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从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出发,揭示了发展在科学发展观中的首要地位,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涵义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去思考、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髓,才能从根本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演变问题在大学课堂教学中难以把握。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来看,科学发展的理念经历了若隐若现、渐行渐近、逐步明朗清晰的过程。以此为主线,从党史发展的角度讲授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演变问题,须按阶段划分来阐述,即科学发展观的朦胧未明阶段、科学发展观孕育萌芽阶段、科学发展观发展磨合期阶段、科学发展观初步形成阶段、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并形成体系阶段。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是建立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联系。科学发展观在其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四个方面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提供了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从科学的视角研究科学发展观对于充实和丰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化、提升科学发展观的学科地位以及在实践中增强人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科学发展观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以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方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高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该文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三个重要部分,充分阐说和论述了当代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战略眼光去把握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更能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战略思维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整体性、根本性、前瞻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作为战略要素的科学发展观,又形成了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部署、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方面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7.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唯物史观的发展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了素质教育乃至基础教育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遵循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产生了一些争议和问题:如课程改革中的“形式化”问题、教师培训问题、评价问题等。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要素角度看,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向,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式,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这三种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的结构:一是人本、和谐、创新相互区别而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的静态结构;二是人本、和谐、创新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的动态结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握科学发展的核心;坚持和谐发展,把握科学发展的根本;坚持改革创新,把握科学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对发展观提出问题的出发,以经济学,尤其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关系,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曲线法、调整双曲线法和指数法对某小区住宅楼3根试验桩的静载试验结果进行单桩极限承载力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盲目套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有关预制桩承载力指标来计算桩的极限承载力是不科学的,其指标也不适合小截面静压预制桩。结合桩基施工终压力和每延米压桩耗能的对比分析,表明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但与压桩耗能不存在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 ,有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 ;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 ;可以维护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对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协和小学的"协和",是指"协力和衷"之意.作为一种学校传统精神,"协力和衷"强调的是人的同心、人的合作,这与当今管理学所强调的人本管理在理念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党内巡视工作的常态化,一些高校在校内试点开展巡察工作。开展校内巡察是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保证,是高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加强高校党内监督的制度创新。本文对开展校内巡察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剖析了校内巡察在实践中的现状与难点,提出高质量开展校内巡察的目标路径以及提升校内巡察成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美国罗伯特·斯莱文提出了学生小组学习的概念,1983年将学生小组学习命名为合作学习.他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我们现代中国人在礼仪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而传统文化礼仪源远流长,传统礼仪在古代上下汗马功劳,让中华文明继续至今。所以,中学生将成为弘扬优秀传统礼仪的新生力量;采取"拿来主义",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对待中西方礼仪文化的交流碰撞,从先贤遗留的珍贵文化遗产中汲取精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带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本民族精神风貌的意志和品格。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归根到底就是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建立开放教育的管理模式要分析制约试点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对自主化学习过程的监控,“三网”结合,“双轨”运行,质量第一,寓教学于管理的一体化机制,确立管理模式的自主化学习系统、支持服务系统和监控系统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和手段,与学科教学不仅不矛盾,而且还能促进学科教学的进行。因此,我们要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以及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空间来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相辅相成,共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学习)方式、学生评价等方面所提出的重要理念,树立正确观念和选择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