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轻轻翻开还散发着墨香的《第一个平反的“右派”:温济泽自述》.作为温老写作这本回忆录的助手,我早已熟悉书中的内容,但今天再次翻阅它,仍然被温老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温济泽的一生坎坷不平.他1914年出生于江苏淮阴,1929年参加革命,到今年整整70年。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发展、壮大的70年,也是艰难曲折的70年。温济泽亲身经历中共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忠实和坦诚,沿着几十年的人生轨迹,深刻反思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风风雨雨,毫不留情地剖析了跟随中共几十年的“左”的幽灵、“左”给党造…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18日是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温济泽同志的百年诞辰。从延安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温济泽为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披荆斩棘,探索新路;60年代起为培养新闻人才和促进新闻学研究的发展呕心沥血,贡献了毕生精力。为了缅怀温济泽同志的光辉业绩,本刊特别邀请了曾与温济泽有过密切交往的中国新闻史学会原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赵玉明教授以及温济泽的女儿温飚大姐帮助组织策划了此组文章。  相似文献   

3.
今年春节过后,我打电话给温济泽同志:“前几天全国记协的老新闻工作者团聚,你为什么不去呢?我四处找不到你。”他说:“不是我不去,是不让我去,不邀请我,我怎么去呢?”我以为他开玩笑:“谁不让你去开会,你真是。”他在电话上简单说了几句经过,原来不久前他参加了一次周扬纪念会,他在会上指名道姓地批评了胡乔木,还点了什么人的名,他说他对乔木同志从来尊重,“但是人总有缺点,就批评不得,这个风气怎么得了。所以记协的会就不通知我了。既然不请我,我也不好去了。”我放下电话,沉默很久。像温济泽这样一个素以“温、良、恭、俭、让”著称的老同志,居然因说了几句真话就被另眼相看,这是何苦!每年春节全国记协的老新闻工作者联欢会,温济泽每次必到,有时候他还讲几句话,今年却是少见的一次缺席。  相似文献   

4.
难忘的工作总结上月底,播音组开会总结了5月下旬的工作,每个人都写了《十天播音工作个人总结》,送编辑部主任温济泽同志看后,今天退回来了。温济泽同志患有很重的肺病,经常发烧到39度以上仍然坚持工作。有时医生不得不“命令”他休息几天,但有重要会议他还带病参加,有重要稿件他还亲自审改。他是我们的领导,参加革命的时间早,年龄又比我  相似文献   

5.
一我从小就读过穆青的新闻作品,特别是那脍炙人口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不仅熏陶了我,还熏陶了几代人。我1984年到新华社工作后才对穆青同志有了较多的了解。听他讲话,看他的文章,也作为对外记者的代表向他汇报过工作,对他那平易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很佩服。自己也按他倡导的“亲历式新闻”“散文式新闻”的理论学写新闻,按照他关于“摄影和文字要两翼起飞”的要求兼搞摄影报道。1990年,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邀请我撰写《回族文学史》中《穆青的生平和创作》章节时,才和作为“回族作家”的穆青同志有了比较密切的接触。记…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2014,(6):86-86
本刊讯2014年4月18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中国人民广电事业主要创始人之一温济泽同志的百年诞辰。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举办“温济泽同志新闻与教育思想研讨会”,并出版纪念文集、举办温济泽生平小型展览。  相似文献   

7.
三味是从“三味书屋”说起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有过描述.到绍兴旅游过的人,必定到“三味书屋”一看.其实,她就是鲁迅小时读的那间私塾之所在,私塾的主人寿镜吾老先生在书屋里挂了一匾,上书“三味书屋”,据说是清嘉庆时书法家梁山舟所书.“三味”益指读书三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i音西)醢(hǎi音海)(调料).那个时代,读书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享受,因此许多读书人模仿着将自己的卧室也名之曰;“三味庐”、“三味居”的.蔚为景观.  相似文献   

8.
在“9·11”事件两周年之际,笔者采访了曾亲历“9·11”事件的徐州市孙越仁先生。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仍让他记忆犹新、心有余悸……2001年9月11日,去美国纽约商务考察的孙越仁一行4人,因导游迟到半小时逃过了生命的劫难。当时形成的录像、照片档案记录了这场经历———  相似文献   

9.
1999年4月19日(星期一),我正在南宁探亲,上午八点多钟,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广西记者站一位同志的电话,他通知我,赵玉明(北京广播学院教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史学研究委员会会长)从北京打来长途电话,请他转告,我们的老领导、老战友温济泽已经在4月16日凌晨不幸病故(17日、18日是双休日,他无法找到我)。放下电话,我默默地站在窗前,缕缕哀思袭上心头,千头万绪理不清,一时难以对人诉说。窗外一片绿树、鲜花,我遥望北国,好像依稀看到他那熟悉的身影,听到他侃侃而谈之声。就在不久以前的一两个月之内,我曾经在北京两次去看望温济泽、钱家楣夫妇,印象是那么清晰、生动,他的“天年”还没有“享尽”,怎么会如此匆匆地与世长辞了呢,真是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10.
套用一下“口述历史”,亲历报道有点像“脚述历史”———记者用双脚“记录”新闻事件及所见所闻。当记者以来,我跑边海防比较多。从新疆边防,到西藏边防、东北边防、内蒙古边防、广西边防等,都去采访过。粗略算一下,至少到过150个边海防连队。我走过一块块界碑,也走过一块块墓碑。边海防线上,烈士陵园不少。每次路过,我都要给那些长眠边关的战友鞠个躬、点支烟。广西边防和西沙群岛的烈士陵园,西藏的山南、林芝、墨脱、狮泉河烈士陵园,喀喇昆仑山海拔4000多米的康西瓦烈士陵园,我都拜谒过。在新疆塔城的烈士陵园,我还发现有新闻记者的墓碑…  相似文献   

