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1938年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再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的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与时俱进的一个历史进程。而这种与时俱进是由中国特殊的社会制度、适宜的文化环境和特殊的理论品质等隐性因素所推动,这些因素内在地驱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和精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本质属性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时代的发展变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进一步坚持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是为我们做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从创新发展到今天,靠的是一代一代的同时又是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坚持结合新的实际,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把马克思主义不断地推向新的阶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深刻认识这点必须抓住两个重要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规定,它揭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由其本质及特性即时代性、批判性及实践性所决定的;二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实践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前提是解放思想,关键是一脉相承,落点是实事求是,标志是理论创新,指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5.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鲜明主线: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创新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自身就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从不同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崇高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与时俱进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是由其历史使命、理论精髓和理论本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时代发展的客观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毛泽东能够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待马克思主义;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发展马克思主义;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审视自己的学说。  相似文献   

9.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就是与时俱进,这是新时期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法宝。坚持与时俱进必须正确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个别结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无产阶级革命与人类解放的行动指南,是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宣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开创了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坚持与时俱进,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是引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前进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不断发展的理论,根本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根源于客观现实的理论;同时,还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首先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思想文化的全部优秀成果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伟大成果;表现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还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马克思主义仍然获得了新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具体路径是: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创新奠定了一系列社会历史条件;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向纵深方向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创新不断实现由“哲学-方法论”创新——“实践-方法论”创新——“理论-方法论”创新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当代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集中全党的智慧,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从宏观的视角观察,不难发现。回答基本问题”、“解放思想”、“研究规律”、“与时俱进”是这个新进程的主线,也是它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集中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及其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巨大影响。“文革”之后,邓小平以其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的伟大襟怀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在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同时,构建了国家发展一系列的重大战略,其中他的教育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深刻把握和创新性发展。邓小平教育思想及其政策显现出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之深远、对重塑中国教育事业意义之重大,是中国乃至世界公认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基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前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文本依据,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保障,四者内在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以史、论、著和方法“四位一体”的全新视角来开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对马克思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个体生命的呼唤。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理想信念和宗教信仰的区别,弄清"三进"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三进"工作,从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来理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度,从而达到从生命层面和终极层面上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所以能够取得丰硕成果,根本原因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马克思、恩格斯确立了实践论的世界观,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不是描述世界规律的学说,而是实践的、革命的理论.“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也是其理论的主体原型.马克思主义正是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而展开意识形态批判,使得自身既具有“解释世界”的理论性,又具有指导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延续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良好发展势头,并得到了延伸和发展。在此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曲折发展的历史时期,但并没有中止。于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暂时中止。因此,笔者认为,杨奎松教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曾中止于20世纪50年代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0.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衍生于对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深刻反思及第二国际、第三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反诘,旨在恢复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和辩证方法论品质,体现出明显的哲学向度:关注实践,将实践置于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中心地位;强调总体性,把总体性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核心;高扬主体性,将主体性视为马克思哲学的主要价值蕴含。在对实践、总体性、主体性的阐发与张扬中,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基本凸现出对马克思哲学品格的历史承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