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偏差包括:家长过分地溺爱孩子;轻视儿童的权利;态度和要求不一致。修正偏差的策略有:理智施爱,爱严结合;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权利;态度和要求一致,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是保证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班主任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和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与家长进行教育上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驾齐驱,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教育才能发挥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类型、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发现流动儿童家庭经济拮据,父母文化水平偏低、职业类型缺乏智慧技术支撑、教育方式简单粗犷等现象比较普遍。在这些家庭背景成长起来的孩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足。由于家庭环境的不易改变和家庭教育的缺席,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来说,教师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流动儿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教育的真正公平。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尤其是落后地区,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在远离父母关爱和监督的家庭之中,他们的父母到远离农村的都市打工谋生,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于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文所指农村留守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无论是在性格、道德层面还是在知识、学习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在民工潮涌动的同时付出的很可能是一代留守儿童的前途和未来的沉重代价。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目前,我国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有1.5亿,农村留守儿童3000万,占农村儿童的18%-22%。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本次“两会”热议的话题。最近几年,随着民工潮的涌动,越来越多的农村中青年纷纷远赴城市打工谋生,他们的孩子却被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只能由隔代的长辈来抚养和管理。老年人由于精力有限,往往在教育这些留守儿童的时候力不从心,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留守学生主要...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贯彻,独生子女已大量存在,父母的希望,家庭的未来都寄托在了他们的身上,子女教育也就成为了家庭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家庭教育具有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和社会、学校教育相比较,具有启蒙性、终身性、个别性的特点,从孩子呱呱坠地,呀呀学语开始,父母  相似文献   

6.
在儿童发展中,家庭是第一个心理“熔炉”,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家庭教育不象学校教育那样,有教学计划,按课表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家庭教育通常是通过生活体现教育,合理安排生活能培养孩子的条理性;平静的生活环境,有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和父母的个性(人格)等都会对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微型的社会,父母与儿童的关系是儿童能否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基本缩影。家庭教育与儿童情绪能力发展呈正相关,好的家庭教育对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对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农村家庭教育的忧虑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础细胞 ,是孩子的第一教育者和教育空间。可我们今天的农村家庭教育 ,存在着家长文化素质偏低 ,“民工潮”冲击家庭教育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家庭和学校缺乏沟通和教育一致性等问题。我们主张通过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合作 ,向家长传播教育科学的知识 ,让家长树立家庭教育的思想 ,依靠学校的力量加强家庭同学校的联系 ,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造就孩子在成人的基础上成才  相似文献   

9.
1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存在的一种教育.一个好的家庭,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运动队中刚入队的运动员,大多数都为未成年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其道德行为、思维习惯,都带有强烈的家庭色彩.   ……  相似文献   

10.
李慧 《阅读》2011,(10):6-8
爸爸蒙冤被捕,一家人被迫搬到铁路附近的乡下,妈妈独立支撑起整个家庭。也许你会觉得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一定十分不幸,然而,他们却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这也反映在学前儿童的意识中,并对传统的学前儿童德育提出了挑战。界定学前儿童品格教育的内涵,剖析我国学前儿童品格教育的现状,旨在为重构学前儿童品格教育模式服务。  相似文献   

12.
0-6岁学前儿童家长学习意愿强,手机操作和互联网使用熟练,建设科学合理系统的学前儿童家长成长课程资源将有利于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结合互联网+平台数据分析可知,现有的0-6岁学前儿童家长互联网成长平台多为企业搭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提供优质用户体验为特色,但教育课程资源呈现不专业、不系统,公益性不足,成长性不够的特点。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家长成长教育课程资源平台的质量和迭代的监控,加强优质国外家庭教育资源的译介,加强企业和非企业优势互补的合作,加强关注家长自身成长的教育课程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政府、学校在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政策、措施上的不力和缺失,出现了“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功能认识不足或者偏颇,家庭教育布置任务方式的随意化,家庭教育内容的生产、生活化和宗教化等问题,随之引发了“留守儿童”学业失败、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等方面的问题。政府、学校应该采取联合行动,积极消除留守儿童家长不良的家庭教育观和家庭教养方式和内容,以解决民族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因不良家教而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培养后代是家庭和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教育是最具广泛性和基础性的教育,它对促进个体成长成才、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和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并因此形成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诸多弊端。社会各界应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15.
"洋留守儿童"指拥有外国国籍但长期离开父母在国内生活和读书的留守儿童.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家庭身份特殊、亲子情感隔阂、父母管教缺位"等问题,导致孩子归属感不强、安全感缺失、放纵心理明显,影响德育、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有效的帮扶策略包括发挥政府部门的导向作用、学校的主阵地作用、社会组织的辅助作用和家庭自身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1.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它是儿童社会化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儿童智能的发展、个性塑造,以及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主要动因。因此,在教育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的功能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少年期,家庭教育是保证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众多的家庭教育研究中,有关父母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的研究仍很少。就目前关于父母教育方式的研究来看,有六种类型:放任型、虐待型、期待型、严厉型、溺爱型和矛盾型。华东师大刘金华采用由日本学艺大学教育品川不二郞编制、台湾心理学家赖保桢修订的《父母管教态度》测验,对上海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态度和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存在期望过高、溺爱两项①。华中师大董泽芳对1991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82名选手的家庭环境进行的调查表明,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的物  相似文献   

17.
城市流动学前儿童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注。他们的受教育状况不仅关系到流动人口家庭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本文通过对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幼儿园教师及社区居民的调查和访谈,分析长春市流动学前儿童受教育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是人类终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弦子心灵的催化剂.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是不同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不一样,不同国家的家庭教育也是存在差异的,本文通过对德国家庭教育的特点的解读,期望能够得出一些对我国家庭教育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明了母亲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当代母亲教育存在的问题,即受教育程度城乡差别大;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方式失当;过分地看重孩子的分数;过多地盲目攀比;心理焦虑过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关注农村母亲受教育状况,提高城乡母亲的文化和教育素质;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学会欣赏孩子,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完美人格;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20.
家长拥有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行为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文章针对我国家庭早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联系实际探讨了家庭早期教育的最佳起点 ,尊重孩子 ,表扬和批评孩子的艺术 ,以及独生子女的教育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家教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