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玉峰是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其实他并不是青年。但他分明有着青年人的纯真、率真甚至天真;更可贵的是,他以民主与科学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我诙谐地称他为“五四青年”——“五四”者,乃“五十四岁”之简称也。我最初看到“黄玉峰”这个名字,是与“叛徒”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1999年4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有一篇关于他的通讯,题目就叫《语文教学的叛徒》。标题中的“叛徒”二字并没有加引号,因为对于现行语文教学来说,黄玉峰的确是真正意义上的叛徒——在他的班上,除了学校统一的期中考试和期  相似文献   

2.
黄玉峰是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其实他并不是青年。但他分明有着青年人的纯真、率真甚至天真;更可贵的是,他以民主与科学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我诙谐地称他为“五四青年”——“五四”者,乃“五十四岁”之简称也。我最初看到“黄玉峰”这个名字,是与“叛徒”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1999年4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有一篇关于他的通讯,题目就叫《语文教学的叛徒》。标题中的“叛徒”二字并没有加引号,因为对于现行语文教学来说,黄玉峰的确是真正意义上的叛徒——在他的班上,除了学校统一的期中考试和期  相似文献   

3.
<正>听说黄玉峰,是在媒体的报道中,他被某报称作"语文(教学)的‘叛徒’",也被同行冠以"五四青年"的雅号。初识黄玉峰,是在2015年8月上海举办的一次黄玉峰的《上课的学问》新书分享会上。虽然是周末,却有很多读者冒着大雨,放弃休息日,排着长长的队只为求得他的亲笔签名。  相似文献   

4.
黄玉峰,1947年生,1967年毕业于上海教育学院,先后在上海市松江县天马中学、松江县少年体校、松江二中任教,并曾在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二年。1986年至今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任教。黄玉峰先生系我国资深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学组负责人),上海语文学会理事(中学组负责人)。他参加高考命题、参与高考阅卷多年,曾为作文组组长。编著有《新语文写作》《怎样写好高考作文》《阿爸教作文》《阿爸教做人》《阿爸教现代科技》《阿爸教读书》《育人之道》《六朝山水诗派》《东方情商》《高考复习战略丛书》等。参加编写的图书有:《新语文读本》《教师人文读本》《说话的技巧》等。发表了《还我朗朗读书声》《语文教学中的"背诵""记忆"问题再认识》《论夏丏尊的小品文写作》等论文。作为长期耕耘在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黄玉峰先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他是以"文人"的姿态而不是以"语文教师"的姿态介入到语文教学中的,因此有人称他为语文教学的"叛逆"、一个"特立独行者"。黄玉峰先生还曾经是上海教育电视台《诗情画意》总理论经纬策划、总撰稿,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近年来,黄玉峰老师对李白和杜甫等中国古代诗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观点和新看法,在上海电视台等媒体作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李白与杜甫》《苏东坡》等节目。  相似文献   

5.
黄玉峰老师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已经45年。45年来,黄老师奉行“大语文”教学的理念,始终把“读书做人”放在语文教育的中心.培养了一批批具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学生,并以他的言行影响着中国语文教育。本刊特编发“黄玉峰语文教育研讨会”专题,敬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6.
陈建先,全国著名语文教师,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青年教学研究中心委员,江苏省教科院兼职研究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建树的青年专家。出版专著《本位语文:陈建先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一书,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他潜心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初步形成了“扎根语言,着意精神,立足发展”的本位语文观和“读为本,悟为核,用为宗”的课堂特色以及“扎实、灵动、开放、和谐”的教学风格。近年来.他应邀到全国各地上示范课、作讲座百余场,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众多专家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王尚文先生在明确提出“语文意识”(见《语文学习)2003年第5期《“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简称《阶梯》)之前,很早就提出了语文课程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导论》),在《语感论》(修正稿)中详加发挥。“语文意识”的提出,可谓水到渠成。近年来,他和弟子们在文章和讲话中反复阐释这个主张,而且认为是“语文”离开“悬崖”以防“自我消亡”的“缰绳”,影响颇大,有“辨”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2011年底,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上海市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等9家单位联合为上海语文教学界的符号性人物黄玉峰举办了从教45周年语文教育研讨会。几十年来,黄玉峰老师的名字和他的"大语文"教育观一直与中国基础语文教育改革联系在一起。从上世纪80年代的"还我琅琅书声",到90年代的"文化学旅",再到本世纪初的"教学生活得像个‘人’",黄玉峰始终将"读书做人"放在语文教育的中心。读怎样的书?怎样读书?做怎样的人?怎样做人?这些问题是黄玉峰"大语文"教育关注的核心所在。几十年间,黄玉峰以他的"大语文"教育视野迎来了一批批稚嫩的学生,以他的"大语文"教育艺术培育了一批批有文化、有思想、有灵性的现代公民。在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我们的文化内核的时候,在多元文化剧烈地激荡校园的时候,在碎片化思想漫溢孩子们的头脑的时候,在工具理性以最功利的方式植入孩子们幼稚的应试思维的时候,我们借各方专家学者对黄玉峰语文教育进行研讨之机。剖析当前语文教育的症结,助推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改良。  相似文献   

9.
夏智 《现代语文》2006,(8):18-18
最近在《语文建设》2006年第3期上读到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的一篇文章——《新课程的当务之急》,感觉到王尚文教授又“急”了。尽管王尚文教授表示“由于教育问题往往不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问题”,但依然是担心“语文新课程下一步怎么走”。他在为今天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中“泛语文”和“非语文”现象而着急。我昕过王教授的报告,也看过王教授的一些文章,确实感到王教授是一个喜欢“急”的人。我想王教授和其他关心我国语文课程建设的人士一样,真的在为今天语文教学现状的不如人意而着急。  相似文献   

