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试论雅典从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及国家的发生与形成,一向是世界古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指出,世界古代史上的雅典国家是在没有外部与内部暴力干涉下,直接从氏族内部发生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因而它是国家产生的一个最典型、最纯粹的例子,所以“关于这一切(国家产生的过程——引者)至少是它的始初阶段,再好莫过于从古雅典来加以研究”。因此,深入研究雅典从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对于正确理解这一个世界古代氏族都曾经历过的历史阶段,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职业群体的角度看,园长专业化是指园长职业由准专业阶段不断发展的过程,即在整个职业层面上逐渐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的过程,即在整个职业层向上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它包括:园长的专业结构;园长资格认  相似文献   

3.
本文中涉及的演替属于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植物群落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相似文献   

4.
三、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私有制和阶级都是历史范畴,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是在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也只存在于一定阶段上.恩格斯指出:"氏族制度的伟大,但同时也是它的局限,就在于这咀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  相似文献   

5.
崇高是西方美学中基本的审美形态之一。自从美学这门学科诞生以来,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从"崇高"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发展来看,其大体可分为神性崇高和人性崇高两个阶段。由神性崇高向人性崇高的演变,既体现了人类征服与改造自然力量的增强,也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精神意志由觉醒到膨胀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古代史上,就氏族制解体到奴隶制国家建立,特别是古典奴隶制度的建立而言,雅典和罗马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它们在由氏族制度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都具备鲜明的阶段性,最后都建立起高度发展的古典奴隶制城邦国家。但是,正如西方历史学家归纳的那样,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和罗马文明各具特色、各擅其长:两者在从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的形式上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跨入氏族制阶段后.首先进入的是母系氏族制。其原因在于在当时的群婚状态下,子女只能够确认生身的母亲而不能够确认生身的父亲。这必然导致“母亲”(女子)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制确立以后,原本较模糊的男女分工在“母亲”的主持与分配下开始变得明确起来,但这种明确不可能达到绝对的程度。男女之间较明确的社会分工至多只能是母系氏族制确立的结果,而绝不是母系氏族制确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李仁君 《天中学刊》2002,17(3):30-34
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体系,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分工与交换的经济。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分工与交换起源于人类社会早期的自然分工,人类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完成使得分工与交换得到初步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又将人类的分工与交换推向了新的阶段。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看,由古代思想家到当代学者对分工与交换提出了种种解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交换中分享比较利益是分工与交换产生的一般条件。  相似文献   

9.
屈原在其<诗经>中提到了殷商氏族的始祖契是由其母有娥氏之女简狄吞食玄鸟蛋怀孕所生一事.这实际上是一个感生神话.而"玄鸟生商"恰好反映了契出生前的社会属于一个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阶段.通过远古时期的祭祀仪式可以看出,契母简狄是在高禖祭祀中与外族男子野合而有孕生契的.  相似文献   

10.
王付永 《文教资料》2007,(35):89-90
殷商时的至上神称为"帝",西周及以后称之为"天",在至上神"天"的形成过程中,"帝"的出现是人们上帝观念由氏族神到"天"的神性观念转变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质的神性观念。在"天"的至上神观念形成过程中,神灵观念先由氏族神到"帝",然后扬弃了帝的神性观念,至此神性观念的确立也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信仰对象的基础不是由氏族神,而是由自然神信仰而来的"天"的至上神观念。这种转向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有着和西方哲学本体论思想不同的特点,这种区别从各自神神性观念的基础来理解,我们才能得出更令人满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认识比较充分,而对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评价却明显不足。本文认为,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生产资料的生产成为专门的生产部门,推动了技术改革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使手工业成为专门的生产部门,并形成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这两种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商品生产,是摧毁氏族制度的根本原因,它直接促成了氏族制度的解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史前文明和史前文化研究 1.1“文明”是一个与“文化”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名词。“文化”指的是人同自然相适合的方式,“文明”指的是这些方式的成果表现;文化的发展体现为人类生存方式的转换,文明的发展则体现为其成果的积累。因此,文明通常被看作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摩尔根—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学说中,“文明”代表了继“蒙昧”、“野蛮”之后的一个社会发展时期,以文字的使用为其标志。按照这一看法,史学界通常用“文明”指称由氏族解体而进入国家组织的  相似文献   

13.
一、资产评估及其产生资产评估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运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资产价值(VALUE)作出正确评定和估量的一种活动。确切地说,是指专业人员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模拟市场对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价值所进行的估计和判断,并通过书面形式表现出来。这是目前能够被普遍接受的资产评估的定义。资产评估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公社氏族之间交换产品时,由于生产条件及其工  相似文献   

14.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的延伸或继续;是一国内部的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换言之,国际分工就是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属于生产领域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从职业群体的角度看,园长专业化是指园长职业在整个职业层面上,逐渐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并逐步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从个体角度看,园长专业化被称作园长专业成长,是指园长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是园长个体专业持续发展、日臻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过渡是指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由一个问题向另一个问题或由这部分教学内容向那部分教学内容的衔接。而过渡这一教学艺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正好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这个认知过程,给学生以启迪,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进入课堂学习角色,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控制和调节能力,以强化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过渡艺术表现为水到渠成,自然流畅,下一个环节是上一个环节的逻辑延伸,上一个环节是下一个环节的启发性开端。  相似文献   

17.
一从汉代以来,在中国北方的边境上居住着许多不同种姓的部落、氏族。他们长期与汉族人民杂居来往,通过和平的关系,也通过战争,逐渐接受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由此产生的文化。在“五胡乱华”和拓跋入据北方以后,这许多部落、氏族先后同化于汉族,形成中古期间汉族、鲜卑等各族的大融合。汉化的过程也即是较高级的经济、文化战胜较低级的经济、文化的过程。汉族早巳建立了成熟的封建制度,它的文化也正反映了此一阶段间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所达到的水平。“五胡”以至拓跋族之同化于汉族首先由于汉族的经济、文化是较高级的,因而不仅能够坚强地抗拒各种由征服者带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这一概念,从时间而言,可以有不同的跨度。它可以指小学入学起大学毕业止的教学过程,可以指一个学段(小学、中学或大学)的教学过程,可以指一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教学过程,也可以指一门课程中的一章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还可以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本文所要研究的基本阶段是指一个单元或一节课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一节课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过去曾采用“教学环节”这一概念。教学过程基本阶段的理论是教学过程基  相似文献   

19.
"幼小衔接"是指从学前的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前后半年阶段,这是一个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既存在着连续性,又有它的阶段性。在这段时间里,儿童的身心都要发生一定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是孩子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何搞好幼小衔接是人们一直比较关注的课题。虽然幼小衔接是基础教育系统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但实际上,目前往  相似文献   

20.
一、私有制是如何产生的? 私有制的产生过程是原始社会史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最初的私有制是对动产的私有,比如牲畜,个人劳动工具等等;但是这些物品是经过什么途径成为私有财产的,却有不同的解释。比较流行的一派意见认为,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分工的扩大,生产相对专门化,劳动生产率相应提高,剩余产品相对增加,于是产品的交换也发展起来。起初,氏族首领掌握氏族间的交换事务,但那时交换的产品归氏族所共有,并平均分配给氏族成员。到了后来,氏族首领利用职权把交换得来的集体财产变为私有,于是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首领就是在私有观念的支配下,利用职权把公共财产据为己有,由此产生了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