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引导了解苏轼和豪放派词风的特点。2.引导掌握诗词诵读的基本技巧。3.引导学生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2.引导学生领悟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领略那旷古的豪情提前进入词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2.
沈玉芳 《小学生》2013,(10):121-121
课文诵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通过诵读,学生能掌握课本中字与词的用法,能理解课文中传达的思想、能掌握语文素材的特点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的语文知识。然而小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常常会发现学生诵读课文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小学生读课文根本不认真,他们不理解诵读课文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他们读课文,他们就含含糊糊地读一遍,连念错了字也不知道;有些学生不喜欢诵读课文,他们觉得看文字比诵读课文来来得快,为什么要浪费时间诵读课文?所以他们把教师布置的诵读课文的要求当作任务,教师要求读几遍就读几遍,应付完任务就不再读;有些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多美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文字描写生动,优美,富有情趣,非常利于教师指导朗读,培养学生感悟语言,体味感情的训练,教学中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抓时序词,循文知情;二、抓重点词,循文悟情;三、抓赞美词,循文移情。《世界多美呀》是苏霍母林斯基写的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鸡在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文中几类词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步步深入地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中的《渔歌子》。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聊一聊:同学们,你叫什么名字?谁起的?有什么含义吗?2.猜一猜:张志和是唐朝词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7,(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要抓住朗诵这个重要环节。不但要以自己出色的诵读感染学生,而且要具体指导学生诵读某些句子,学生读得顺畅而声情并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了解文章大意 ;从文体特点入手 ,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 ,理解作者表达的见解与主张。二、教学过程1 .知识链接 :本册教材第一、二、三单元的学习重点均为“联系文体特点阅读议论文”。我们学过了这三个单元的 1 5篇议论文之后 ,了解和掌握了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回顾这些内容 ,有助于我们学好《〈孟子〉二章》。2 .引导学生阅读课前的“阅读提示”、对课文标题的相关注释以及课后 (第 1 5 2页 )的小资料 ,了解本文作者的背景材料。3 .播放《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教学录音 ,要求学生在听读课文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时间:45分钟一、"望月"最近,我们学习了三篇与月亮有关的课文:《二泉映月》《月光启蒙》《望月》,还阅读了文化小说《两根弦的小提琴》和诗集《跟在李白身后》。今天,我们继续"望月"。同是"望月",感觉并不相同。我们试着通过朗读表现这些不同的感觉。(出示三篇课文中的相关语段与词串,学生诵读)《二泉映月》(1)月亮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2)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的含义和作品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形成传统文化底蕴。可见,学生诵读古诗文是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也是达到古诗文教学其它目标的重要途径。古诗文教学要以诵读为主要方法,自是不言而喻。如何才是行之有效的诵读?笔者借鉴先贤与同道之经验,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诵读”方法服务于古诗文教学。“教学千法读为本…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2、背诵本词。(二)能力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2、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朱红彪老师《门槛》的教学与唐江澎老师《生命的意义》的教学在课型模式与教学结构上比较相近,大致上是:以诵读为教学的起始,将学生引入课文→由诵读而引起评读,在评读中引导学生品析课文→再读再评,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或作者情感的理解→再将这种深化了的理解通过诵读表达出来。这两节课,课型比较新颖,教学内容开放,学生活动充分,研讨气氛活跃,师生对话平等,有着较为突出的亮点。这两节课突出的亮点是:教师深化教学过程的技巧。在《门槛》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三个关键深化了教学的过程。第一,刚开始评读,教师就敏捷地抓住…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感知语言特点。2.品读课文,体会知音深情。3.拓展阅读,感受知音文化。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伯牙绝弦》。(读题)师: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子期)  相似文献   

12.
(课文选自于沪教版《语文》3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感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2.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时间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师:播放背景音乐《松花江上》。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幻灯展示)这个人是东北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   1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初冬自然界的景物的特征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进行词、句训练。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体会课文用词用句的精妙之处。  教具准备 :计算机、实物影仪等。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写了初冬的什么 ?分哪两个部分来写 ?哪几个自然段写下雾时的景象 ,哪几个自然段写雾散后的景象 ?  二、讲读课文   (一 )讲读第一段 (1~ 4自然段 )   1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发动学生展开情感诵读、发挥想象联想、说说心中感受,为学生创设多种体验机会。教学实践证明,用一个"情"字展开教学设计,切准了学生学习思维,教学设计发动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要着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围绕这一问题,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与思考: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叙述线索;含英咀华,欣赏课文语言,实施审美熏陶;读中怡情,借助激情诵读,引发情感共鸣;拓展运用,模仿课文表达,推动思维创新。  相似文献   

17.
《春天的手》以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里大地新绿、小鸟欢歌的景象,处处表现了春光、春色的无穷美妙和勃勃生机。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生字较多,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可以巧用识字方法,帮助学生降低识字难度,突破本课的识字难关。一、随文识字初识记第一步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及所在的句子读准音;第二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再次接触这些生字词的句子,在正音的同时,理解字义、词义。可设计如下环节:1.动手做标记———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躲藏”起来的“生字朋友”找出来,联系以前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记住生字的样子。2.动口读字音———个…  相似文献   

18.
讲《沁园春·雪》《破阵子》等经典的诗词,应首选诵读的方式。教师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人到诗文创设的具体意境中去,让学生首先感受到了诵读的魅力,同时能激起学生想自己读一读、试一试的激情,然后老师再带领着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去体会诗人心中的情感。在学生读得不到位的时候,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手势辅助、或者不同的面部表情来把自己的感情倾泻出来。《破阵子》是一首壮词,因此在教学时也可以把引导学生通过豪迈地朗读去体现诗词中的豪壮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词中的壮阔景象,领悟到词人的感情,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加深对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烛之武退秦师》是苏教版必修三专题——寻觅文言津梁中的课文,要求从读的角度引导学生寻觅津梁,即因声求气。故课堂教学应以"诵读"为主要手段,应放手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关键实词、虚词词义、句意、  相似文献   

20.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熟读课文并背诵要求背诵的部分,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能力,弄懂课文大意。理解并熟记疑难字、词的意义。鉴赏文言散文及诗词的艺术特点。 (二)单元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1.诵读及背诵。 2.理解课文大意。 3.疑难字、词。 4.古诗词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