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0世纪西方文学所具有的许多特征都可以说是源自西方“现代性”文化的影响,其中“自由写作”理念无疑是最能体现“现代性”复杂的文化内涵的特征之一。西方文学“自由写作”理念是自文艺复兴始,经启蒙运动发展起来的“现代性”孕育而生成。由于种种原因,“自由写作”理念与“现代性”形成了极为复杂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一理念最根本的价值却正好是“现代性”自身的异己因素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西方主流文学致力于追求最大限度的写作自由,可以说形成了一种自由的写作理念。探其根源,自由写作深受自文艺复兴以来,并经启蒙运动进一步推动发展起来的现代性因素的影响,最终摆脱了西方传统文学的美学观念的制约后逐渐生成的。文学真实观的更新为它搭建了名正言顺的理论基础;表现手法的广泛运用,不仅成就了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风范,也成就了自由写作理念在文学创作中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主又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响深远的一种西方当代文化思潮。“寻根”文学自其产生之日起,就注定有无法克服的“悖谬”窘境。一方面,它对中国文化的“被迫现代化”表现出的明显的反叛情绪,显示了其后殖民主义的批判性;而另一方面,它对中国古老文化表现出的过分的迷恋和沉醉,又使它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文化上的本土主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文学主体问题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传统中国文学和现代西方文学为两大参照系,以20世纪中国文学主体问题为切入点和主要论域,着重讨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体精神、主体品格,以及主体思维和运思方式这三个问题。作者认为:就传统中国文学和现代西方文学而言,其主体精神可以分别概括为“它律性的自律”和“互约中的自由”。20世纪中国文学虽然在主体精神方面开始了“从自律到自由”的世纪性转折,但其发展路径和本质,则可表述为“自由与它由间一种摇摆不定和奇怪的混合”。与之有关的,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主体在基本品格方面所表现出几个较普遍明显的特点,即“忧患情结”、“否定意识”、“悲剧色彩”。此外,在思维类型尤其是方式方面,20世纪中国文学主体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它一方面承续着中国民族思维和文化的“象本位”传统,同时又受染于西方“符本位”的科学和理性精神,在审美“观照-读解-判断-表述”诸环节表现出以“符象互补、符象合一”为特征的思维和运思方式的转型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含义及其发展历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文学史上一道绚丽多彩的文学景观。它不仅从整体上改变了西方现代文学的发展面貌,而且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主义文学,即现代派文学,又叫“先锋派”文学,不是泛指所有西方现代文学,而是专指19世纪末以来欧美形形色色的标榜反传统的资产阶级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6.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另类写作”是当代女性写作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文学表现为:思想内容粗鄙、创作视野狭窄、艺术上不断恶性自我复制和自我模仿以及反美学原则的文化倾向。本文试从“另类写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思想文化继承及其市场化商业炒作等三方面阐释其创作生成背景,从而指出当下女性写作的新生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文学关注人生、教化社会的强大思想传统与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交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新时代中国民族文学的基本风貌。现代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滥觞于19世纪末科学主义语境中的“写实”风潮。“五四”十年中,鲁迅、文学研究会及乡土文学作家群引领风潮的小说创作完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经典化”模式的历史性铸造。标志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美学精神的凝成.经30—4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50—70年代的政治蜕化,世纪末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潮浸润下,现实主义文学重新恢复她应有的美学品格。直面人生、以积极干预社会一政治文明构建为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民族文学标志性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探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荒诞”主题所产生的美学和文学的影响,它使“荒诞”上升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他们大胆地进行文学样式的创新,突破传统的悲剧、喜剧的范畴,创造了喜悲剧。  相似文献   

9.
