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江泽民的法治思想是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世界法制明的成果的积淀。他从“法制”的单一提法到“法制”与“法治”的同时提出,直到提出“依法治国”,是对“法制”内涵认为的拓展提升,体现了“法治”的人民性和广泛性,明确了“依法治国”的主体只能且最终是人民群众,真正的法治国家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法制与法治都属于法现象的范畴。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而法治是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包含着一种价值追求。两者存在着位阶上和属性上的差异,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的中国,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面对世界法律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将当代中国法律定位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化这一建设目标上来。中国特色表明其民族属性和国家性;社会主义则表征其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而法治社会则是法律化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中极为重要的原则,甚至是最高原则。其原因是税收法定原则有着多重的价值蕴含,它把诸多人类追求的美好价值具体化到税法里。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税收法定”体现了民主的价值;从法学的角度看,它体现了法治的精神;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它又体现了效率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从依法治国的涵义出发,分析人治,法制和法治之间的关系。探讨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提出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几项措施:依法治国首先要有良法;依宪治国是根本要求,关键是依法治权,健全监督机制及培育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与法律价值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价值就是法的存在,作用及其发展满足人的主体需要的一系列属性。它包括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两个层面。认识和研究法律价值,有助于调动人们对立法,执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并投身于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有助于从观念到行动使法治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中国传统与现代法律价值精神存在相互冲突的因素,必须在建设现代法治国家中,摒弃传统法律价值中的沉渣和糟粕,大胆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使中国法律价值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贯穿于法治的实现过程,从法律产生到法治实现的过程,实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的交互演进过程。道德法律化是法治的基础,法律道德化是法治的内涵,道德法律化反映了立法过程,法律道德化则反映了守法过程,法治的实现过程,也是人类对崇高的道德理想的追求过程,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楚秦法律之间的冲突与互补、碰撞与融摄,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法制演进的基本走向。比较楚秦法律的异同,探讨其规律,挖掘其精髓,寻求其与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某些共通精神,是一项具有较强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工作。本文并非对楚秦法律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只是从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综合国力、历史状况、吏治观念、思想基础、价值取向、法律渊源、法治精神、法制理念等诸多方面,对楚秦法律的社会文化背景作了简要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9.
道德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功能。从外在的表现形态而言,道德可以分为价值和规范两个方面。这就具体地决定了道德对于法治的两重功能。作为价值形态的道德,其功能主要表现为对于法治的论证与引领;作为规范形态的道德,其功能则在于为法治设定伦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立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立法在立法形式和立法内容方面反映出诸多质量问题:从纵向结构看,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的衔接不足,下位法不到位甚至缺位,影响法制的协调有序;从横向结构看,高等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主体身份不平等,客体立法不全面,有损法制的完整统一;从实体性内容看,权责的关系仍不一致,与宪法、行政法和民法的基本原则有不符之处;而程序性内容不仅在数量大少于实体性内容,程序性法律规范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也存在着相当的不足。产生上述质量缺陷的主观因素:一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把握不到位;二是法制观念的偏差导致高等教育立法的价值取向的偏差。  相似文献   

11.
十五大报告明确了依法治国的目标和任务,从而将我国的法制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依法治国的历史角度出发,并在与西方法制现状及政治文化思想传统相比较的基础上,我们更容易看出中国现在依法治国症结的本质所在。文章试图分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想中与现代法治相悖的几种因素,以凸现文化传统历史继承性角度上依法治国的困因。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清除“人治”思想的影响,树立“法治”观念,坚持依法制权,普及法制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高校管理法治化,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依法治校方面还存在“人治”传统影响、法制不健全、普法教育力度不够等影响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制度体系、构建法治环境、建设法治文化”等措施,以实现高校管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14.
论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是党的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必须树立法治理论.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确立法治理念必须解决"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区别,分清"法制"与"法治"的一般特征,处理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法官违反法定期限办案,违背了司法效量的法律价值,违反了法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的根本职责,损害了当事人的物质和精神利益,是司法腐败的一种表现,更是依法治国的巨大障碍。我国对法官违反法定办案期限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定得过于模糊。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能走法治道路,必须从法律杠杆、法律制度和法治精神三个方面全面推进:用法律杠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法律制度规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法治精神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层次。  相似文献   

17.
董必武法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必武的法制思想.深刻阐述了法治的价值、内涵和形式,具体论述了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方法、途径,准确地揭示了以法治国的必要性,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的法治观。他的法冶思想及其实践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基础、思想渊源和制度框架,这对于我们今天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治国方针的提出,法治精神逐渐在社会生活中深入人心。但是,公众对于法律信仰的失落仍然是一个严重影响着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危机。文章从对法律信仰的理性思考入手,分析法律信仰与法治化的内在联系,指出了当前我国广大民众对法律信仰失落的现状和成因,进而提出了培养法律信仰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法律工具主义对于我国的法学理论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我国法律信仰的确立。国人要形成法律信仰,建立法治社会的理念基石,必须摒弃法律工具主义的束缚。  相似文献   

20.
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是列宁法律思想中贯穿始终的一根主线。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列宁十分重视法律的作用,主张依法治国;提出党应当通过苏维埃机关在苏维埃宪法的范围内来贯彻自己的决定;强调从严治党,对共产党员的惩办应比对非党人员加倍严厉;要求在全民中加强法制教育,树立法制观念,以培养对社会主义法律的真诚信仰。列宁法律权威观构成其依法治国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