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老《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作为关于对故事体裁做跨国、跨民族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实际上由比较文学牵连出另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学科:比较故事学。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论断是:1.认为民间故事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2.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相得益彰;3.汉译佛经应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4.应将国内各民族文学进行比较研究;5.应偏好“比较文学中直接影响的一派”。  相似文献   

2.
乌丙安论     
过伟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4):113-118
乌丙安是较早由民间文学向民俗学发展,著述丰厚的学者,其不少《民间文学》专论从中国实际出发,提炼中国民间文学理论,探索人民性在民间文学思想内容与基本形式的表现,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乌丙安论     
乌丙安是较早由民间文学向民俗学发展,著述丰厚的学者,其不少《民间文学》专论从中国实际出发,提炼中国民间文学理论,探索人民性在民间文学思想内容与基本形式的表现,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灰姑娘型故事的世界性及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姑娘型故事的世界性及其研究刘晓春关键词民间文学;故事学;灰姑娘故事美国当代著名民俗学家斯蒂·汤普森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一书中曾指出:“也许全部民间故事中最著名的要算《灰姑娘》了。”①一百多年来,灰姑娘故事的世界性传承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他...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俗学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学体裁学遗产,这个遗产是明清时期形成的。明清民间文学体裁具有上中下三层文学交叉发展的综合特征,又能凝聚民间社会力量,雅俗共赏,能量极大,曾引起当时知识界的广泛关注。他们还参与创作和从事理论评论,这使民间文学体裁的命名、分类和社会评价方式都开始产生了变化,不过这种变化承担着社会功能。到了"五四"时期,对民间文学体裁的关注变成了文化运动,并促成向民俗学学科建设的方向转变。我们今天研究民间文学体裁史的目标在于指出它对于民俗学建设的两个意义,一是从文学三层观转向文化三层观,有助于中国民俗学找到自己的理论方向,建成一门研究社会文化的科学;二是使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其中,民间文艺学的文本研究要依靠体裁学,民间文艺学的文化研究则要在民俗学的框架下进行,两者共同构成民俗学人文科学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6.
乌拉特部落自迁徙至阴山地区已有三百余年。智慧的乌拉特人传承和创作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乌拉特民间文学的整理收集工作很早就开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此相关学者们付出了辛勤劳动。但学术研究尚未跟上相关学科研究步伐,研究还未深入,高质量的学术研究著作数量鲜少,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搜集口头文学活动及其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文字使用的最初时代,也延续到现在。对20世纪初到1949年的中国民间文学工作,已有人做过较详细的研究,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民间文学研究,到目前为止,仍被西方汉学界搁置一旁。但西方学者应该注意1949年以后中国民间文学发生的背景和成绩,特别要注意钟敬文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项目的进行情况和资料成果,以便对民间文学的记录和整理这一复杂问题中的某些细节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中集体创作、传承的语言艺术,但由于各种原因,民间文学却面临着消逝的危机。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人们又重新认识到民间文学的价值,不少学者在民间文学丛书的编纂上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从市场角度来看还存在问题。编辑人员应当分析各个受众群体的需求,确定编撰方案,增加民间文学读物的可理解性与趣味性,特别注意民间文学的思想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使民间文学有效地传承。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话语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两大导向,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获得了发展的契机。1949年至1966年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围绕国家话语迅速展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由此掀起了民间文艺学领域搜集与整理问题的深入讨论,推动了民间文学理论研究与资料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方文学的整体是由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构成的。东方民间文学是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所有民族文学的母体,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部民间文学作品和一部作家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民间文学传统或者口头传统与一个民族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东方各国的民间文学共同构成了东方民间文学的实质内容,是东方民间文学作品描述和理论探讨的基础。目前东方民间文学的研究状况还基本处于“一国民间文学”的阶段。各国的研究状况很不平衡。研究东方民间文学要关注民间文学的口头传统。重复和程式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东方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既要吸收和继承东方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还要吸收民间文学界的理论成果。并以东方各国一国民间文学研究为基础.逐步建构东方民间文学的理论结构和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刘万章不仅搜集与整理了数量可观的民间文学作品,而且还对民间文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他指出民间文学具有多重价值,如历史、教育、文学等方面都有研究资料价值。其次,民间文学含有新的文学类型。他还提出了有关搜集和整理民间文学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客家民间文学?笔者遵循民间文学一以贯之的发展规律,结合当前的研究状况,对客家民间文学进行分析、探讨并加以界定,提出对其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客家民间文学是客家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研究。客家民间文学内涵丰富多彩,它一经诞生就与客家劳动人民结下不解之缘。通过研究可以知道客家民间文学是如何存在和发展的,又是如何指导与支配客家人的生存与生活方式的,从而深刻领会客家民间文学与客家人文精神的密切关系和对它研究所具有的较强社会功利性。  相似文献   

14.
对裕固族民间文学故事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近百年来时断时续地进行着。在近20年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较为详尽地梳理已搜集、整理的裕固民间文学故事文本和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了在整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理的基本原则和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全面整理和研究裕固族民间文学理清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变异性是民间文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它使民间文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发展,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千百年的传承中始终繁荣昌盛。本文以中国民俗烧纸钱的由来传说为例,对民间文学的变异性进行了探讨分析,有利于我们发现民间文学变异的一般规律,在整体上也有助于对民间文学的一般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田野调查法是多学科研究常用的有效方法,其对于民间文学研究同样具有可行性。《文化和社会语境下的缅族民间口头文学》是一书基于田野调查的民间文学研究著作。该书将田野调查与缅甸民间文学研究结合起来,对于研究田野调查方法在缅甸民间文学中的运用具有代表性。文章通过对该书作者进行缅族民间口头文学田野调查的分析,阐明田野调查方法在缅甸民间文学运用特点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发轫于20世纪上半叶,滥觞于20世纪上半叶,并在20世纪上半叶迎来其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中国现代民间文学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除了其自身发展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西方理论学说的影响。学者们通过翻译西方理论著作、介绍其理论学说、以及运用其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的神话、传说、歌谣、民间故事等这三种途径,将进化论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社会人类学学派功能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说引入中国,推动了中国民间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解构”理论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民间文学走向舞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解构”手法在民间文学中的应用带来了民间文学的新生,但也导致了对民间文学文本的消解,民间文学所承担的部分功能因此丧失。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鲁迅先生对民间文学的认识和评价,并联系作品,指出鲁迅在创作上也深受民间文学的影响。鲁迅对民间文学的重视和创造性应用,是其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在文学大众化、民族化方面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0.
覃芳 《文教资料》2012,(11):48-50
民间文学是人民的集体创作,它构成了中华文化传统的基本面貌,是我们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五四运动"使中国民间文学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文学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探讨民间文学的现状,并通过对造成民间文学现状的原因的分析,提出加强初中语文民间文学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