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紧扣题目实写早春景色。首联“诗家清景在新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  相似文献   

2.
《早春》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诗人因初春小雨而起兴,吟了这首写景诗。诗人通过初春细雨草色转明这一细微变化的描写,把早春如画的美景传神地勾画出来;而且认为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使这首小诗新颖清新,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3.
我们来听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韩愈对早春的草色观察得十分细致:草因雨而绿,遥看时.地面上浮起一层浅浅绿色:近观时.绿色并不惹眼,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早春景物的特征.诗人捕捉得多么准确:这首诗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得多么精彩。可见.写景物需要观察.  相似文献   

4.
<正>柳树婆娑袅娜,翠烟如织,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古往今来写柳的妙诗佳句甚多。以"柳"绘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早春,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半",都暗示了"早"。诗人抓住"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诗人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惟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画家以图像、色彩行诸笔端;诗人则以词章、格律吟于口吻。二者似乎难以相提并论,但由于他们观察自然、描摹自然时,常常具有共同的眼光,故可以不谋而暗契、殊途而同归。正因如此,我们往往可以从画卷中听出诗人的吟声,而在诗篇中又往往可以看到画家的笔法。那么,诗人是怎样借助绘画技法再现如画般的境界的呢?借助绘画中的色彩。有的色彩淡素,似有若无。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写早春的诗清新自然,尤其是第二句可以说是绝妙佳句。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  相似文献   

6.
古诗《早春》(六年制十二册)中有这样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生动传神之笔,描绘出了“春雨滋润下,小草刚刚发芽,远看一片绿色,近看却不分明”这一独具早春特色的美景图。如果没有平日的细致观察作基础,就很难体味出诗人所描绘的美妙的意境。而小学生的观察无目的、无准备,往往抓不到事物要领,把握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韩愈的《早春》,原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有诗二首,这是其中的一首。张十八,指唐代诗人张籍(因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此称)。水部员外,唐代主管水利的官。 韩愈诗素有“险怪”之称,但这首小诗的风格却显得清新自然,语言明白得如同口语一般,一反韩诗“奇奇怪怪”的诗风。然而平淡中出深意,口语中见新奇! 诗的前两句描绘早春的秀美之色。“天街小雨润如酥”,写春雨,是全诗写春色的背景句,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春雨细小的特点,它像酥油一样滋润着久旱的京城,滋润着万物。受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摇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小诗是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以下就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番赏析,以供大家参考。一抓住典型特征,着力渲染,写出早春的肌质、神韵。诗人如画家着色作画,为人们描摹了早春特有的景致。第一句写早春的背景:细雨蒙蒙,飘洒在皇城的…  相似文献   

9.
钟迪扉 《小火炬》2020,(6):32-32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朝诗人高鼎笔下的村居景象,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它让生活在高楼林立和沉重学业中的我们怀揣一份向往和憧憬。诗人以凝练轻快的笔触将早春二月的迷人风光和孩子自由的童年生活渲染得淋漓尽致、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10.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的先人早就留下了这样含意深长的嘉言谚语,像号角一样吹响在我们的心头。乔叟是14世纪英国的著名诗人,也是英国人文主义作家的代表,他也曾经说过:“春天拨动每一颗温柔的心,把它们从梦中唤醒。”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就是一颗温柔的心对春天的礼赞,更是一首独具慧眼的早春之歌。  相似文献   

11.
《早春》(六年制第十二册第5课、五年制第十册第12课)是唐朝韩愈写的一首七绝。诗题在《韩昌黎集》中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作二首,这是第一首。“水部”是唐朝的一个官府名称,管理水上交通运输。“员外”是员外郎的简称,指正员以外的郎官。“张十八”即张籍。是中唐时期以创作新乐府诗歌著名的诗人,和韩愈交往比较密切,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了1919年至1927年间江苏籍诗人在新诗开创期的历史性贡献,并着重指出刘半农作为一位早春的播种者、朱自清作为一位年轻的现实主义诗人和瞿秋白作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初期的伟大歌手,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都对新诗的创立和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和起到过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从文人介入绘画,诗与画便紧密相联。有人为画而题诗,有人因诗而作画。可以说,诗人是以诗作画,而画家是以画赋诗,故有“诗情画意”之说。其所不同者,表现语言也;相通者,心境也。当心灵相通时,画家与诗人并无二致。此图是当代著名画家傅抱石所作《唐人诗意图》册页之一。画家以尺幅之纸,生动完整地描绘出王维的诗意。不用属款注明,我们便能很自然地联想到“劝君更尽一杯酒”的诗句。是的,渭城早春,朝雨过后,杨柳青青如洗。客栈中,诗人为挚友元二把酒饯行。举眼望去,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大漠茫茫,人烟稀少。自古多少谪官逐臣,客死异乡,含恨…  相似文献   

14.
一、描写失真景物描写的前提是真实,如果失真,就会使文章魅力大减,令人难以信服。这样的失误在同学们的作文中经常出现。如对早春景色的描写:"积雪初融的山坡,远远望去还是一片枯黄,走近却发现已是草色青青,春意满目了。"一般观察事物,多是远看模糊、近看清楚,早春草色却正相反。唐代诗人韩愈有诗云"草色遥看近却无",就是说,远看已草色青青,走到近  相似文献   

15.
威廉姆·华兹华斯是18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他与柯勒律治·骚塞一起被称为“湖畔诗人”。作为一名杰出的自然主义诗人,他酷爱大自然,把自然作为诗歌创作对象,对自然界的一切景物都有着细微的观察和独特的感受,其对自然强烈而真挚的爱体现在他的诗“Lines Written in Early Spring”(写于早春的诗句),“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独自游荡,像一  相似文献   

16.
玉兰     
《雨中的玉兰》。今天上午,我读了一首关于玉兰的诗,诗人大卫写的,很长。他把玉兰比做幻想中的女孩,读得人浮想联翩。大卫是个不错的诗人。玉兰树是一种高高大大的树,玉兰花是一种清清白白的花。在早春雨意朦胧的日子,丰美的玉兰花开在疏朗的枝头上。玉兰花开的时候,总会勾起人们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仿佛是隔水望见一名心仪的美女,却遥不可及,那意绪同《诗经》中的《蒹葭》差不多。  相似文献   

17.
又到了早春二月,迷人的景色令人陶醉。午后暖洋洋的,诗人高鼎信步来到村外观赏春景。小草刚刚从地里探出头来,嫩嫩的,绿绿的,参差不齐惹人喜爱……它们不像夏日那样茂密,但洋溢着春天的生机。天上,一只只小鸟  相似文献   

18.
唐贞元三年(787年)早春时节,年仅16岁的白居易怀揣诗稿。来到人才济济的帝都长安。虽然都城的亭台楼阁气宇轩昂,街市热闹非凡,但他无心浏览,急着想去拜谒当时的名诗人顾况。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如古人诗词中常出现“月亮”的意象,用以表示皎洁、清冷、团聚、离散的情调。在唐宋诗词中,诗人们除了爱用月亮作意象外,还较多地使用了“杨柳”的意象来表达各种情调。下面以唐宋诗词中的名句为例,略谈杨柳在古典诗歌中的具体意象。一.生意盎然、绿阴凄凄的早春意象在众多植物中,杨柳抽丝发芽是较早的,因此常为敏感的诗人捕来作  相似文献   

20.
"剪"这一普通的字眼,在高明的诗人笔下,却散发出万般的诗情,令人着迷。广为人知的当属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咏柳》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景象:春风恰如剪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