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些文章里,往往“两”、“俩”混用,这是很不对的。“两”是数词,例如:两个、两千、两万等。而“俩”是两个的意思,“俩”后面不能再用“个”字或其他的量词。例如:他们俩是好朋友,小明吃俩馒头等。这里的“俩”都是表示两个的意思。如果“俩”后面用了量词,那就要闹出笑话。例如: 1.我已经收到你的辞职电报,知道你有诚意。现在舆论压力很大,内部争执也不小。我们处境很难,全国都在攻击我们俩个人。 2.……约瑟不向父亲屈服,在外面租了房子同亚德莉一起住.小俩口相亲相爱。上述两例中的“俩”字用得很不准确,很不恰当。  相似文献   

2.
二·两·俩     
“二(er)”、“两(liang)”、“俩(lia)”是三个常用的字,但人们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忽视它们的用法而用错。例如: 1.他有二门功课不及格(“二”应改为“两”)。2.开会时,他们俩个人分在一个小组里讨论(“俩”应改为“两”)。实际上“二”、“两”和“俩”的用法是有细微区别的。  相似文献   

3.
"华生",福尔摩斯说话时,我们俩正在公园散步。此前,我们已默默走了一个多小时——这对于两个至交很合适。尽管天上还下着小雨,"伦敦比以前更脏了。""是啊,工业污染比  相似文献   

4.
刘丹青(2009)曾指出,"至少在北京口语、尤其是东北口语中,我们可以确认双数的意义已靠了‘俩’的用法在代词上存在。"与"俩"类似,中原官话河南固始县方言中的"两倌[liαη35kuan213]"也应该视为三身代词的双数标记。其"两倌"是个粘附成分,不能单说单用,只能用在三身代词后构成"俺/你/他+两倌",指称包括"我/你/他"在内的两个人,在句中做主语、宾  相似文献   

5.
正像蒸却不叫蒸的两种加热法——馏馒头和烀白薯做饭时经常用"蒸"法。用蒸汽加热应该都可以称"蒸",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特别是在厨房里。用蒸汽加热的方式方法略有不同,就要换个名称。甚至于操作方法完全相同,只是被加热的饭食略有差别,就绝对不能说蒸,非得改个名称不可。蒸馒头。把生面做成馒头的加热  相似文献   

6.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S·S·S""S·A·S""A·S·A"公理和"A·A·S"及"H·L"定理.根据边角排列的顺序,就有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用"S·S·A"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其实,以一般形式表示的"S·S·A"条件虽不足以证明三角形全等,但具有特定条件的"S·S·A"定理却能够用来证明三角形全等.  相似文献   

7.
高三不能用语文老师教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解释,也不能用英语老师说的what、why和How来翻译,更不像数学老师说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那么简单……我们犹如蛹中之蝶,为展翅高飞做最后的挣扎,无奈、喜悦、痛苦、兴奋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我们比以前安静了,可  相似文献   

8.
在"往来亭"中,"解忧高手""肯德基BBS"和"幽默互动"炙手可热,但是由于我们每年出版俩合刊,兜兜转转间,"下期"的预登到"当期"的出场,竟然间隔了三月,这多多少少影响了参与者的积极性。于是,小编准备一鼓作气来个大调整,将2007年5月、6月两期的"下期问题"在9月一并精选作答,"肯德基BBS"和"幽默互动"的做法也类此。  相似文献   

9.
江安县怡乐镇麻衣小学张骑:人教社小语第十一册基础训练1第一题中,两次出现了“liǎ ěrn”(俩人)。“俩”不能同量词搭配,这是知识性错误吗?主持人(特级教师吕谦):“俩”字比较特殊,表示“两个”的意思,本字后边不能再用“个”或其它量  相似文献   

10.
"心""学""政"是黔中王学治理思想的三个重要内核。"心统学政"是其思想和实践的内在维度,这一内在维度体现为"心"在"学"和"政"的领域的落实。在理论层面呈现出"心学合一"和"心政合一"两个维度的理论建构,在实践层面则呈现出"心学"和"心政"两种形态,表现为"为学"和"为政"两种活动形态。黔中王学治理思想的这种理论特质和实践品格形成于中晚明时期贵州特殊的儒学环境和地缘政治生态中,同时其作为儒学文化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对现代社会"政治治理""民间治理""个人治理"等方面都有可资借鉴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那年去流浪     
王长远 《课外阅读》2012,(24):42-46
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年我们十八岁。当我怯生生地把三张百元大钞递进售票口的时候,满脸胡茬儿的售票员操着很浓的京腔问我们俩:"嘿,多大了你们。""十八岁。"我回答。我说的我们俩指的是我和耗子。耗子是我高中最好的朋友,我们在高考前五个月来到北京,报考了中央美术学院并画了平生最得意的一张油画。考完最后一场出来,耗子在美院的围墙边忐忑不安地问我:格子,你感觉我们能行吗?我长吁了一口气并回忆着考试的  相似文献   