11.
质疑"亲历盗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 ,央视的一位记者在一个叫做“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的栏目中 ,理直气壮地搞了一次暗访———《亲历盗墓》。为了让观众了解盗墓者究竟是怎样盗墓的 ,央视记者竟“乔装打扮 ,打入盗墓者内部” ,与盗墓者一起从西汉古墓“取出”13件西汉文物。之后 ,又将这些文物买下 ,“捐给”陕西省文物局 ,而盗墓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几乎悉数逃脱了公安机关的抓捕。对于这次“行动” ,央视评价为 :“我们的记者乔装改扮 ,打入盗墓者内部 ,历险7天7夜为您真实记录了盗墓的全过程。”而且在网站上用了《生死7日7夜 !记者深入虎穴亲历…  相似文献   

12.
1.费孝通我同费孝通相交几十年了。在这多变的几十年中,我们共荣辱,同欢乐与忧患。我于1978年底得到平反,他比我晚一年两年。在他获得平反之后,曾发下志愿,誓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他说:“我的口袋里只有十块钱了。”意思是说他想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他的健康状况有限,不能不量力而行罢了。事实证明,他的“十块钱”不是放在“口袋”里,而是存在银行生利息。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几乎走遍除西藏而外的全中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上,1935年到1948年的延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13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石,使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延安精神得以形成。温济泽是1938年初到延安的,1947年3月才随延安台战斗转移,撤离了延安,所以他基本上经历了延安精神形成的过程。1946年6月,温济泽担任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编辑部的首任主任,在延安精神的哺育下,开始了自己的广播生涯。新中国成立后,在广播领域先后从事管理、业务、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温济泽,一直在自觉地继承和发扬着延安精神,即使在备受磨难的文革期间也不曾放弃。延安生活是温济泽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温济泽的世界观、新闻观,影响着他的广播思想。  相似文献   

14.
我本来不想讲话,也没有准备讲话。听了许多同志的讲话以后,觉得还有两句话不能不讲,要补充。第一个补充是,文化出版工作固然三联书店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不能忘记三十年代。三十年代在中国新文化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1929年大革命以后,党在上海开展了新文化运动、左翼文化运动。现在应该提了,当时的主要领导人是潘汉年,他现在已经平反了。他做了很多工作,在三十年代起过很大的作用。那时的南强书店,我还有几本书在那里出版过。提三联书店,不能不提他们的功绩,他们开了路。  相似文献   

15.
“担当起时代摄影师的职责” 李尚志常说,“新华社记者应是历史的摄影师、时代的摄影师,应担当起时代摄影师的职责。”他的政治记者生涯开始于70年代末,那正是改革开放航船扬帆启航之时。从那时起,他见证了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连续亲历了20多年的“两会”报道,目睹了五星红旗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大厅冉冉升起……他的笔端流淌出的一篇篇消息、通讯、特写、述评,无一不紧搭时代脉搏,无一不聚焦“现实生活中新  相似文献   

16.
徐蕾  辛华 《现代出版》2003,(3):42-45
余敏在一些专业网站的简历里写着自己“在杂志社、出版社、报社等新闻出版单位从事编辑及管理工作已32年”。他喜欢把自己称作传媒人。1966年,他从北大中文系毕业。上个世纪80年代在河南主办过蜚声全国的《小小说选刊》和《百花园》文学月刊。1996年10月,余敏来到出版界最高智囊机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担任副所长,主持行政工作。1998年兼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2000年又创办“中国出版网”,并担任董事长。六年间,他主持过三十多个研究课题;六年间,他使出版科学研究所的总资产增加了六倍半。出版科学研究所:七年…  相似文献   

17.
肖根如,长沙县人,曾任湖南省接待处处长。由于他曾接待过毛泽东的特殊经历,也由于亲历了中国政坛数十年的政治风云,他的嘴向来以“保险柜”著称。这也使得肖根如更加神秘,家乡长沙县更是鲜有人知。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新闻思想发轫于本世纪20年代,全面形成于40年代延安时期,新中国建立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有了重大发展。这是毛泽东新闻思想演进的“三部曲”。我们在前面两篇分析毛泽东新闻思想形成的文化氛围时指出。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新闻观点,曾先后不同程度地给予年轻的毛泽东以影响,他是从习练“康梁体”,追求“报馆味”而踏上新闻工作道路的。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对“唤起民众”的责任,是青年时代毛泽东铭诸肺腑、萦怀心头的头等大事。他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闻改革与新闻教育改革研讨会不久前在郑州举行。当我听说新闻界前辈、全国高校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温济泽同志莅临郑州参加会议时,便决定拜访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但有关人员挡驾说,温老很忙,且年事已高,不便会见记者。后来在一次报告会散会的归途中,我趁机向温老提出采访他的请求.承蒙他应允,并说“时间很紧,随便聊聊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正在下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年古城西安在不知不觉中“变矮”,大雁塔可能成为“比萨斜塔”。———天津塘沽地区20世纪90年代比五六十年代海拔高度降低了3米。海河出现海水倒灌。———北京有5个地区出现较大的地面塌陷,最严重的地方地表还在以每年20毫米至30毫米的速度下沉。———上海的地面以平均每年10毫米的速度下降。有专家惊呼:再下沉2米上海将陷于汪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