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l峨空题 l)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_。 2)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_。 3)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_和_两方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和 4)行政法律事实包括_和—两大类。 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和 6)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和的特点。 7)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_间题,而行政合理性原则则解决的问题。 8)行政主体是指享有_,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_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9)行政职权只能由10)行政职权具有_的组织。 来行使。和—三个基本特征。 11)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所辖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_和 ;按照工作权限不同,可以分为和 12)我…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大开设此门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皮纯协主编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填空题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2)j亍政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的地位具有——性。 3)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和——~两方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 和 。4)行政法律事实包括 、 两大类。5)行政法的法源包括 、 、 、 、6)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和 。7)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一一的组织。8)行政职权依其来源一般分为 和 。9)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时,必须同时履行lO)国家行政机关又叫 ,简称 。一以及——等形式。并独立承担由…  相似文献   

3.
一、名词解释:3、行政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以——1.行政.2、行政关系.3、行政法.4、行为调整对象.政法律关系.5、行政主体。6、行政管理相对4、行政法的渊源就是指行政法律规范的_人.7、行政组织.8、行政职权.9、行政责任.或_.10、行政组织法.11、国家行政机关.12、中央5、我国政府缔结或参加的__中关于国家行行政机关.13、国务院.!4、地方国家行政机政管理的内容是我国行政法的渊源之一.关.15、民族自治地方国家行政机关.16、国家6、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_和__.公务员.17、职位.18、职务关系.19、职务晋7、_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必…  相似文献   

4.
l填空题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一——。 2)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 3)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一一和————.两方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和 4)行政法律事实包括——和一 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 6)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 7)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决 的问题。…一t)一——两大类。——一和——。、——一一和——一的特点。 问题,而行政合理性原则则解 8)行政主体是指享有一——,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的组织。 9)行政职权只能由 来行使。 lO)行政职权具…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应着重掌握的基本概念有:行政、行政关系、行政法、行政法律关系、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相对人、行政职权。 应着重理解和掌握的基本问题有: 1.行政关系的基本特征:(1)行政机关和依法被授权的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参加,是行政关系产生和存在的前提;(2)行政权力是行政关系的核心,即只有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才是行政关系,如果与行政权力无关,即使有行政机关参与,也不属于行政关系。 2.行政法产生的前提条件:(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行政法产生的经济基础;(2)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是行政法产生的政治基础;(3)法治观念是行政法产生的思想基础。 3.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主要国家行政法  相似文献   

6.
王鹏祥 《天中学刊》2004,19(3):34-37
目前我国行政法学界对于行政主体的分类只有两种:即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从对中外行政主体概念的比较和对我国行政主体概念缺陷的分析可以认为:行政主体是指具有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一般性资格,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和个人。它既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也包括行政公务人员和受委托组织的人员。  相似文献   

7.
一、重点名词:行政法〈98年注册生试题名词解释〉 行政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98年注册生试题名词解释) 行政法律事实 行政法基本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 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主体(99年注册生试题名词解释) 行政职责 行政职权 行政机关 中央行政机关 地方行政机关 公务员(99年注册生试题名词解释) 行政职务关系 行政授权 行政委托 行政行为 行政执法 行政司法 要式行政行为 不要式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注册生99年试题名词解释) 外部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 单方行政行为 双方行政行为行政程序 行政立法 …  相似文献   

8.
调整对象和调整模式是一个部门法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经济法的调整模式和民法、行政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经济法主体主要是在经济活动中履行社会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一般不是经济法的主体,而是以主动形式适用经济法,对经济法律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程序法和实体法两种意义上行政机关的混淆,是导致经济法主体和行政法主体混淆的主要原因。而且,将行政机关用以调整经济关系的经济法制裁方法看作行政法的制裁方法,既抹煞了经济法调整方法的存在,又颠倒了行政法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了行政主体、法人、公民以及其他组织。其中行政主体可以划分为名义主体(行政机关、被授权组织)、过渡主体(内部机构、受委托组织)和实际主体(行政公务人员)[1]。我国对行政违法的研究具有两种理解:其一强调行政违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其二强调所违反的法律是“行政法律规范”,侵害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对行政合法行为和行政关系的破坏。本文所指的教育行政违法采用的是第一种看法,只考虑在教育活动范围内,行政机关构成的行政违法主体对行政违法对象所造成的法律关系的侵害行为。一、教育行政违法的特殊性1.教育行…  相似文献   

