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是高职高专有机化学实验中一个比较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实验操作.主要原理是利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制取乙酸乙酯,在操作时应控制好反应时的温度.目前实验存在不足之处,如浓硫酸在催化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使得部分反应物炭化,造成乙酸乙酯产率的降低等.通过对传统制取乙酸乙酯的方法和微波辐射法合成乙酸乙酯的详细对比,发现后者有明显的优势,使制备方法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乙酰乙酸乙酯和乙二醇为原料,以纳米Y2O3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作用下直接合成苹果酯的新方法.实验考察了微渡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醇酯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经正交实验设计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微波辐射功率400 W,微波辐射时间9 min,醇酯摩尔比为1.2∶1,催化剂用量2.0 g,在此条件下,苹果酯的收率可达95%以上.结果表明,微波技术用于苹果酯的合成,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产物收率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下合成尼泊金丁酯,考察了不同催化剂、不同加热方式、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磷钨酸是合成尼泊金丁酯的良好催化剂,不仅无毒、无腐蚀、环竟污染小,且易于分离,可循环使用,尤其在微波辐射下反应,使反应速率和收率大大提高。在优化条件下酯收率达93.3%。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采用维生素C作催化荆经O-酰化反应合成阿斯匹林.通过分别在普通加热条件下和微波辐射加热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比较,寻找更好的合成方法.两个不同加热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相比较所得结论是:微波辐射合成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对环境和设备影响小、产品质量好等优点,这也恰恰符合绿色化学合成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内桂酸的Knoevenag~I-Doebner合成新方法.以苯甲醛为反应底物,丙二酸为试剂,吡啶作催化剂,考察了苯甲醛与丙二酸的摩尔比、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反应的影响.经正交实验设计得到最佳反应条件:苯甲醛与丙二酸的摩尔比1:2.5,苯甲醛用量为1.5mL,吡啶用量2.5mL,微波功率60%,反应时间18min,经重结晶后,产率为46.7%.结果表明,无溶济法微波辐射合成肉桂酸操作简便、反应迅速、收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9个苯并-15-冠-5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在以乙醇为溶剂,浓盐酸为催化剂回流与微波辐射条件下的合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其中只有2个化合物e和h适合于高温回流和微波辐射条件下进行反应,其它化合物出现了分解或变质现象。对于化合物e和h,在微波辐射条件下进行反应时,仅仅3分钟,反应几乎定量完成,是目前发现的最高效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活性炭负载四氯化锡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了己酸异戊酯。考查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负载量及用量、微波功率、辐射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四氯化锡是良好催化剂,无腐蚀,环境污染小,且易于分离,可重复使用,尤其在微波辐射下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在优化条件下酯化率可达86.67%。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焦单模微波合成系统,在无溶剂条件下,取代苯酚分别与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反应,合成了系列二苯氧基甲烷/乙烷类化合物.考察了微波辐射温度、时间,相转移催化剂,碱的种类及用量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合成了8种化合物,产物结构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焦单模微波合成系统,在无溶剂条件下,取代苯酚分别与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反应,合成了系列二苯氧基甲烷/乙烷类化合物.考察了微波辐射温度、时间,相转移催化剂,碱的种类及用量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合成了8种化合物,产物结构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可控微波加热技术,在无溶剂条件下,以Lewis酸为催化剂,羧酸与乙二醇、酸酐与一元醇发生双酯化反应,"一锅"法合成了不同类型的二酯类化合物.通过原料比、微波辐射时间、温度、催化剂种类及催化剂用量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在微波筛选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放大实验,合成克级二酯产物.产物的结构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