巧合,我今天也当了一回“爸爸”。邻居家有事,将不满5个月的孩子交给我妈妈看一天。邻居刚走,就有人找我妈妈,我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说:“我也有急事,可这孩子怎么办?”我毛遂自荐:“就把孩子交给我吧,我能行。”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一定要看好小孩子。就这样我开始了当“爸爸”的生涯。小宝宝正在睡觉,小脸白白胖胖的,特别可爱。不一会儿,他醒了,看见我还哧哧地笑呢。我想原来哄小孩并不太难嘛!这么一想可不要紧,“小乖乖”突然放声大哭起来,我急忙学着妈妈的样子把他抱起来晃。哪知,越晃他越哭。在这紧要关头我想起妈妈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