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学前儿童及父母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探讨了父母元情绪理念、幼儿焦虑和幼儿社会技能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幼儿焦虑的影响以及社会技能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情绪不干涉理念对幼儿焦虑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社会技能在情绪不干涉理念和幼儿焦虑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爱,是人的本性,怎样爱孩子,怎么教会孩子爱,是我们做父母的应该认真考虑和仔细研究的重要课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终生教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爱”。那么怎样的家庭教育、怎样的爱才有助于孩子的健全发展呢?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家庭照料关系作为保护性因素下如何防止学前儿童的前语言期创伤发展为情绪失调,分别考察了父母元情绪理念中父母通常采用的两种情绪社会化方式如何影响照料者与前语言期创伤儿童间的亲子关系。二者间的高质量照料关系将是防止儿童前语言期创伤发展为情绪失调的首要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培养后代是家庭和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教育是最具广泛性和基础性的教育,它对促进个体成长成才、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和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并因此形成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诸多弊端。社会各界应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深受文化影响的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已经形成的文化积淀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探讨和反思的。儿童很多是在他的父母的指导下成长的,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交往方式。通过与美国家庭教育的横向对比,中美国家的文化传统方面做比较,挖掘不同的文化理念造就不同的教育目的,对中国的家庭教育以启事。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当前家庭教育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特殊儿童后天的发展,而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所受到的社会支持。本文从成都市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情况入手,探究特殊儿童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所受到的来自于社会不同层面的群体给予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他们对支持的利用度。研究发现,目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程度普遍不高,社会各界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对其的关注力度。  相似文献   

7.
1.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它是儿童社会化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儿童智能的发展、个性塑造,以及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主要动因。因此,在教育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的功能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少年期,家庭教育是保证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众多的家庭教育研究中,有关父母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的研究仍很少。就目前关于父母教育方式的研究来看,有六种类型:放任型、虐待型、期待型、严厉型、溺爱型和矛盾型。华东师大刘金华采用由日本学艺大学教育品川不二郞编制、台湾心理学家赖保桢修订的《父母管教态度》测验,对上海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态度和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存在期望过高、溺爱两项①。华中师大董泽芳对1991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82名选手的家庭环境进行的调查表明,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的物  相似文献   

8.
摘要:为考察父母体育运动知识、运动期望-价值信念和行为系统对儿童运动参与程度影响的权重,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以“知信行模式”为理论依据对天津市15位家长及1173个家庭进行父母影响儿童运动参与研究。研究结论:父母健康与体育知识对父母信念、运动行为投入有积极影响;儿童体育知识对儿童信念、运动行为有积极影响;父母运动参与知信行结构能显著预测儿童运动参与知信行结构;目标层中父母知识、信念和行为三方面权重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行为具有最大权重,知识准则层中健康抚养知识所占权重最大,信念准则层中工作价值所占权重最大,行为准则层中时间投入所占权重最大。研究提示:制订干预策略时需要考虑父母的性别差异;父母对儿童运动参与知信行因素中行为为核心节点;父母对子女运动需求以时间投入为最佳策略。研究为下一步凝练运动情境中父母角色引导指南及干预措施进行了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促进小学生自我意识的良性发展。方法采用P 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83名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在子女性别及子女独生与否维度上存在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城乡差异;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各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存在相关关系。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探求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依赖性的关系以及何种教养方式下儿童的依赖性水平相对较低,特进行了此次研究。此次研究以3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依赖性量表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依赖性进行了系统的测量,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依赖性存在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11.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发生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对出生至入学前的儿童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早期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习惯的养成、道德观念的形成、性格的培养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石,具有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与不足,只有充分地认识这些不足,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要求不一致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特别是当孩子犯错误时,常常会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爸爸批评,妈妈打圆场”等现象,甚至会因子女教育意见不一致引发夫妻间的“大战”。这样不仅无形中削弱了父母的威信,也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制造了温床。另外,家庭中的其它长辈在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批评教育,有的却要包庇护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0名儿童父母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8名不同层次专业人士进行咨询和126名儿童父母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初步收集了由15个题项组成的儿童父母舞蹈育儿价值观的预测问卷;再运用初始问卷对587名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代儿童父母舞蹈育儿价值观由三个维度组成,分别是育心取向、育体取向和育技取向。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是我国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身心健康成长受到严重影响。互联网时代里,创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路径,可以搭建留守儿童教育平台,保证爱心放送的精准性;组建留守儿童志愿队伍,构建关爱网络;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强化父母的责任意识。社会各界都要积极地参与进来,凝聚力量,多管齐下,才能使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类型、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发现流动儿童家庭经济拮据,父母文化水平偏低、职业类型缺乏智慧技术支撑、教育方式简单粗犷等现象比较普遍。在这些家庭背景成长起来的孩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足。由于家庭环境的不易改变和家庭教育的缺席,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来说,教师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流动儿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教育的真正公平。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关乎儿童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进步。隔代教养是祖辈通过提供经济支持、投入时间精力等方式承担或参与儿童教育和抚养活动的一种家庭教育模式,目前在我国城市生活中普遍存在且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隔代教养不当所引发的儿童情绪异常、自我中心主义、社会适应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和亲子教养矛盾屡见不鲜。因此,当下需立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性特点,调动各主体力量,统一家庭教育目标,引导儿童在家庭内外各类实践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艾森克个性问卷》(EPO)(儿童版)为测量工具,探讨了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对聋童和正常儿童人格的影响。结果表明,聋童父母亲的文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聋童父母亲的职业更单一,体力劳动者多于脑力劳动者;聋童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对聋童人格的影响小于正常儿童父母亲对正常儿童人格的影响,聋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对家庭教育高度关注的大背景下,我们从区域层面出发,立足自身优势,发掘教育资源,打造《85后父母学堂》社区教育特色品牌.一是对年轻一代的0~6岁婴幼儿的家长开展系列培训,提高年轻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二是增加亲子陪伴的时间、提高亲子陪伴质量;三是增强育儿自信和教育责任担当;四是教授早期教养、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技能;五...  相似文献   

18.
《林哈德与葛笃德》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伟大著作之一。该书描绘了女主人公葛笃德教育子女的方式以及赞颂了她善良的品质。本文试图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角度分析了父母的陪伴与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试图解决一些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行为、父母教育方式、同伴接蚋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表明(1)学习不良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2)学习不良儿童较多表现为被同伴拒绝或忽视;(3)父母民主的教育方式可使学习不良儿童表现出较多的亲社会行为,与同伴交往中多为受欢迎儿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农村孕育而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生活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校体育具有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调节心理情绪、加快个体的社会化等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