12.
教室是学校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空间.近年来,国内对教室空间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维:"何为教室空间""为何研究教室空间""如何重构教室空间",其中"何为教室空间"主要是从"经验式""借鉴式""推演式"和"指导式"四个路径展开;"为何研究教室空间"主要依据研究背景、物理和精神层面上教室空间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如何重构教室空间"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通过深挖研究内容、加强实证研究、拓展研究视域、扩大研究眼光方面,对教室空间研究进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3.
启迪     
《今日教育》2012,(12):26
1面对"钱学森之问",许多人眼睛向上看,盯着大学,这当然没有错。但盯着大学的同时,不能忘了中学。这就像一个人吃饭,吃到第二个馒头饱了,但不能忘掉第一个馒头的作用。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来说,中小幼的早期培养,就是他的第一个馒头,没有  相似文献   

14.
《家教世界》2016,(5):6
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有没有想一想"哪些词、句用得好?""假如换个词或换句话又是怎样?""这样写哪里好,哪里还不够好?"多问几个为什么就是发散思维的表现,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你的小脑瓜已经开始运转了,给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才算实现了真正的发散!不少同学在作文中,要形容花朵,便会用"鲜艳""美丽";只要描写树木,就用"高大""挺拔";形容"春天",一抬笔就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用"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来比喻好天气更是不厌其烦。词库的存粮也太少了吧!其实,不必每天捧着《好词好句好段》,只要读文章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能不能"就搞定了!  相似文献   

15.
正两个难写的常用量词——沓和摞汉语中有丰富的量词,什么事物用哪个量词与该事物的性质形态或人们的着眼点等密切相关。性质形态不同要用不同的量词。稳固不能移动的东西用"座",可以说"一座山""一座房屋""一座石碑""一座钟"等等,而轻便灵活的东西就要用"只",如"一只老鹰""一只苍蝇""一只蚂蚁""一只手表"等等。同样的事物,人们的着眼点不同时也可以用不同的量词。"墙"注重平坦的表面时说"一面墙",注重阻碍作用时说"一堵墙",注重分割作用时说"一道墙"。同样是"人",  相似文献   

16.
悄悄地,你走了,留给我满怀的惆怅,我只有在这回忆里,追逐我们的梦想和希望。——题记小时候,友谊是一座彩虹桥,架在你和我的手中。那时候我们一起携手,憧憬未来。"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躺在草地上的你睁大了眼睛问我。"我?我不知道呢。你呢?""啊,你不知道?"我脸红了,仿佛做错了什么事。你说:"我的梦想就是当老师。""是吗?原来这么简单!这样说,我也有梦想啊。"我恍然大悟。"是什么呢?""当一名画家,不过我们俩的梦想都很遥远呢。""所以才要一起努力呀!"你坚定地说。我抬起头说:"没错,我们俩一定要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奋斗啊!"从此……  相似文献   

17.
<正>《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写的序言。作者用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幻般的语言来向我们讲述了小时在北京城南的点点滴滴,传达出了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那份童真、那份童趣、那份"呆"气:"看骆驼咀嚼""议论骆驼""想剪驼毛""问去处"这四件事,像一个个镜头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新课标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在了解故事概要的基础上"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  相似文献   

18.
数量词本身看起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实际运用它们来表达数量时,也常常会产生错误。下面讲几个常常用错的表示数量关系的词语。一、"二"、"两"和"俩" (一)"二"和"两"都是数词,表示的数值一样,但读音不同,"二"读"er""两"读"liang",用法也不完全相同。有下面几点必须注意: 1、表示度量衡单位的量词(如"尺、升、斤、里、亩等)前面,"二"和"两"都可以用。如可以说"二尺布、二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哈尼梯田"的内涵、起源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有一些误解甚为流行,以讹传讹。研究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明确了中国田制史上"水田""山田""梯田""哈尼梯田"等概念的内涵,探讨哈尼梯田的演化路径,认为滇南哈尼族地区"森林—水源—村寨—梯田"四位一体中的"哈尼梯田",包含"人""技术""生态"三个因素,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周延。发源于江南的稻田"精耕细作"模式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创造,"哈尼梯田"就是这一模式在滇南哀牢山区扩散、传播和演变的结果,而且可以说是山地生态农业模式的极致。  相似文献   

20.
雷辉志 《家长》2014,(4):44-45
正如果我们都希望孩子每一天的学习成果都能变成谁也带不走的扎实能力,我们就更应该耐着性子,陪伴孩子一起去探索每一个未知的知识领域。有个同事最近早餐经常吃馒头,有一次我好奇地问她:"是不是这家的馒头特别好吃,不然怎么常看到你买这家的馒头呢?"同事听了微笑地点点头说:"你说对了,这家的馒头不仅好吃,而且它是用自然发酵的方式制作,没有添加发酵粉,健康又营养!"我很好奇同事怎么对这家的馒头制作方法那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