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武术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学、哲学的研究视角,以“约束”与“自由”这两个哲学范畴中的概念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进行了审思。研究指出:(1)就“约束”的内容而言,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各种文化约束是维系中国武术本真的规范;(2)就“约束”与“自由”的逻辑关系而言,中国武术中具有规范性的“约束”与实现其“自由”发展并不矛盾;(3)就“约束”的现实意义而言,“约束”是实现中国武术“自由”发展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在很长的发展时间里,一直将奥林匹克运动作为自己的参照物,"奥运战略"发展模式在很长时间里影响着中国武术的发展。研究表明:"奥运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中国武术的发展平台,促使中国武术走向国际,但同时应注意,在"奥运战略"的影响下,中国武术逐渐形成了对西方体育的模仿,自身文化个性遭到削弱,同时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费孝通的著名论断"文化自觉"为理论依据,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即面对传统武术应继承与批判;面对外域文化应借鉴与吸收;面对武术发展应创新与交叉。  相似文献   

4.
"侠"作为中国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所体现出的侠义精神对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国武术中侠义精神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与侠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武术能够培养人们的侠义精神。尤其在侠义精神缺失的当下社会中,以中国武术为载体,弘扬武术文化中新时代的侠义精神,能够为当今社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刻剖析了中国武术人文精神内涵。研究认为:人文精神是中国武术的精神内核;中国武术是中国人文精神重要载体;在中国武术中,我们可以体认到"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这些人文精神对促进中国武术发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全国列入"985"工程的39所院校留学生人数及留学生对武术项目的兴趣程度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在"985"院校留学生中开设中国武术课不仅符合了"985"工程的政策,而且也对留学生的学习、社交、健康以及业余文化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其次,留学生也将成为高校国际武术文化交流的直接传播者。由此可见,中国武术在"985"高校留学生中开展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对中国武术向世界推广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城文化”“三统一”模式的影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城文化”的形成条件一一列举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得出结论与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武术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发展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能否成为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这一假设性命题进行论证。研究认为,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民族性"的文化载体,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文化符号以及一种具有"标识性"的文化输出品,中国武术能够担当起有效促进和推动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文化使命,并成为塑造当代中国良好"国家形象"的一个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武术的影响。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阐述,以及对中国武术"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论证,指出新文化运动是武术发展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0.
浅谈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见宋朝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宋朝历史320余载,可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高度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宋朝也是我国武艺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而武术器械作为演义武术发展的重要元素,研究在这一时段"十八般武艺"的演变,对认识宋朝武术在中国武术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力图清晰地刻画出宋朝武术器械的更替,从而更加生动地描绘出我国武术器械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传统武术起源于中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其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文章以哲学思想为切入点,从"整体"思想、"中庸"思想、"和"思想三个方面阐述哲学思想在传统武术中的外显,以及对于当代人在继承传统武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完善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哲学思想是文化的灵魂,是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精神产品。武术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典哲学赋予了合理的内核。文章以中国古典哲学为切入点,从“道”、“气论”、“天人合一”等三方面阐述中国古典哲学与中国武术,以及蕴涵中国古典哲学的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传统文化精华,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是人们知识积累与创新的场所,也是武术传播与继承的有效途径。在高校开展好武术事业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一方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保证了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培养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与《易经》的渊源关系进行研究,认为阴阳、五行、八卦三者结合而集大成的《易经》作为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对中华武术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武术,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取了易经哲学思想,即"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辩证观、八卦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和思想观念,成为中华武术几千年来不断发展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杰出的赋予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魔小说,也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名著之一.中华武术作为小说灵感创作的重要信息来源,在书中展现功夫打斗的场景笔墨尤为浓重.传统文化是武术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根基,中华武术的精髓部分在书中喻以春秋笔法,借助若干个主要人物的英勇事迹附加以神话描写,共同造就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国古代神魔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西游记》.文章立足于对《西游记》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猴王孙悟空的解析,以美猴王战斗形象构成为主要线索,进一步解读美猴王人物塑造的武术特色,为发掘和印证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相关联系提供研究论据,亦为武术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拓宽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历史学、文化学、武术学、哲学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身上所负载的“功夫精神”给予深入的解读,认为“贵和忌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践智慧、回归生活”的“功夫”精神,其实也是整个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秀精神,它将贯穿于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整个历程中,也将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领域与具体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进入了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各行业、各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将为新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指明方向。文章的研究目的旨在"与时俱进"地分析出时代对武术的要求,以及分析武术与时代的脱节之处,为传统武术更好发展开拓思路。文章以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加强传统武术自身项目挖掘,突出"技击"的根本特性,增强文化教育和传播,扩宽交流渠道和层面,在国家管理部门指导下走拳种独立自主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传统武术的商业化开发,有效实施继承与发展战略,明确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与国内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化的交融才能使传统武术在我国制度建设进程中更加枝繁叶茂、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以学校武术教学的实施路径作为研究对象,对学校武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武术教学的实践环节对当代学校武术发展问题的症结进行了分析与概括。研究认为:学校武术教育正面临着了一个“无奈”与“尴尬”的发展境遇,“墨守成规”的武术教学是制约学校武术发展的症结所在。研究针对学校武术教学实施新路径提出:(1)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为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建构系统的学校武术课程体系;(2)落实“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健康第一”的武术教学思想,实现学校武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3)提倡和推广“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的武术教学新理念,令学校武术教学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兵家对中国传统武术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兵法和传统武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从军事运用与技击实战看,兵法不管从战略和思想文化哪方面出发,都与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和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对其中的战略文化对传统武术思想的发展和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