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小亮 《教育》2014,(10):62-62
论证式教学是探究式教学发展的新图景。在科学教学中实施论证式教学,有利于扭转探究式教学“形式化”的趋势,使探究式教学成为融合知识学习、思维发展、科学本质观深化的学习过程。本文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作为案例,论述论证式教学的一般过程与论述模型,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的评价资料、提出主张、为主张进行辩驳等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节内容为例,尝试利用CER论证模式实践论证式教学:论述了论证式教学和CER论证模式的内涵,开展以“证据-推理-主张”为核心的CER论证模式教学流程。这样能够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的论证探究过程,深入理解科学本质,内化科学思维,从而也增强表达与交流的技能。  相似文献   

3.
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一节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论证形成主张、补充证据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在论证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促成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4.
王芳 《学周刊C版》2023,(29):97-99
新课标倡导生物教师改变传统教育目标与教学手段,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针,积极引入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论证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完整经历发现问题、提出主张、质疑辩驳、完善主张等科学探究过程,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论证式教学的应用价值,依据章节内容与学生情况科学制定论证式教学方案,有效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论证式教学是一种基于论证理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将论证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一般地通过自主查找事实与证据以提出主张、历经质疑与辩驳逐步完善主张并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而这些过程都离不开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论证式教学,可以端正学生的科学求知态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解决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这也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所明确要求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论证式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论证氛围、组建学习共同体以及强化科学表征等策略有效实施论证式教学,深入科学本质,培养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6.
论证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是指根据资料经过符合逻辑的推理得出结论或支持主张的过程,将"论证"引入科学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生物的进化"教学为例,基于TAP论证模型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推理论证等方式经历科学家的探究和论证过程,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质疑创新能力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一路‘象’北”一节的教学为例,基于ADI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经历提问、主张、论证、研讨、完善等教学环节,在分析资料和数据中寻找证据支持主张,辩驳和反驳中构建论证、完善报告,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依据CER论证模型尝试构建“初中生物学论证课堂实施模型”,制作“论证课堂实施支架表”,并以“鸟的生殖和发育”为例进行教学实践,旨在引导学生在引出论题、收集证据、进行推理、得出主张、质疑辩驳、完善主张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崔小亮 《教育》2014,(28):62
论证式教学是探究式教学发展的新图景。在科学教学中实施论证式教学,有利于扭转探究式教学“形式化”的趋势,使探究式教学成为融合知识学习、思维发展、科学本质观深化的学习过程。本文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作为案例,论述论证式教学的一般过程与论述模型,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的评价资料、提出主张、为主张进行辩驳等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论证式教学解析从语义上讲,“论证”(argumenf)源自拉丁文“argumentum”,其本意是“使……清晰”(to put into clear light)。而汉语词典对“论证”的解释有下列义项:引  相似文献   

10.
“论证式”教学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逻辑推导过程,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和应用.其特点就在于呈现“论证的科学”和“科学的论证”,让学生感受说理过程、推导过程,从而感受理论的科学,教学的意义,走进科学理论.而“论证式”教学就是要确立论证的命题,围绕命题实施内涵论证、内联论证、依据论证.  相似文献   

11.
以热点新闻合理设置社会性科学议题,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的论证过程,引导学生调查发现,阐述个人主张,基于证据反驳他人主张,在阐述、推理、反驳中达到共商共量,最终对事实现象进行科学认识,理解科学本质,建构正确的科学观,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论证式教学是将科学领域的论证引入课堂,学生通过论证式教学可以经历类似科学家的论证过程,从而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本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形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加强表征、组织辩论、安排角色扮演、运用竞争理论、创设两难情境等途径来实施论证式教学。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论的发展过程就是逐步科学化的过程。教学论科学化的过程经历了经验教学论、科学教学论、现代教学论、马克思主义教学论、理论教学论和实践教学论等阶段。教学论科学化的特点是教学论由最初简单朴素的命题,后来逐步有了理论的论证,并且逐渐贴切、多方面和不断深化。教学论科学化的过程没有终点,教学论工作者必须为教学论的科学化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4.
吴志明 《物理教师》2013,34(8):38-39
论证式教学的实质在于将科学领域的论证引人课堂,强调推理、辩论与质疑,以此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本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其基本的教学环节为发现问题、引出论题、搜集证据、阐释观点、辩论主张和获得结论;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科学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推动科学探究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论证式教学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即借助论证活动,使学生经历资料分析、提出主张、为主张辩驳等过程,在让学生深化理解知识的同时,达到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目的。将论证式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能充分发挥论证式教学的优势,高中生物教师应做好教材内容的研究,不断学习与总结论证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研究》2016,(6):65-74
科学教师教学能力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和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的核心能力,是一种系统的、动态的、有机整合的能力。科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建构以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基底,以情境创设能力、提问解释能力、探究教学能力、合作论证能力、评价总结能力、迁移应用能力为砥柱,以实现科学教学目标、实施科学教学内容为准绳,达到科学教学和学习的完整统一。模型遵循系统理论、教学过程理论和学生学习理论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素养等为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体液调节为例,从基于真实情境初步感知概念,通过科学史进行探究论证形成概念,通过自主整合构建完善概念,通过课堂拓展应用概念等方面进行论证式概念教学,形成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将罗森论证模式与模型—证据—链(MEL)模式相结合,以“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为例,通过提供模型发展的关键性证据,让学生经历科学家构建模型、模型论证与修正模型的过程,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应用MEL-罗森混合论证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论证能力,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它以理性思维为基础,在证据与结论之间通过构建合理的逻辑关系以期接受结论。在探讨论证的含义、价值以及论证的评价过程中,以实例说明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利用Toulmin的论证模式,期待借助论证,让学生感悟科学知识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以“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为例,采用论证式教学策略,以“情境—问题—活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寻找证据,推理论证主张的正确性,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