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信息之窗     
《宁夏教育》2013,(4):79-80
影响有效教学的原因变量1.教学目标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而特定的教学目标需要以特定的行为去实现;或者说,特定的学习行为具有特定的发展功能。学习行为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对应性。2.教学内容与学习行为。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特定的教学内  相似文献   

2.
活动区教育是教师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的需要,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活动得以全面发展。这种特定环境中的活动是自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充满着丰富的内容和情趣的。幼儿可以在活动中通过做、玩、练、演、说等,生动活泼、主动愉快地得到发展。   学前教育理论认为: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以最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最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依据。在开展活动区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活动目标和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有效地促进…  相似文献   

3.
唐晓明 《教书育人》2012,(29):40-42
学校管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从管理目标来看,教育应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完整的人,使自己的个性塑造凝聚着追求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某种特定关系的意向,这种特定关系蕴藏着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是新时期对完整的人内涵的最好诠释。围绕这一核心,校长需要引领教师将培养知识和技能拥有者的运作轨道转变到发展个性、培养完人的运行轨道上,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完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应人类特定的目的而产生,又以特定的目标去履行自己的使命、去培养特定的人才。由于高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目标也是人,这就使得高等教育目标表现得更为复杂、更为重要,也更难以把握。一、高等教育目标的性质要严格地给高等教育目标下一个逻辑学上的精确定义,是很困难的。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它的目标只能从教育对象上去寻找。人们虽然不能严格地定义高等教育目标,却可以用一个具体的表述来  相似文献   

5.
大学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需要以健全人格、和谐身心和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通识教育来实现。本文认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目标应设计为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和中华文化六大类,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设内容与教学要求,并对通识教育课程管理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确立教育目标的终极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目标是调整教育活动和进程的准绳,反映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主观上的一种要求和愿望。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这是制定教育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的目的,人的自我发展需要是教育目标确立的前提;教育目标的最终体现是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贯彻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并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新的教育形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所在,是确立教育目标的终极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思想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包括主体的活动、能力、需要、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全面完善的理想状态和目标.又是一个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逐渐丰富内涵、日新其身的过程。必须处理好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理想与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含义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仅拘泥于技术能力取向层面,还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应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高职院校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应从四大层面展开,即办学理念应提倡职业素质教育,以培养特定职业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课程设计应根据目标模式开展职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应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情境为导向,按照行动导向方式开展教学;评价体系应科学合理,评价标准应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哲学讨论中,大多看重新技术与科学发展趋势,但仅此还不足以把握时代精神,在重视科技发展的同时更应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或理论模式, 一般是从下面三个方位去寻求:1.人的需要与人的存在相伴随,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的需要的发展。2.活动是人的能动性的主要表现。重视人首先就是重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因而人的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显著标志。3.个性或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人发展的价值目标。作为系统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结构乃是其内部人的活动、能力、需要以及本质与个性等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其价值指向包括:1.人的活动的多样性与规范化;2.人的能力的综合性与专业化;3.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和理性化;4.人的本质的全面性与个性的自由化。  相似文献   

11.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需求。高校应积极适应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找准市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结合点,把复合型外语人才作为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准确理解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定义及内涵,积极探索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思路,努力在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多元化评价考核制度等方面寻求突破,以期培养更多优秀的外语人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素描作为我国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意识、造型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传统形式上的素描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相脱节,某些教学方法和认识具有片面性,与现今的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不相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创新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素描课应该以人为本,结合学生心理,以努力挖掘学生潜力、积极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学生审美能力为主旨,课程改革应该契合学生实际,注重知识纵横渗透,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3.
谢英 《培训与研究》2005,22(4):99-100
素质教育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对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以新教材推动教学改革,发掘新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内涵,围绕课改进行实践。从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是教学变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教学应对性薄弱的现状,打破制约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瓶颈性问题,加强教学与学生职业情景相关性,针对信管专业实践课程,选择了基于“情景-应对”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通过“情景-应对”式的构建和实施专生实践类课程,完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匹配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体系并且选择正确适宜的教学情景应对,从而引导带动整个教学活动优质高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专业精读教学的开展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借助语言的人文关怀,把学生培养成既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又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健康健全的人格的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6.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充分发挥了体育在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构建了课内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形式。在推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坚持"因校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完善俱乐部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学生选课机制,逐步完善考评体系,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选择体育教师、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使学生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传统体育课堂结构模式较为呆板.在现代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缺乏和谐、融洽的人文氛围。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规范体育课堂结构模式,加强体育课堂的组织与管理,使之更好地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全面发展学生身心服务。  相似文献   

18.
田亮 《成才之路》2020,(5):104-105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基于幼儿园环境创设教育理念,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做到内容系统全面,要发挥每个角落的作用,要结合主题教育活动,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全方位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实现幼儿园空间环境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混合教研模式实现了多种教研形式不同程度的混合,呈现出教研主体的多样化、教研目标的多维度、技术环境的多元化、资源的海量优质化、教研活动的灵活性和丰富性以及教研服务管理支持的全方位特点。从浅层结合到中度整合再到深度融合,教研主体、教研目标、技术环境、教研活动、内容资源、教研评价等具有不同的表现特点,同时本文将对相关混合教研应用进行介绍和说明。不同教研形式不同程度的混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最终满足多元主体的教研需求,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语文素养的内涵及其对农业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农业高职学生语文素养缺失现象的原因,并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两个层面对提升农业高职学生语文素养提出了相关策略:学校要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制定相应政策;教师要针对专业整合教学内容,结合活动开展课外教学,利用网络拓展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