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司各特的第一部苏格兰历史小说,《威弗利》书写了围绕"斯图亚特神话"建构的情感共同体的形成与解体,反映出作者对情感在共同体建构过程中的凝聚和分裂作用的关注。同时,借助于对这一演变轨迹的书写和展演,小说提供给大众一种反思集体情感双重作用的契机,为累积的民族集体情感寻找释放的途径和渠道,以走向基于共享的新共同体的未来。论文指出,对苏格兰已逝过去的浪漫情感是建立苏格兰群体关联的基础,并在群体行动中扩展到更为宽广的社会领域,形成具有共同情感能量的苏格兰情感共同体。但在情感的互动和交流中,这种情感共同体又时刻处在分崩离析的过程中。司各特批判以狂热的集体情感为基础的苏格兰共同体的非理性,肯定了理性框架下的浪漫情感,反映出其试图在联盟框架下诠释苏格兰文化传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状态直接关涉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是衡量师生生存方式、发展状态的关键指南。在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智能思政情境下,师生关系呈现出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中不一样的新样态,逐步显露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义。从目标维度看,智能思政情境下以尊重和认同为要义的新型伦理关系,有力推进学习共同体共同愿景的产生;从行动维度看,智能思政情境下以参与和合作为导向的新型教学关系,全新开启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探索旅程;从情感维度看,智能思政情境下以沟通和关怀为核心的新型情感关系,持续深化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情感归属。师生学习共同体在目标、行动与情感的重构中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3.
古代朝鲜半岛散文体小说创作十分繁盛,现存作品数量巨大,取材广泛,体式多样,其中尤以“汉文小说”为大宗。15世纪后期受《剪灯新话》影响而产生的汉文小说集《金鳌新话》是古代朝鲜半岛散文体小说创作成熟的标识,17世纪后期以来长篇小说的大量产生也深受中国长篇白话小说传入的影响,但在学习、借鉴中国古代小说的同时,古代朝鲜半岛小说在题材内容、思想情感、美学风貌等方面亦有许多开拓和创造,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并因此成为朝鲜半岛人民宝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作家沃尔特·司各特在《威弗利》中讲述了年轻浪漫的英格兰人爱德华·威弗利在情感的作用下逐步与苏格兰建立连接的故事。身体移动促发了情感,促进了情感的关联;对不幸事件的感受生成了同情,促进了社会关系的粘合。在后联盟时代,情感的连接与黏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格兰-苏格兰情感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莫里森在其第9部小说《恩惠》中描述的不同族裔间和两性间的关系,探究其相互尊重、共创和谐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6.
《钟情丽集》、《贾云华还魂记》等中篇传奇小说的叙事模式建构,在叙事风格上,受话本小说创作和以诗文为文学正宗思想的影响,形成"以文缀诗"的特点,而这些诗文在小说中承担了实现情感沟通、调节叙事节律和形成意象叙事的功用;在故事模式方面,完成了"才子佳人"婚爱故事模式人物形象的定型和情节设置的定型。这些特点对后来的言情类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铁凝的短篇小说《伊琳娜的礼帽》中不仅有宽厚悯人的情感关照,还有对道德冲突的敏感解析,小说以其对人类欲望、需求等内在世界的悉心建构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伊琳娜的礼帽》中,小说人物之间或熟悉或陌生的关系都带有一点寻求慰藉和互相治愈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谈到"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把目光聚焦到课堂上,师生学习共同体,指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团体,成员间彼此沟通、分享智慧、交流情感、体验感悟,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要架构这样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应当注重构筑"绿色对话平台",妙用课堂生成资源,有序指导学习方法,以有效策略引领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7世纪早期的一本书中的插图,介绍了凤梨、马铃薯和木薯,16世纪之前,这些都是美洲的植物,不为欧洲人所知晓。——《新全球史》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节庆是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加强对少数民族节庆的功能探索与发展研究,以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落细落实。基于对龙胜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节庆的考察发现,作为仪式的少数民族节庆具有社会互动、文化叙事与情感联结等功能,有利于促进各族群众在生活深度交往、文化深度交流、情感深度交融的基础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但调查也发现,目前存在各族群众节庆参与度差异较大、对民族节庆文化内涵缺乏足够认识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不足等问题,以至于上述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因此,亟须提升少数民族节庆的共享性、深度挖掘少数民族节庆中文化内涵、推进节庆文化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建构,充分发挥以少数民族节庆为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金明  徐丹 《英语广场》2023,(16):52-56
