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大家已读过课文,谁能用下列词语说说李时珍是怎样的人?(出示词语:湖北蕲春,《本草纲目》,医学家,药物学家,明朝,编写) 生:明朝出了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叫李时珍,湖北蕲春人,他编写了《本草纲目》。 生:明朝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湖北蕲春人,他编写了《本草纲目》。 生:出生在湖北蕲春的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明朝人,他编写了《本草纲目》。 师:如果把《本草纲目》摆在前面,还可以怎么说? 生:《本草纲目》是出生在湖北蕲春的明朝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李时珍编写的。 师:指读课文,本文主…  相似文献   

2.
难忘的一课     
一次,我在教《李时珍》(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语文第六册》)一课时,张晓同学突然举手问道:“老师,《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著作有没有缺点呢?”说实话,这个问题我备课时还真没想到。学生突然提出这个问题,使我有点意外。是呀,书上说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许多缺点,那么李时珍编写的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动力区教师进修学校姜辉丽《李时珍》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用几十年的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经典的故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新课程开始了,很多传统课文被删减,可《李时珍》这篇课文仍保留在新版教材中,可见其经典。怎样能更好地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教这样的“老”课文呢?这是值得我们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这篇课文教学提出我的一点建议。由于李时珍这个人物距今比较久远,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一切都比较陌生,因此建议老师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或通过其…  相似文献   

4.
教学本文可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来安排教学环节。 1.了解课文大意。从破题入手,在“李时珍”三个字下面加上着重号,让学生带着“李时珍是一个什么人”这个问题进入默读,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来理解: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花了二十七年工夫编写了一部流传世界的著名药物书——《本草纲目》。 2.找出记叙重点。全文五个自然段,先启发学生用短语分别说出各自然段的意思。(板书:立下志愿随父学医研究药物亲自采药回乡写书)然后要求学生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李时珍重编药物书这个中心事件来写的?从板书可以看出:3—5  相似文献   

5.
二十、拓展法对课文中确定的训练点,作纵向的联系沟通,以丰富训练的内涵,提高演练的强度。这种拓展的训练设计方法,对提高训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位教师在教《李时珍》一课时,在结课环节,安排了一项别出心裁的开拓性训练:教师提问:“你们有谁见过《本草纲目》这...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客“《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教学重点:《本草纲目》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名著的成就、意义以及作者、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钻研、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的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教学建议:先提示这章教材所列的三个目,再交待本课时学习内容的范围。 1.开始讲授《本草纲目》时,可提问: 明朝以前我国出现了哪些著名的医学家和医学著作?你们对李时珍的哪些事迹印象特别深刻? 2.布置学生阅读课本上《本草纲目》这部分内容(包括插图《李时珍上山采药》),并思考如下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能写出《本草纲目》?《本草纲目》的主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关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深处,为学生感知文本、历练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苏教版四上《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为了展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揭示李时珍坚持不懈的高贵品质,着力描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3.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的特点 《李时珍》讲的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编写《本草纲目》的事,赞扬了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为医学忘我献身的精神,是一篇理想教育、科学启蒙教育的好教材。本课围绕着“李时珍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这一中心意思先概括后具体地介绍,思路清晰段落分明,又是落实本组训练重点练习分段的好课文。要在学习第一篇课文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按提供的段意进行分段,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为什么把几个自然段并为一段,为第三篇课文练习独立分段奠定基础。 二.教学的目标 1.着重理解为什么说李时珍是…  相似文献   

10.
<正>《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李时珍在修订《本草纲目》的过程中与徒弟庞宪夜宿古寺的情景。课文中不断闪现着一个个浸透苦水的镜头: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手拄枯枝,背着行囊,在山野村间艰难跋涉着,寒风拂起了他干枯的白发;阴暗潮湿的古寺中,灰尘四起,屋顶露天,窗户被寒风吹得哗啦作响,李时珍正在专心地记录着……面对这样一篇课文,我们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我想: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人文和工具方面的价值,将文本传达的人文信息和训练的工具资源带给学生,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进而让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11.
[教例]教学目标:1.认识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从而激起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2.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理解掌握课文重点词句。3.运用课文例子,理解掌握一些表达方法。教学在点、难点:通过运用尝试法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时间:2个课时。(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知道,在隋朝的时候,李春设计建造了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明朝的时候,李时珍编写了世界著名的《本草纲目》。我们中华民族不仅勤劳勇敢,而且还以她的聪…  相似文献   

12.
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课文《小露珠》时,课文中有一段落是这样写的:"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越来越轻了."教师依据这一内容,设定了一个教学目标--"学会用‘越来越'……造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节教研组内的公开课,教学的内容是《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材)。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看到“滴水穿石”的奇异现象,展开丰富的联想,想到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历史名人的故事,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可贵精神。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14.
《大理石街》一课中有"琢磨"一词.怎样既把这个词讲清楚,又使学生从中受到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教育?有位教师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工人们是怎样'琢磨'大理石的?"学生读课文时,发现作者是这样描述的:"里面响着叮当的斧凿声,沙沙的磨擦声.在昏暗的光线中,时时迸出金色的火花,飞溅着碎石,弥漫着呛人的石粉气味."这是对"琢磨"的生动注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如下板  相似文献   

15.
正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16.
我们有不少学生在练习写事物时,总是写不具体。空空洞洞,言之无物。那么,怎样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一、用数字写出“怎么样”先看《李时珍》中的一段话:“他整整花了二十七年,终于编写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籍中一部伟大的著作。”在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好些数字,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药  相似文献   

17.
一、通读 :读出问题 ,使学生自发感知李时珍对医学的巨大贡献1 .读通课文(1 )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反复练读 ,把课文读通顺 ;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和读不准字的字音。(2 )以问促读 :学生每次读完一遍课文后 ,教师可让学生合上书 ,用一两个问题问学生 ,激发学生认真读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李时珍。如 :李时珍是什么样的人 ?《本草纲目》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 .读出问题(1 )自生问题 :让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等抽象问题读 ,尽可能自己读出问题。(2 )自定目标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质疑 ,形成…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探索,去感受、理解课文。笔者在《狼和鹿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曾实践过这一教学理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这一课的课堂教学片断笔录如下:我首先让学生预习这篇课文,上课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阅读课文时存在的问题。忽然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还不明白,谁是破坏森林、造成生态失衡的罪魁祸首呢?”我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他们理解课文的重要性,于是就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教学《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临近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课文中小丽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上'.我国有那么多的风景名胜,有很多比北大荒好的地方."对于学生的提问,我首先肯定她提得好,而后要求学生读课文寻找答案. 同学们开始认真读课文了.  相似文献   

20.
正一、把握课文特点,感知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月光启蒙》一文词浅意深,言近旨远,其中穿插的民谣童谣易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增加了学生厘清结构层次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把他们带入课文的情境,去揣摩课文特点,厘清课文脉络。首先,教师激发学生:"同学们在初读时已经了解‘启蒙'一词的含义,就是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