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江苏省小学计算机教材第26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综合运用Windows95“画图”软件和美术知识与技能创作图画。2.在灵活运用“画图”软件和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对计算机的兴趣,体会表现的乐趣。3.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能力、熟练的操作能力和自主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把美术画图知识通过“画图”软件灵活地表现并进行富有个性的创作。教学过程:一、自我欣赏,引发疑问,激发“活用”兴趣。1.课件展示“画图”软件创作的主题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犤上课时,每位学生面前的窗口是一幅优美的绘图作品犦同学们…  相似文献   

2.
倪红旗 《考试周刊》2010,(13):230-232
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本文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把民间剪纸艺术引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之中.并对剪纸教学进行了探索。本文从“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剪纸艺术”、“学习剪纸技法,感知剪纸艺术”、“创作剪纸作品,掌握剪纸艺术”、“参与作品评价,领悟剪纸艺术”等方面对剪纸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将剪纸教学引入美术课堂,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具有实际的意义。同时,剪纸教学也是让学生学习民间美术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传统文化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积累才会有创作”,这已经是人们熟知的道理。但在现实的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所谓教学的趣味性而忽视了这一规律,使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下面就谈谈在美术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艺术积累。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学“独特”、“个性”、“有创意”、“与众不同”等词语是最让学生引以为荣的评价,丰富的想象是培育这些特质的源泉。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作课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感觉、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再海阔天空的想象也要有所依托和灵感来源。美术课程应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非专业美术教学中.因为学生美术基础几乎是空白.因此.让学生在众多学业中掌握怎样的美术知识才是适度的而且有必要呢?我尝试着对美术“技艺”和“审美”进行对比并做分析。我认为美术基础训练目的是在于提高“技艺”和“部分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旦 《师道》2009,(12):25-26
“范作”类似我们以前常说的“范画”,以往的美术教学,大都以临摹参考“范画”为主,优点是有样学样.容易画出“像样”的成品。缺点是容易禁锢学生的创作思维,使学生作品模式化,缺乏个性与创新。实行新课改后,  相似文献   

7.
周秉理 《文教资料》2010,(33):100-101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职高专业美术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在不断变化与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立新的学习方式.以适应职高基础美术学习的需要是现代基础美术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教学中探讨“如何教”及“如何学”。改善目前学生学习基础美术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艺术激情的进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专业美术的乐趣.从而“享受美术,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8.
张观水 《教师》2024,(6):117-119
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将学科知识、学习任务、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等育人活动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对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进行指导。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系统性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科教学要求导入多元化学习任务。文章分析了以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发展中职学生美术“微创作”能力,可以从技能感知、美术实践等角度入手,提升中职美术教学质量。为激发中职学生的美术创造力,文章对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与价值进行分析,探究以单元整体教学发展中职学生美术“微创作”能力的有效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郑大明 《考试周刊》2013,(99):173-173
美术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等于开启了他们的美术智慧。让他们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教学中教师要有一个“犬美术”教育观。不能为美术而美术,而是为人而美术。不能把美术课上成是技法课.而要把美术课上成欢悦的育人课。不以培养“美术人”为目的,而要以培养人的创造性智慧为目的。  相似文献   

10.
辅导儿童画创作点滴冯海燕美术是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在陶情冶性方面有其它学科无以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美术连同音乐和体育被视为“小三门”而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其教学规律的探讨研究亦较少,本文拟就在美术教学中辅导儿童画创作问题谈谈自己在这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心理学“内化”与“外化”思想 ,阐述美术学习过程中 ,加强“内化”与“外化”的相互作用 ,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对学生进行视知觉 ,思维发散性、集中性及托兰斯创作思维测验 ,找出学生观察、认知、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上的差异 ,从而在教学中制定多种训练方式 ,提高学生在观察、认知事物过程中的概括、归纳和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促进“内化”与“外化”的转化过程 ,加强学生创造潜力的开发 ,打好美术创作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12.
毕瞻焕 《教育导刊》2009,(12):52-54
在“高中绘画模块课堂作业创作高效教学策略”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坚持以生为本,在教学中建构以情带技的“美术作业创作高效方法”、开发新的创作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预测中动态生成创意等策略,使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利用最少的课堂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佳的作业创意效果,达到高中绘画模块的“成就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体会到创作的无穷乐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13.
孙少平 《成才之路》2009,(11):32-32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这给师生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也要求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好原有的课程资源.还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加以有效整合、灵活运用。创作出一件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创作活动、也不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而美术创作活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新奇与乐趣,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美术新课标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学生的良好人格。”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教师改进美术教学行为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怎样构建一个好的美术课堂呢?根据自身的美术课堂教学以及市教科规划课题的相关研究,我认为.就美术学科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美术教学更注重形似.讲究技法的传承性.学生在教师的“填鸭式”教法下.单一地进行临摹,创作思维受到限制、禁锢。由于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加之安全上的考虑.学生很难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创作。学生只能闭门造车.创作的作品题材单一,色彩单调.缺乏激情。如何在教室这小小的一方天地里.让学生尽情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16.
<正>一、初中美术创作教学的必要性创作教学是提升美术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热情,这是基础美术教学的必然要求。1.美术创作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创作实际上是一个开发大脑,激发思维的过程,在美术创作中,欣赏、写生、积累素材、抽象构图、创作画作等都需要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由二维到三维,由简单图形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充满着美术”。新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十分注重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美术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美术,促进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趣味和魅力。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美术问题艺术源于生活,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的一切,也激发了人们的灵感和创作热情。要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中的美术素材,体会到美术…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时代》2009,(12):F0002-F0002
衢州市大成小学重视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创设了宽广的艺术实践平台。其中.美术教学注重谍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通过开展各类兴趣小组等形式加强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找到快乐,自信与成功感。  相似文献   

19.
钱华华 《学周刊C版》2011,(11):130-131
认真上好高中美术的首堂课。使一学期的美术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改变高中美术课堂不受学生喜爱的现状。本文首先介绍了美术首堂课教学的四个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对教师的了解、学生对美术的了解、美术课的要求:再围绕“四个组成部分”在高中美术教学首堂课中的导入、教学、实践、教学语言四个方面的实践操作进行探讨:最后根据首堂课的重要性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四个要求!“多方吸收.备好每课”“把握时机.首因效应”“热爱教学.富有激情”“个性共性.都要关心”。  相似文献   

20.
江南民居     
美术创作材料是美术教学活动的载体.不同的美材向学生传递着不同价值的信息,可帮助教师实现个性化教学理念。创造性地运用美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也起到很好的作用。《美术课程标准》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