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6,(6):35-39
王莽改制是发生在两汉之际的一次失败的改革,改制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但王莽个性对其改制失败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王莽个性既有遗传其先人的因素,也与其不同的人生阶段经历有关。王莽的个性具有两面性特征,良好的个性如勤奋刻苦、孝顺仁爱、严于律己、积极进取和善于谋划等一度助其走向事业巅峰;而不良的个性如优柔寡断、长于算计、心狠手辣、沽名钓誉、敏感多疑、缺乏理性等则使其改制难逃失败。  相似文献   

2.
尹连忠  赵军 《课外阅读》2011,(12):308-309
王莽改革失败的心理原因主要是崇儒,治国方针受到儒家理想的严重影响。西汉儒学的特别之处是儒学与阴阳五行说、天人感应说、谶纬说相结合,使西汉儒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王莽是西汉儒学的实践者,他的成功在于他对儒学的身体力行,他的失败在于对儒学的笃信而失去了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3.
杨兵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3):46-46,50
从指导思想、封建制度、私铸泛滥和货币规律等方面说明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莽是一位在史学界有争议的人物。他以外戚的身份入主朝政,最终代汉建新,并针对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撇开“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我们应该看到,尽管王莽政权存在时间很短,但在它存在的15年内,自始自终,确实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活动。这次改革触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其深度和广度是不容置疑的。只是这次改革没有很好地解决当时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绝不能因为它的失败而彻底否定这场改革的必要性与其客观的历史地位,否定王莽的个人才干。西汉末年,…  相似文献   

5.
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王田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首次具有“均田”意义的土地制度改革,虽然是以失败告终的,但其意义不可低估。因而作为该制制定者、主持者的王莽的土地思想也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论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和失败原因李光霁王莽改制是两汉之际发生的一件大事。古往今来,对它的评论甚多,有褒有贬,分歧很大。本文想就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改制失败的原日做些分析和评论,求教于同道。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要从分析王莽改制前西汉社...  相似文献   

7.
币制改革作为王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货币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无论其结果怎样,都是无法否认的历史存在。这次改制尽管没有成功,但是悲剧如同喜剧一样,也是历史借以延伸自己的一种必然而不可排斥的形式。而就其认识意义而言,悲剧的贡献决不在喜剧之下。我们可以肯定:谴责王莽币制改革的失败与探讨其失败的原因,后者要比前者的意义重要得多,这既是草就拙文的目的,也是促成拙文的动因。而愚见当否,尚祈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8.
张謇与中国近代两次经济立法高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在从事实业救国过程中对经济立法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近代中国第一、第二次经济立法高潮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民初经济立法高潮中他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为中国近代经济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张謇的经济立法思想、立法实践所得历史经验教训,以及他对“振兴实业”、“法制建设”、“政治改革”三之间关系的有关认识,都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经济法制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对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曾经有过相当的重视。在经济法制领域,他承认法律文化有相当的继承性和普遍性;重视经济立法,关注中央和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立法中的权限的划分;强调经济法律的实施对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以及法的实施过程中国家工作人员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莽的性格与其改制的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莽改制的失败是主客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王莽的个人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统治者的心理性格对其统治政策的制定往往起着决定作用,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历史进程;本文试从王莽复杂的心理性格入手,分析其在改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王莽改制的阶段划分、利弊及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西汉王朝第十五代刘婴5岁当皇帝,不久就被王莽赶下了台。王莽结束了西汉215年统治,建立“新朝”。王莽是位儒学大家,他想缔造一个体现儒家思想的政治体制,于是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王莽改制     
本对王莽改制的内容、实施方法及失败的原因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篇把历史上的刘秀与王莽两人治国之策进行对比分析,论述了刘秀成功王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在于治国有无民本思想的基本问题。纵观历史,再看今天,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确实是得民心之举,因此,我们的国家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15.
王莽改制是西汉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它的研究,人们较多地是注意从西汉末年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形势,谈它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而从经学的角度来加以探讨,则不多见。王莽的改制,按其依据的理论,又常称为“託古改制”。其实,所谓王莽的“託古改制”,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应是託古经以改制,就是说王莽企图照搬秦汉以前的古代经典来修改和代替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由于在王莽改制的同时,经学上出现  相似文献   

16.
王莽与儒学     
王莽自幼身受儒学教育,服膺儒学价值并努力践行儒家道德,实为西汉末期儒林领袖。自平帝起,王莽秉政,更加大力扶掖儒学,并对儒学的政治理想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援儒礼以更张制度,即"王莽改制"。王莽改制的实质,就是以儒学政治理想模式,来解决秦汉以来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王莽的这场改革运动,其实是政治制度的儒学化过程。东汉建立以后,对王莽改制进行了清算整理,但涉及儒学及儒学政治制度化的问题,在很多方面仍依其旧,从而奠定了儒学参与建构政治制度的基础,由此可见王莽改制对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甚为深远。  相似文献   

17.
王莽与儒学     
王莽自幼身受儒学教育,服膺儒学价值并努力践行儒家道德.实为西汉末期儒林领袖.自平帝起,王莽秉政,更加大力扶掖儒学,并对儒学的政治理想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援儒礼以更张制度,即"王莽改制".王莽改制的实质,就是以儒学政治理想模式,来解决秦汉以来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王莽的这场改革运动,其实是政治制度的儒学化过程.东汉建立以后,对王莽改制进行了清算整理,但涉及儒学及儒学政治制度化的问题,在很多方面仍依其旧.从而奠定了儒学参与建构政治制度的基础,由此可见王莽改制对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甚为深远.  相似文献   

18.
晚清经济立法是中国近代意义上经济立法的首次实践,是中国近代法律变迁史上重要的一页.本文拟对晚清经济立法的历史动因及其晚清经济立法的主要内容作一历史考察,并剖析其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为我们今天的经济法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由于王莽改革的失败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两汉之际爆发了波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社会动乱.小农、豪族、士人、刘氏宗室成为参与社会动乱的主要群体,由于这些社会群体中的成员社会身份、利益取向、行动目标、行动方式等的不同,他们的行动对社会动乱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晚清经济立法是中国近代意义上经济立法的首次实践,是中国近代法律变迁史上重要的一页。本文拟对晚清经济立法的历史动因及其晚清经济立法的主要内容作一历史考察,并剖析其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为我们今天的经济法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