《恩惠》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于200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该书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十大好书”之一。《恩惠》展现了17世纪后半期男性农场主雅各布及与其共住在农场的四位女性的生活。该书引起了读者对于人类与自然之间如何共存的思考。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恩惠》,帮助读者理解莫里森关于建立男女关系更加平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铁凝的短篇小说《伊琳娜的礼帽》中不仅有宽厚悯人的情感关照,还有对道德冲突的敏感解析,小说以其对人类欲望、需求等内在世界的悉心建构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伊琳娜的礼帽》中,小说人物之间或熟悉或陌生的关系都带有一点寻求慰藉和互相治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建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线上教育必须要顺应趋势发展,建构在线学习共同体.有关共同体的建构,关键在于师生同心同力,需要线上教育的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从多方面促进共同体的建构.具体实践措施如下:建立线上目标共识,形成学生合作驱动;正确定位线上角色,奠定师生合作基础;展开线上探究教学,增加师生合作可能;端正线上沟通态度,营造师生合作氛围;加强线上互动交流,促进师生情感沟通.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美洲的早期交往首先是以跨越太平洋开始的。这种说法当然只是以文字记载为限。虽然有人推测过中国人及其他东方人横跨太平洋的几条航线,但在远古时代,就运载工具而言,这似乎不太可能。从考古学角度看,有人认为中国与美洲的关系可以推到3万年前或更早些。可以这样说,新大陆土著居民不是横跨太平洋移去的,他们可能是从中国北部向北进入西伯利亚,越过白令吉亚地区(即今白令海峡一带)到达美洲,然后折向南方,最终到达中美洲。他们在被西班牙侵略者征服(16世纪20——30年代)之前,在那里已先后建立起灿烂的古代帝国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和  相似文献   

15.
徐明非 《考试周刊》2012,(36):121-122
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建构情感沟通环境,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挥潜能等都有积极意义。文章认为在思品课双边教学中情感沟通环境的建构,要以教材和实例为情感沟通的载体,以课堂为情感沟通的阵地,将情感沟通延伸至课外,通过作业巩固情感沟通。  相似文献   

16.
代际关系书写是艾丽丝·门罗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艾丽丝·门罗以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为视角,由小见大,从19世纪中期移民代、末期新生代到20世纪初转型代、中期过渡代等四代家庭中的三类家庭代际关系为纵向线索,借助不同代群之间的代际关系勾勒出100多年间加拿大民族国家的社会建构历程。艾丽丝·门罗在小说中展现了英语裔苏格兰移民在北美新大陆殖民地文化传承模式下不同代际关系的时代性,揭示个体所处社会语境对于每一代群自身的客观影响,指出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代际冲突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Anne Bradstreet,1612-1672)是美洲大陆的第一位女诗人,也是第一位在生前就将诗集《美洲新崛起的第十位缪斯》付梓问世的女诗人。本文试从其公众诗歌《献给尊贵的锡德尼·菲利普爵士的挽诗》和个人诗歌《纪念我的儿媳梅西·布拉兹特里特女士》两首挽诗入手,对布氏的公众诗歌和个人诗歌的主题、技法和结构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据澎湃新闻网报道,前不久,2014年《亚洲周刊》十大小说揭晓,获奖作品和作家分别是:《耶路撒冷》徐则臣(中国大陆)、《微喜重行》黄碧云(中国香港)、《女儿》骆以军(中国台湾)、《老生》贾平凹(中国大陆)、《三个三重奏》宁肯(中国大陆)、《妈阁是座城》严歌苓(美国)、《无尽藏》庞贝(中国大陆)、《台北恋人》蓝博洲(中国台湾)、王小妮《一九六六年》(中国大陆)和《谁在暗中眨眼睛》王定国(中国台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法国人在北美大陆建立了新法兰西殖民地,它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扩张后,于18世纪初达到极盛,囊括了整个北美大陆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与其同时,它与南方的英属殖民地发生了数次冲突和战争,并在路易十四时代取得过重大胜利;但在18世纪中期的七年战争中,新法兰西惨败,不久便在1763年《巴黎条约》中被全部割让给英国,本文意图从17世纪法国移民政策的角度解析新法兰西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情感”话题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考察小说的情感元素及其与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了解现代小说的情感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