东方现代“流散文学”是20世纪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现象,体现了现代化、全球化过程中东方社会文化多元发展和艰难选择的一个侧面。东方现代“流散文学”表现出不同于古代“流散文学”的特点:规模和影响远胜于古代;不再对异质文化充满新奇感和紧张感。将索因卡当作“后殖民主义作家”的代表,已是学界的共识,但从东方现代“流散文学”的谱系中来考察索因卡,我们认为他是现代非洲典型的流散作家,既有穿梭于本土与西方的生命体验和文化感受,也有非洲作家“本土流散”的深刻体悟,更有创作中文化身份问题的思考。不同于一般流散作家具有的身份困惑和焦虑,索因卡更多地认同异质文化的融合和人类的进步与自由,从东方现代“流散文学”的视角能更好地揭示索因卡文学世界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是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而产生的异质全新的文学模式.它滥觞于20世纪初期王国维、鲁迅等对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引进和介绍.本文从对王国维、鲁迅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主义先驱的思想剖析入手,阐述王国维、鲁迅把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作为思想武器,用以反抗封建专制思想,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和用以改造社会,为后来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播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状态回首观望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进程中,自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女作家,铁凝以独特的书写姿态站立在文坛中,作为一位女作家,铁凝并不否认自己的性别身份,但她又不拘泥于女性的视角,不以"女性意识"自居蜷缩在自己心灵最为隐秘也最为真实的地方。而是以一种超性别视角关注整个人类文化历史,探寻普遍的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曦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3):98-102
纵观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自鲁迅以来,一直到世纪末的新写实主义作家,在其浩浩荡荡的作家队伍中,有相当多的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农村生活,反映农民的生活,他们的创作活动大多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中国文坛半数以上的作家都可以归入“乡土文学”作家的行列,而他们的作品又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因此“乡土文学”可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条主干。从“五.四”时期的为人生和反帝反封建到八、九十年代的回到生存本身,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主题发生了多重变迁,对整个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主题变迁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伍尔夫是一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但她最初却是以创作传统小说登上文坛的,她的早期作品基本上恪守19世纪小说的传统模式,有着从现实主义到意识流过渡的明显痕迹。伍尔夫虽推崇现代主义,但对现代主义在实验阶段的不足有着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Gothicism budded from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to nineteenth century and it is still flourishing in modernist writing and even contemporary works.Gothicism is a special branch in the western Romantic Movement and is entitled by the critics as the"dark romanticism".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origin,background,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of the Gothic fiction.As a kind if writing style,Gothic fiction has been prevailed for quite a long time.It came into being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and declined in the 1830s.Though it exists so short a period,it prospered for a time and influenced many writers of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deeply.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旧体诗词的创作不仅没有绝迹,而且众多新文学作家也以此作为表达现代人思想、情感和心理的载体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由于现代文学史观中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致使这一文体样式至今难以进入文学史视域。只有超越上述文学史观的局限,建立更为科学、更为客观、更为全面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观,才能真正突破旧体诗词入史这一“瓶颈”。  相似文献   

16.
以编年体形式汇集了20世纪中国哈尼族文学尽可能全面的资料:作家、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家、民间艺人、有影响的单篇作品、作品集以及文学机构、文学事件等。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从提出之时起就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研究格局的推陈出新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仅是打通近代、现代和当代的著史方法,更是一种新的著史理念,其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看作一个整体的构想对今天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仍有较大的启示意义。但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念忽略了现代中国时期一些文学形态的存在价值,没能完整反映出现代中国时期文学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以一种异端的姿态出现于20世纪的中国文坛上,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与实现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不同的个性特征。它通过内部的不断转型来实现自身的范式重建,表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勇于突破各种禁区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观点,对生命的体验与赞颂、对世纪病的嗜恋与咏唱以及对恶的审视与展现构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母题;它追求陌生化和个性化的表演,确立了颓废唯美、荒诞神秘、象征朦胧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中叶起,明代文学史的书写逐渐摆脱钱基博、宋佩韦《明文学史》的写作模式,形成新的格局:(1)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而重小说、戏曲,轻诗文,追逐“纯文学”的写作;(2)视复古为摹拟剽窃,将七子派复古的目的和手段错位;(3)形成“复古与反复古”、“格调-性灵-神韵”的写作模式。因进化论文学史观的引入而使明代文学史的书写呈现出“西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