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害性报道,是指对洪水、地震、火山喷发、旱灾、火灾、暴风雪等自然灾害以及车祸、爆炸等社会灾害的报道。灾害性报道由于其题材的独特性,我国媒体基本都采取审慎的态度。从建国以来我国灾害性报道发展的历程来看,基本走上了一条由高度控制到逐步放开的过程,以今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和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比较为例,同样是《人民日报》在地震灾害发生第二天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邓伯祥 《新闻窗》2007,(2):35-36
灾难性事件报道是通常意义上的灾难新闻,它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灾难性事件一般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大类。自然性灾难是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而导致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等。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多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和意外事故,如恐怖活动、战争、海难、空难、矿难、交通事故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事故等。  相似文献   

3.
自然灾害是指自然变异超过一定强度,对人口和经济造成损失的事件。如地震、洪水、暴雪、干旱、飓风等。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如影随形,即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发明了许多防范措施,但它依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联合国减灾战略秘书处称,全球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导致上亿人受灾数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4.
灾祸事件一直是新闻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媒体报道的重点,有些西方新闻写作教材把灾祸报道分为两类——事故报道(Accident)和灾难报道(Disaster)。事故报道主要指人为灾祸,如交通事故、空难、人质扣押等;灾难报道主要是自然灾害,如水灾、地震、热带风暴等。区分这两的关键在于新闻事件的严重性,即死亡的人数。如果一起交通事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  相似文献   

5.
地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自然灾害。人类的一部发展史,就是与各种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在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过程中,为了总结经验,为今人和后人使用而有意识记录和保存的原始记载,就形成了今日的档案。地震史料是地震学研究的宝贵资料,与其它史料相比,是“没有掺过水的材料”,更具权威性和准确性。中国的地展史料,可追彻到三千多年前,其内容之丰富、载体之多样,为世界各国所罕见。中国地展科研,就是从对历史地震史料的挖掘和研究起步的,历史地震是地震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1954年,根据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前苏…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代档案损毁的原因及史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量上看,当代档案的损毁明显少于古代和近代,但造成的损失依然不小,有些甚至无法挽回。造成当代社会档案损毁的原因主要有:政治原因、管理不当、自然灾害等三个方面。其中政治原因主要是指"文革"期间对档案的破坏;管理不当包括失火损毁档案、渎职损毁档案和为私欲损毁档案;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水灾、台风、地质沉陷、山体滑坡、泥石流以及高温高湿、霉变等几方面对档案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灾难新闻报道方法及其对受众知情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灾难新闻与受众知情权 所谓灾难新闻,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灾难性事件主要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两类。自然性灾难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火山爆发等;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如恐怖活动、战争、海难、空难、交通事故、桥塌、楼倒、矿井瓦斯爆炸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等。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灾难新闻。因其意外爆发,具有突然性;冲突剧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面性;影响广泛、久远,具有社会性,而备受社会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陈强 《新闻爱好者》2004,6(4):16-17
负面新闻在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自然灾害。如地震、塌方、雪崩、火山爆发、暴雨、干旱、台风等等。此外,如非典、禽流感等病毒和瘟疫的发生也属自然灾害的范畴。自然灾害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带来各种各样的灾难,成为较为常见的负面新闻。据2004年2月国土  相似文献   

9.
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重大政治社会事件、恶性事件、重大灾难性事件(如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等。做好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全局以及形象和稳定工作,关系到新闻媒体的信誉。同时,因突发性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料性,没有从容应对的时间,这更给我们准确、全面地搞好报道造成了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档案为社会各界服务的作用,平凉市档案局、馆于 2000年整理编纂了《平凉市自然灾害纪事录》。稿本审定后,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印刷、出版。于 2000年 10月与读者见面。  此书收录了历代以及 1949年以后的 50年以来发生在平凉市县内的各种自然灾害事件,包括风、水、雹、洪、霜、虫、地震、病疫等情况,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全书共计 15万多字,可读性强。对于了解过去、分析研究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探索掌握抗御自然灾害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突发里氏8.0级特大地震。此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四川作为主要受灾省份,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快速反应,率先行动,举全台之力、取非常之策,全力以赴抓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我国接连遭受了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及雅安地震等自然灾害。一序列自然灾害的发展绷紧了全国人民的神经,也受到了全球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负面新闻”报道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负面新闻”不同于负面新闻信息。负面新闻信息只是一种信息的原始状态,就其本身的价值判断而言,它是负面的,比如说地震、塌方、洪水等自然灾害,还有社会上的种种违法乱纪、悖于道德的行为如贪污腐败、徇私枉法、坑蒙拐骗、色情暴力之类的丑陋现象,以及一些交通事故、人为的灾难等。而“负面新闻”的含义,通常是指经过人为加工而成的新闻报道,实际上是指“消极的新闻报道”或是“负面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它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报道的内容是负面的,产生的影响也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14.
公共危机指危及群众生活及社会安定,同时又高度不确定和高度威胁的形势或状态,它一般由自然灾害、人为灾难、群体矛盾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等引起.一方面,各种不可控的自然灾害无法消除,而我国又处于社会转型期,存在着诸多不协调因素,因此,公共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5.
灾害一般是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或二者综合引起的不期而至并且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自然灾害是由自然现象引起的,如昆虫和啮齿动物破坏、霉菌和湿气侵袭、天花板和管道漏水、地震、台风、火山爆发、洪水等。  相似文献   

16.
灾祸新闻是指以灾祸的孕育、发生、危害、预防等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无论是狂风暴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还是火患瘟疫、车毁船沉的人为祸事,灾祸新闻以其内容的突发性、悲剧性,对人的心理和感官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激发起受众强烈的获知欲望,因此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突发事件是指发生突然,与社会公众密切关联,极有可能造成或者已经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其他威胁公共与社会安全的事件。2022年以来,东航航空器事故、重庆山火、泸定地震等突发事件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主流媒体也进行了大量报道。长期以来,报道的时效性、事件的完整性和报道的深刻性是新闻界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近年来,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央视大火、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等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频发,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和应急处置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微博传播更是引起了广大学者和公众的注意。百度百  相似文献   

19.
重大突发事件可分为“灾害性重大突发事件”(无人为因素)和“社会性重大突发事件”(有人为因素)两大类。“灾害性重大突发事件”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即由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沙尘暴、火山爆发等;“社会性重大突发事件”则多与各种社会矛盾或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大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地震、洪水、火灾、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档案馆作为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一旦遭遇自然灾害的袭击,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损失。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的危害,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预防措施,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是档案馆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