10.
马吉萍 《青海教育》2009,(11):25-25
从事了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不管自己主观上多么希望学生能学好语文,客观上多么努力帮助他们提高语文成绩,但遗憾总在。于是“怎样真正让学生走进语文,获得语文知识,从语文学习中获得成长?”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带着这个问题,2008年3月我参加了青海省第三批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并承担了一节以《低年级说话训练》为主题的观摩课。  相似文献   

11.
李海林同志是当今青年优秀语文教育工作者群体中我最熟悉的一位,对他的文章也就有更多的关注和欣赏。他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今年第5期的《论真实的作文》,一改过去语言理论色彩浓厚的特点,写得平实通俗,好读易懂,中学教师读者们说:“这样更好。”  相似文献   

12.
程红兵这个名字,早在1991年就为我所熟知.他是第一个对魏书生的“科学化管理“提出质疑的语文教师.那时,我也正对魏书生的某些做法产生怀疑(我在最近完成的《教海弄潮》一文中详叙了这一过程),但当我读到他的《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议--与魏书生同志商榷》这篇宏文,顿有自愧不如之感.随着他的成就日渐辉煌,我对他的钦佩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3.
魂兮何所附——与钱梦龙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伟 《教学月刊》2004,(11):3-7
钱梦龙先生向来是我所敬重的,他的“三主”教育理念也曾对我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尽管“三主”模式在当今理论界遭到程度不同的批判,甚至被扬弃,但我仍认为,钱先生是中国现代语文基础教学领域里少有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师级人物。日前拜读钱先生的《为语文教学招“魂”》(《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2期,以下简称“钱文”)一文,感慨良多,欲以一孔之见,就教于钱先生。  相似文献   

14.
拜读了李维鼎先生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第5期的《“语文意识”辨》一文后,觉得有些不同看法,于是我把此文推荐给王尚文先生。看完文章后,王先生非常高兴,他说:“维鼎兄是我的诤友畏友,他指出我引文的疏漏,不管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我都要负完全责任。  相似文献   

15.
诗歌有三重魅力,感觉的魅力,意象的魅力,语言本身的魅力。三者不可或缺。语文的诗意也同样必须要有这三种魅力。人应该诗意地栖居,而语言是生活与思想的故乡。很难想像我们的语言在诗意丧失殆尽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将是怎样。从这个角度说,语文教学如果没有了诗意,那将是十分可怕的。使我觉得欣慰与高兴的是,在我们苏州市,有一个很有影响的语文教师,他始终以自己诗意化的语文追求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并且,现在他终于拿出了自己这方面的新著。他就是高万祥先生,这本书就是呈现在您面前的《语文的诗意》。高万祥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海桐小学的礼堂里,徐根荣、黄玉峰和王雅琴三位上海市中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与来自全市的一百多名语文教师济济一堂,以别开生面的形式诠释了"语文教师的自我修炼"这一历久弥新的话题。此次"语文教师的自我修炼——《上海教育丛书》"语文教学研修活动由《上海教育丛书》编委会与上海教育杂志社共同主办,涉及语文教学基本功的方方面面。王雅琴老师以一堂公开课《管鲍之交》为发端,展示了其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徐根荣老师则围绕这堂公开课,就课堂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做了点评,并引发对教师基本功的自我修炼的讨论。最后,黄玉峰老师就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与大家分享了语文教师自我修炼的几个重要方面,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相似文献   

17.
在《实用汉语词典》中,“玩”的第一个义项就是“指参加使自己精神愉快的活动”。我所说的“玩”即为此义,只不过这个“玩”是与语文教学相关的活动而已。  相似文献   

18.
近日,有朋自北方来,向我“讨教”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若惊之余,实话实说:自《语文学习》1989年第6期发表《“说什么”与“怎么说”》开始,二十多年来,这个问题我在文章和专著里反复谈过多次,而今已没有见解可言。无奈同行坚持要我说说,那我就以当今时髦的博文形式炒炒“冷饭”吧,希望能“炒”出一点新的味道。  相似文献   

19.
在我成长的路上,许多老师曾伴随我成长,尤其是初中三年的语文老师,他的给予使我受益终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他影响或者说造就了我的人生,这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很奇怪,至今再也回想不出他上的某一节课是如何精彩,但却难忘教室角落里那个简陋的、用粗糙的木板钉成的大书箱。闭上眼睛,《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中国青年》、《世界知识画报》、《化石》、《萌芽》、《青年作家》……一本本崭新的书在眼前一一翻过,似乎还能嗅到浓郁的油墨香。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也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大乐趣。而今,当我在课堂上引经据典,当我在朋友聚会时侃侃而谈,当我提笔一挥而就,当我豁达、从容、智慧地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并细细领略和享受生活带来的种种乐趣的时候,我感谢我的老师,是他让我与书为友,让这位心灵之友引领着我徜徉在美好的、多彩的世界。现在,当我也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书”这位朋友介绍给孩子们,让书香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初见成效,在此,愿与各位分享。  相似文献   

20.
吕茂峰 《山东教育》2004,(26):16-17
《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之鉴”栏目曾抛出一个供读者讨论的题目,叫做“语文教学是否有序”。我当时对这个问题少有思考,所以耽搁了讨论的期限。后来随着不断地接触和理解语文新课标,对这个问题才有了一点自己的理解。现在把我的一些想法写出来和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