10.
一、行政、行政权与行政法行政法领域的行政不同于社会组织、企业的“私人行政”,是指国家与公共事务的行政,通称“公共行政”。具体来讲,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行政权不同于行政职权和行政权限,行政职权是具体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所拥有的,与其行政目标、职务和职位相适应的管理资格和权能,是行政权的具体配置和转化形式;行政权限是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所不能…  相似文献   

11.
教育行政机关是最重要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其法律地位学界研究较少。教育行政机关是在教育领域行使权力的国家行政机关,既包括各级政府,也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通过梳理12部法律、19部行政法规、48部行政规章发现,教育行政机关具有以下职权:教育行政立法权或规定权、教育行政许可权、教育行政处罚权、教育行政处分权、教育行政给付权、教育行政指导监督权和其他权力。教育行政机关与民办学校存在许可、处罚和监督等外部关系,与公办学校以处分、预算、人事等内部关系为主。教育行政机关与教师、学生直接发生法律关系情形较少。  相似文献   

12.
刘欣  叶昊 《培训与研究》2006,23(5):91-92
公务员在行政法中的地位,通过行政法关系体现。公务员在内部和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完全不同。在外部行政行为中,公务员既不是行政主体,也不是行政相对人,而是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代理人。但是公务员在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中具有主体地位。根据《行政监察法》有关规定,公务员的职务行为需接受行政监察。公务员是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但与诉讼主体的主体地位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行政法治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实施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必须具备行政法拟制的法律人格。目前,我国法学界对行政管理主体问题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对行政机关在行政法中的地位进行具体描述的层面上,还没有上升到对其整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法律身份进行理论抽象。近来,有人主张借鉴国外的“行政主体”范畴,并以此来代替行政法学中的“行政机关”概念,以避免“行政机关”概念的不确定性。但这种观点对“行政主体”范畴的  相似文献   

14.
论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学校不具备行政主体的资格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学校的法律地位只能是行政相对方而不能是行政主体 ,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法律关系。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与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前者属于私人行政 ,后者属于公共行政 ,不可将二者相混淆  相似文献   

15.
地方自治政府环境法律责任探究——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自治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依法享有自治权,依法享有并行使环境行政职权,且依法独立承担相应的环境法律责任。地方政府承担环境法律责任的理论基础主要为环境权理论,广西民族地方自治政府承担环境法律责任有宪法及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广西地方各级(自治)政府承担环境法律责任的主体应为广西各级环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根据主体的不同所承担的环境法律责任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行政法解释的主体制度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中国现行的有效的法律解释体制中,国务院以及政府主管部门作为享有行政解释权的主体行使着对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解释权。这一体制不仅排除了具体的适用机关和行政官对行政法的解释权,而且排除了司法机关在行政执法领域中对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性法律的解释权。这种制度安排并不契合行政法适用的原理,也有悖于行政法治原则。其客观后果会助长行政权力的滥用,弱化法律对行政的控制,消解了司法的最终效力性。因此,尽快建立对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司法审查制度和优化行政法解释体制乃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朱叶 《当代电大》2003,(4):50-53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1 目的与要求 明确行政法的概念、调整对象与特点;了解行政法的法源、分类和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行政法律关系。2 内容 1)行政的涵义。 2)行政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3)行政法律关系。 4)行政法的法源、特点和分类。 5)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 重点 1)行政法的概念和特点。 2)行政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中,高校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这一特殊类型的行政主体,在行使法律、法规授予的行政职权时,学生则处于行政相对人地位.对双方在行政法律关系结构中享有权利的特殊性,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范围进行分析讨论,有助于双方行政法律关系的合法有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19.
浙江海盐闯黄灯案引起的巨大争议折射出的是行政执法过程中对行政法基本原则——依法行政原则和合理行政原则的准确把握问题,以及法律空白领域的法律适用问题。依法行政原则要求行政机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法,不得越权执法;合理行政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注意执法的手段和尺度的选择。对于法律空白领域,法律适用过程中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法律解释的有权解释只能由特定的机关做出,任何机关和个人不能超越职权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已载入我国宪法。而依法治国的核心和重要内容是依法行政 ,即要求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公共事务作出决策、组织、管理、调控。但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过程中 ,常会出现权力失控、失衡 ,甚至会形成行政违法。一、行政违法的概念及构成要件行政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 ,侵害了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 ,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构成行政违法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第一、行为主体必须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指行政主体 ,即指享有国家行政权 ,能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