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武术套路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从"意象"视角审视,武术套路美就是"离形得似"、"不即不离"的距离美.从"意象"的定义、特征、生成过程、认知方式等方面对武术套路美进行解读,以此深化对套路"距离"美的认识,充分发挥武术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运动训练"定义及特点的理论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现行训练理论中关于"运动训练"的概念描述(广义的和狭义的)进行了理论辨析,发现它们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表现在:第1,原定义过分强调运动训练的教育属性(狭义)和运动员成村过程的个体性(广义),忽视了运动训练的历史长期性和连续性;第2,原定义对运动训练的目的认识不全面,没有反映出运动训练的目的具有逐级上升和道进的阶梯式层次结构;第3,原定义虽然强调了运动训练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协调性,但忽视了运动训练系统的开放性.据此本文重新开发了运动训练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スポ一ツ”概念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站在分析哲学的立场上,在论证了“体育”及“スポ一ツ”在日本的起源、发展和变迁后,指出了“实质定义”理论在概念定义中的界限,提出了根据人们的认识目的和认识水平去定义概念的“唯名定义”法,并将“スポ一ツ”定义为“スポ一ツ”是“在教育、竞技、健康、娱乐等方面有价值的、人的身体运动”。  相似文献   

4.
对于"体育"和"运动"两个名词的概念、内涵,以及使用界限,目前在我国体育(运动)学术界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理解,至今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同的界定。"体育"一次由日本传入我国,且我国体育(运动)人类学研究受日本影响。运用人类学参与观察(fieldwork)的研究方法,对日语中体育、運動、スポーツ的释义,以日本运动人类学组织机构及其发展为对象,对日本运动(体育)人类学领域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日本运动人类学发展近30年,已经形成了科研、教育、交流"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我国运动(体育)人类学发展至今已25年,对于学科思路、组织定位、发展体系等方面依然有待完善,而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当前的一些采用实质定义方法定义的体育概念的种、属关系进行批判,指出部分学者在定义过程中将属于人的身体或心灵的部分抬高到属概念的层次,如此导致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错误,论证并提出体育活动的属概念只可能是"人的生活活动"、"身体活动"与"心灵活动"的质和量的差异,是辨别"体育活动"与"非体育活动"种差的方式.借助马丁·海德格尔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指出当前体育理论学者们在定义体育总概念时,从不同的视角将"体育活动"这一"存在"的社会现象向各自定义中不同的价值主体,如体育人、社会、民族和国家等"存在者"进行转化,导致"体育活动"的多重意义和价值单一化为某一价值主体的价值,从而导致对"体育活动"作为人类共同拥有的"存在"的社会现象的多重精神和价值的"忘在".论文最后提出了体育总概念的认识框架:体育作为总概念实际上是一个概念家族,包括体育活动、以体育活动为中心的现实世界、体育人和观赏者四个基本范畴,体育活动处于这一总概念的中心位置,因为其他三个要素都必须通过体育活动而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6.
周刚  贺凯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134-136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于"足球后备人才"和"体教结合"进行了再次的定义,从更广义的概念上去揭示体教结合的真正意义与目的;通过对现行"体教结合"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方位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体育专业教育领域"学科"与"术科"之争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体育专业教育领域"学科"与"术科"争辩问题进行研究.表明:"学科"与"术科"有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思想基础;概念模糊、内涵不清、认识偏差是造成"学科"与"术科"争辩之根本原因.提出:应明确"学科"与"术科"的本质属性,加强体育专业教育领域研究,促进体育学科和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体育(运动)教材"概念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从存在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运动教材的概念定义为如下表述:“运动教材是教师对课程内容予以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状况所设置的运动场面”。该定义兼客体性与主体性于一身,“运动场面”反映的是客体性,而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解释与界定以及教师对学生状况的把握则是其主体性的反映。基于存在论与认识论的支持,该定义不仅有助于改变人们那种将运动教材作为纯粹的物(客体)予以把握的片面认识,而且可以借助该概念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理论中“教的是什么”、“用什么教”以及“怎样教”等相对独立的环节与现实操作之间相互对话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体育概念小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一直争论不下的"体育"的概念及使用等问题作了一些简单的论述,对杨文轩和陈琦在<体育原理导论>等书中关于体育概念的论述作了讨论,结合语言学及哲学上关于"概念"及"本质"的定义,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给"体育"重新下了定义,并依据新定义对棋类和牌类以及人类一些与身体运动有关的日常活动如走路、按摩等的归属问题作了一个试探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受制于文化本身并没有一个各方认同的精确定义,以及体育和体育文化的边界模糊这两重原因,用定义方式将体育文化具体化的方法难以形成有效的认识结果。认为,在体育文化一词中,文化只是体育的一种"社会身份";在此意义上,体育文化作为一个概念可以成立、也能够被理解。从"社会身份"的角度理解体育文化,能够避免体育文化的发展实践因文化概念本身的不确定性而出现行动迷茫,使体育的主体性不会在社会文化发展中丢失。  相似文献   

