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作为一个智力平台,较社会其他群体而言是影响社会及政治生活发展进程及其取向的强势群体.而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与高校的社会责任背道而驰,这些行为严重玷污了神圣的高等教育,也影响到高校在社会中的形象问题,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高校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深层次原因透视分析,提出要构建文化导向与人格诉求、道德教育与规范管理、社会监督与严肃处理、立法建设与制度完善相结合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遵守医学科研诚信和伦理道德标准,是医学院校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科研素质。近年来时有发生的学术造假事件为科研诚信建设敲响警钟,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的颁布实施,为高校结合实际自主健全和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和处理机制提供了契机。按照教育部"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应完善科研诚信他律机制,改革科研评价机制,教育引导科研人员树立自律观念,重视科研伦理审查,坚决依法依规,以"零容忍"态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校科研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3.
鉴于整体自尊水平和不端行为关系的矛盾性,在情景自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学术自尊"的概念。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科研压力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权变影响模型。从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组织支持和学术自尊对两者关系的复杂调节机制。实证结果发现:(1)组织支持负向调节科研压力与学术不端行为之间的关系;(2)学术自尊对科研压力与学术不端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3)进一步的三项交互检验发现:随着学术自尊程度的提高,组织支持对科研压力与学术不端之间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变强。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报编辑部作为学术论文主要出版单位,对防范学术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有效防范学术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文中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主要分析了编辑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几个措施,尤其在审稿及编校阶段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层层把关的方法,并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提出了相应的惩处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功利化思潮在学术界的蔓延,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干扰了科技队伍的培养,阻碍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分析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阐述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性,提出构建学术问责制的必要性,并对实施学术问责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从实证研究入手,以"高校学报发表的校内学术论文质量是该校学术诚信建设的一面镜子"为视角,采用数据检测、比较和重点调研,分析浙江省高校加强学术诚信建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浙江省高校加强学术道德建设、防范和惩治不端行为、净化科研和学术氛围的有效措施和机制构建,为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2009年3月19日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通知规定:今后高校将对本校有关机构或个人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四维度影响机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高校学术研究的有序发展,探寻其影响因子及敏感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个人压力、个人素质、组织制止和环境支持四个维度对成果内容型不端和社会关系型不端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两类不端行为的影响因子及其力度有所不同,个人素质对两类学术不端行为均存在负向影响力,且影响力度均为最大,个人压力对两类学术不端行为均存在正向影响力,环境支持对社会关系型不端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力,组织制止对成果内容型不端行为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力。据此,应注重提升高校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素质,制定可操作的学术规范,建立适度的组织惩戒和社会惩戒制度,并努力创建宽松的学术研究氛围。  相似文献   

9.
高伟云 《科技通报》2012,28(3):173-176
针对高校科技期刊存在的论文抄袭、剽窃、篡改以及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等不端行为,文章从社会经济体制、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社会监管和期刊编辑出版迟滞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学术不端现象的主要成因,提出了高校科技期刊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应完善稿件审核机制、加强编辑职业道德等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全国三万名科技工作者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半数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是普遍现象;超过一半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确切知道自己周围的研究者有过"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和"一稿多发"和"在没有参与的研究成果上署名"等至少一种学术不端行为。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学术评价制度不合理"是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最主要原因。相当部分科技工作者对学术不端持宽容态度。科技工作者对学术规范的了解情况堪忧,近四成科技工作者表示自己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了解很少或者不了解,近一半的人从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知识。根据调查结果,文章提出了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术不端行为近几年在高校有不断蔓延之势,本文从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两方面分析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表现;提出了改进科技评价体系、营造和谐宽松的学术氛围、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和将科研诚信纳入科技管理工作中等构建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研活动中的不端行为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引发各界对科研不端成因及治理的讨论,以及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的探索。通过梳理近10年国内外高校科研不端行为的典型案例,从项目申请立项、实施、成果利用与管理、成果转化的不同阶段,分析了各环节存在的不端行为;继而从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查处程序与力度、诚信教育四个方面分析其成因;最后提出防范治理的建议:即建立以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和处理程序为中心,"疏、堵、防、治"相结合,涵盖预防教育和诚信体系制度建设在内的综合治理体系,形成治理体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国范围内10所高校1 189名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高校教师科研压力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直接影响,以及组织支持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挑战性科研压力,阻断性科研压力更易引发学术不端行为;同时,工具性组织支持能显著降低挑战性科研压力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正效应;情感性组织支持能显著削弱阻断性科研压力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正效应.结合实证研究结论,得出若干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学术不端行为被持续曝光,国家行政机关如教育部、科技部,高校如清华、北大等,科研院所如中科院、社科院等,都出台了大量的关于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法规或管理规定,希望在严惩学术不端行为的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希望给大家以警示作用。但是学术不端行为却有愈演愈烈之趋势。有些学者在学术研究上  相似文献   

15.
《学会》2015,(6)
<正>5月22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在广州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出席论坛并致辞,他指出,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学术不端现象是长期存在的,也是严重的,我们要像中央反腐败那样坚决,让学术不端行为"不敢"、"不能"、"不想"。首先,要有坚定打击学术不端行为的决心,做到  相似文献   

16.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1992-2020年核心期刊论文,梳理学术不端问题研究进展,分析研究热点和趋势.研究隐形学术不端行为及其特征;对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需采取差异化的处理措施;要辩证看待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既要继续开发使用,又要加强监管、合理参考检测结果;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加强体系化、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现象、影响进行了社会透视,并从形成学术不端的根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遏制学术不端的行为,应该重建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完备监督惩发机制、进行体制改革、加强学风和道德建设等四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期刊主体人员防范深度学术不端行为的职责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学术论文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的检测可能还会存在深度学术不端行为。通过对深度学术不端行为的原理及其演变和利益驱动下的作者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期刊出版主体人员(编辑、审稿专家、编委、主编)在期刊出版前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不同主要职责。力图发现并控制论文中的深度学术不端行为,将存在深度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阻止在出版前,防止带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进一步传播。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任重道远,只有依赖期刊的不同责任主体人员共同协作,各尽职责,层层把关,才可以把学术不端行为最小化。  相似文献   

19.
阮云志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7):187-190
科学界定学术道德及其相关概念是学术道德研究和建设的逻辑起点。对国内关于学术道德及其相关概念如学术、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规范、学术共同体、学术失范、学术道德失范、学术不端行为、科研不端行为、学术腐败行为等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20.
周平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2):1268-1273
【目的】了解学术不端文章与其作者所在机构、作者的职称、学历等因素与之间的相关性,为编辑部初审提供参考。【方法】 以《岩土力学》在线网站2014年收到的3032篇文章为统计样本,按照第一作者所在机构、职称、学历为统计指标对包括被发现的34篇有学术不端行为在内的文章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来自985高校、211高校及中科院作者的稿件,出现学术不端的比例最低,来自勘测设计施工单位作者的稿件发生学术不端的比例最高,来自一般高校和专业研究院作者的稿件出现学术不端的比例介于前两者之间。副高职称和中级职称作者的文章发生学术不端的比例远高于正高级职称作者和中级以下职称作者。作者的学历高低与其文章出现学术不端的比例的高低没有相关关系。【结论】 在审稿过程中,对来自勘测设计施工单位或专业研究院的稿件,特别是中级或副高职称作者的稿件,应该仔细审稿。靠作者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来抑制学术不端文章的出现是不现实的,制定约束学术不端的行为的准则或立法是铲除这一顽疾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