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元素化合物高三复习课教学中,围绕核心物质性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通过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解决冲突,以实现知识结构化和思维程序化,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以"S02的性质探究"为例,创设基于认知冲突的实验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提高证据推理能力,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出现对立性矛盾时而感受到的疑惑、紧张和不适的状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原理,是促进学生实现知识建构的契机和动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理顺思路,制造冲突机会""发散思维,增强冲突体验""丰富形式,提升冲突效果"等策略来引领学生发展思维,完善和优化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认知冲突",就是指个体意识到个人认知结构与环境或认知结构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不一致所形成的状态.这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能合理利用,必定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下面,以浙教版"合并同类项"为例加以阐述.一、"合并同类项"的"认知冲突"教学浙教版"合并同类项"一节是先用数一堆不同硬币的总值作为情境,然后提出在一堵墙上不同砖块砌成的面积计算问题,这是一种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进行问题驱动的教  相似文献   

4.
认知冲突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课堂教学就是要适度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生物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生活经验、生产实际、科学实验、科学史料、自然现场以及教师语言等方面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发展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的是,通过"活动",引发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通过多个环节建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引导学生利用"冲突"解决"不接纳、不被接纳"这一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倾向.通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真实冲突,来激发其学习动机;再用典型案例感受"冲突"解决的过程与方法,在新的"冲突"情境中开展活动,进行实践与思考;最后整理冲突解决的方法,建立理性认知.实践证明,该教学环节的建构符合心理健康活动课堂规律,能够提升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6.
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在数学教学设计中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对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就教学设计中体现启发式的教学思想提出几条策略:1.设计好贴切合理的教学目标;2.关注学生已有数学认知结构;3.设计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串";4.给学生分析和概括具体例证的机会和时间;5.设计带有启发性的教学元认知提示语。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要通过学生认知兴趣、态度、成就动机、能力等内因起作用.因此,基本概念的教学应多引发认知冲突,激发认知兴趣;适当创设情景,注入情感;强调学以致用,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认知冲突是学生对现有的认知与新知识间的一种不平衡表现。由两堂低、中年级"图形与几何"课的教学引发思考,如何运用认知冲突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在认知发展中促进数学思维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正情景教学就是利用某一情景的创设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及情感冲突,引导学生注意新知识、关注所学内容.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乐学"的环境与氛围,鼓舞学生自主探求.如何创设学生乐于探究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无疑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相符合的场景或  相似文献   

10.
教学"角的度量",一般的教学流程分成认识量角器、讲解量角方法、练习量角三个部分.这种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来确定的教学流程,虽说在短期内能收到较明显的教学效果,但忽视了学生先整体后部分的认知规律,偏重于教师的教,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展开教学.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他们头脑中认知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其认知图式的顺应和同化,打破平衡、寻求新平衡的自我反思、修正的过程.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从静态认知图式的形成到动态认知图式的重建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正>认知冲突是指个人认知结构与环境或个人认知结构内部不同成分间的不一致所形成的状态。学生在学习时的认知冲突通常表现为: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理解新知识时所引发的学习困惑甚至束手无策的状态。有研究表明,这样的状态并非都是消极的,适度的紧张感、困惑感会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认知冲突在学习中是普遍存在的,在教学中应当将其适时、充分地引发出来,以期为有效化解学生思维的"痛痒点"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支架式教学是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支架式教学能唤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从引发认知冲突、实验探宄体验、生活情境再现、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等方面来搭建"支架"。  相似文献   

13.
"做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是基于"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确立的,问题的提出是这一模式教学的基石,也是教学展开的前提性条件.在操作材料中玩出问题,在真实情境中引发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在认知冲突中生成问题,在思维训练中找寻问题,在和谐氛围中衍生问题,是"做中学"教学模式中导引问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认知冲突是指认知主体已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或新情境之间不能包容,或不同认知主体对某一问题存在不同看法的现象。一旦引发这种认知冲突,就会引起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产生解决认知冲突获得心理平衡的动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巧创故事情境,预设认知冲突;链接新旧知识,引发认知冲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认知冲突;巧妙设置陷阱,触发认知冲突。充分展现课堂魅力,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去发现知识、探究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会因出现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矛盾的学习情境进而产生认知冲突,若能正确处理好这些认知冲突,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矛盾及数学史等,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再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学生的认知冲突,可促进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6.
宋颂 《现代语文》2014,(6):25-26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建构认知结构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到的新信息与旧知识系统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它能激发学习者对某个知识点的有效注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因此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探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对中学语文的教学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呼吁学生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笔者认为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是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热情、发展思维深度的必然选择。下面结合笔者自身教学以及听课中的成功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认知冲突的有效创设。一、在悬念设置中引发认知冲突,唤醒学生思维【案例1】执教"认识厘米"导入时的教学片断。黑猫警长捉住"一只耳"后交代宝物藏在石头正南方4脚长的地方。黑猫警长顺利找到石头,并在正南方4脚长的  相似文献   

18.
<正>古人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建构学习理论认为,"疑"就是人们在学习或探索的过程中发生的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人们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从而激起人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促使人们去解决这种认知冲突,已达到新的认知平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尝试"四疑"教学,即设疑定向、引疑探究、释疑巩固、置疑拓思.下面以正弦定理教学为例,说明"四疑"教学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特级教师徐斌在执教"画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时,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捕捉教学细节,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灵活掌握画图的策略,充分体验画图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正>“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中的诗句。这美妙的诗句绘制出一幅美景,亦写出了认知冲突的境界,此境界让人深思。在深度学习的理念下,认知冲突成为实现深度学习的有力支点。“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在概念形成中引发认知冲突,促进数学课堂深度学习;“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在定理发现中引发认知冲突,促进数学课堂深度学习;“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从解题思考中引发认知冲突,促进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真正让认知冲突成为一种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