11.
"牛"来"牛"往     
牛本是一种勤勤恳恳、毫不张扬的动物,却偏偏被人用来形容高傲自大的神气样,"牛气"一词是也.引申开来,那种不含自大成分的值得骄傲的也成了"牛".  相似文献   

12.
"武"释"道"论     
武术理论是在道家思想影响下逐渐形成与完善起来的,而凝练了的武术理论同时也在诠释着道家哲学思想内核.文章从武术的拳理、技击战略、价值伦理、修炼理论以及意境理论分别对道家的哲学思想、辩证观、天人论、性命观及美学思想作了全面而完备地阐释.  相似文献   

13.
原色 《当代体育》2009,(1):30-31
所有的球迷应该都有这样一种共性,想了解一位自己喜爱的明星都是先从名字开始,而大家是否发现这些球星名字中所蕴涵的所属国家的语言特点。例如俄罗斯人的名字普遍包含"斯基"、"夫"、"娃";意大利人的名字通常以元音结尾,比如托蒂、皮耶罗、曾加。而亚平宁足坛上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都是前南斯拉夫人的后裔,他们的名字都以"奇"(-ic)结尾。例如已经退役的名宿萨维切维奇、米哈伊洛维奇、博克西奇、尤戈维奇,还有现役的伊布拉希莫维奇、斯坦科维奇、西米奇,以及萨利哈米季奇等。这些"奇"人构成了亚平宁足坛的别样风景。而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这些"奇"人是如今还活跃在意甲赛场上的或身经百战,或年轻有为的球员。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以人的身体活动来完成的,所以武术在具有技击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健身作用,武术从来就兼有健身和技击实战的社会职能,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侧重。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表演竞赛、养生保健进行研究分析,以使我们能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武术中的"打、练、养"及他们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由此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浅谈"时机"与"时机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良好的时机和时机感是比赛获胜的保证,阐述了什么是时机与时机感以及时机和时机感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超量恢复理论是指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由负荷后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恢复到负荷前水平的过程中,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爆胎”训练理论描述负荷刺激超过运动员机体极限承受能力时机体能力突然为零的现象.把爆胎训练理论与超量恢复理论进行组合,必将弥补超量恢复理论的不足,并且填补了训练学一理论空缺,使机体机能能力的动态发展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对应,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吴荣清 《收藏》2013,(3):132-137
中国的石佛造像,早年流失海外者甚多,内中不乏精品,有些代表性的作品,在王昶《金石萃编》、罗振玉《海外贞珉录》、阮元《山左金石志》、端方《陶斋藏石记》等亦有著录。流落到日本的佛像,在大村西崖著《支那美术史雕塑篇》和松原三郎著《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水野清一著《中国的佛教美术》等书中亦多有图版揭载。虽然国内石佛像遗存尚多,但这些流失海外的石像有些颇具学术价值,今择其重要的数尊介绍如下。较早期的石佛像有北魏太安元年(455年)张永造石佛坐像,现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此像为砂岩质,  相似文献   

18.
“射手座”     
这里说的射手座,当然不是星座的概念,而是我对射手的座次的简称。虽此非彼,但射手们的成就不能不归宿于星运。我是说,他们各在怎样风格的联赛中,会决定他们取得的入球数。谈射手,应该首先谈他们面对的防守。毫无疑问,意甲是防守最好的联赛,它的优势在于  相似文献   

19.
"撑船"     
一、游戏目的 1.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增强自尊、自信能力. 2.锻炼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 3.发展学生上、下肢及腰腹力量.  相似文献   

20.
"早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