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阿基米德原理是指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 :f浮力=ρ液 gv排 ,由于不同物体浸在不同液体中所处的状态不一样 ,其根源在于物体的密度不同 ,在此谈一谈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物质密度。1、用刻度尺、溢水杯、量筒、足够的水测一小长方体木块的密度。分析 :该木块是漂浮在水面上 ,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力 =ρ液gv排 ;又由于木块的重力G =mg =ρ液 gv(v为木块总体积 ) ,根据G =f浮 ,即 :ρ木 gv =ρ水 gv排 ,ρ木 …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是“浮力”一章的重点知识之一 .要使学生牢固掌握这条重要的原理 ,做好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是关键 ,下面介绍五种常见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方法 .一、弹簧秤称量法器材 弹簧秤、重物、细线、小桶、水、溢水杯等 .步骤 如图 1 ( a)~图 1 ( e)所示 .( 1 )在溢水杯中装满水 .( 2 )用弹簧秤称出小桶所受的重力 G1.( 3)用弹簧秤称出重物所受的重力 G.( 4)用弹簧秤测出重物浸没在水中时的读数 F .( 5)用弹簧秤称出盛接了水后的小桶所受的重力 G2 .( 6 )计算重物所受水的浮力 F浮 =G- F .( 7)计算被重物排开的水重 G排 =G2 - G1.可得结论 F浮 =G排 .图 1二、量筒测量法器材 量筒、水、弹簧秤、重物、细线等 .步骤 如图 2 ( a)~图 2 ( c)所示 .( 1 )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 ,体积为 V1.( 2 )用弹簧秤测出重物所受的重力 G.( 3)用弹簧秤测出重物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时的读数 F ,同时记下此时水面所在处的刻度值 V2 .( 4)计算重物所受水的浮力 F浮 =G- F (5)计算被重物排开的水重为G排 =ρ...  相似文献   

3.
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张木兰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里关键是要使学生对“排开的液体”有深刻的本质的认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把排开的液体(水)由溢出口排出容器,流入溢出口下...  相似文献   

4.
在讲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时都是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演示,实验时都是以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受到的重力和金属块受到浮力进行比较而得出结论.然而学生在学习中以为只有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受浮力大小才等于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不能理解金属块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所受浮力都等于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为帮助同学们全面掌握、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笔者把此演示实验做了简单的改变,装置见图,演示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5.
教师导入新课:假如我们要把“泰坦尼克号”打捞上来,所需浮力大小能用学过的方法测算出来吗?(不能)看来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测算浮力大小的新方法,也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阿基米德原理。(板书:阿基米德原理)师:把一石块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一部分水流了出来。师:石块进入水中,水面上升,一部分水从溢水管口流出。这是因为石块在溢水杯中占据了一定空间,把一部分水排挤了出来,同时水对物体会产生浮力。这一现象会使我们思考: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亲…  相似文献   

6.
为搞好《浮力》一章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并指导学生自制学具配合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浮力  说明浮力存在的3个实验。图1 11 小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见图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12 图2所示实验说明,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如电池、钩码等也受到浮力的作用。13 换用其它液体,如酒精、盐水做实验。  归纳这三个实验可得知所有液体对浮在它们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14 浮力产生原因验证实验。教材中图12-4图2 图3 分析说明了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向上和向下压力之差…  相似文献   

7.
在阿基米德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浮力和阿基米德定律两个课题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并把课本中验证性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浮力规律——阿基米德定律。 先让学生观察静止在桌面上的木块,说明它由于受到重力和桌面的向上托力的作用平衡。然后,进行类比,说明静止在水面上的物体也受到重力和水的向上的托力作用。进而比较木块浮在水面上和船浮在水面上等事例,找出其共性,归纳、概括出“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液体)向上托它的力,这种力叫做浮力”。接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引导他们进行探索研究的出发点,启发他们联  相似文献   

8.
刘卓同志在《江苏教育》1982年8期《介绍一个力学实验》中指出:“用手指将木块(底部镶有玻璃板)一直压到缸底后再抽去手指,木块就再也浮不上来了。”并说明,这时木块与缸底之间的水已被排开,没有水,也就谈不上木块底部的水对木块有任何向上的压力,也就不存在上下压力差,当然物体也就没有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了。这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就实验来说还有其不足之处。木块压入水缸底后,镶在木块上的玻璃板与水缸底部玻璃之间的水会被排开,但毕竟不可能全部、彻底地被排开,实际操作中总还有一些水的存在,因此这个实验不易做好。现在有这样一个装置,可以避免以上不足之处,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这样进行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武汉市汉阳区七里庙中学胡清(430050)在讲“阿基米德原理”这节中,新教材在”老教材的基础上将“阿基米德实验”中的溢水杯改为烧杯,实验是这样的:先在空气中称出石块重,再把石块浸没在烧杯的水中,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然后称出被...  相似文献   

10.
一、“F浮=G物”的两种含义(1)物体悬浮的条件写作“F浮=G物”,它表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与向下的重力正好平衡,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里任何深度的地方;这时V排=V物,如图1所示.(2)物体漂浮的条件也写作“F浮=G物”,它表示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与向下的重力正好平衡,物体在液面处平静止状态;这时V排<V物,如图2所示.一、“F浮=G物”的四种情况(1)F浮=G物例一个体积为5×10-4米3的木块浮在水面上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木块的密度.[分析和解]木块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和一个向下的重力…  相似文献   

11.
1 器材  塑料“雪碧”饮料瓶一个 ,吸管一根 ,万能胶 ,细线一根 ,小方便袋两个 ,弹簧秤一只 ,小石块一个 ,小木块一个。2 装置图图 1        图 23 制作3 1 将饮料瓶的上半部剪去 ,在下半部的中间钻一个小孔。3 2 把吸管插入小孔后 ,在小孔周围涂上万能胶 ,使吸管和饮料瓶连在一起 ,这样就制成了一个“溢水杯” ,如图 1所示。4 实验过程4 1 把“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加水至水面与出水口相平。4 2 用细线系住石块后挂在弹簧秤上 ,称出石块重G。将石块浸没到水中 ,同时用方便袋接住从“溢水杯”流出的水。4 3 读出弹…  相似文献   

12.
物体的浮沉情况,常用“漂浮”、“上浮”、“悬浮”和“下沉”来描述.用运动和力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词的物理意义.漂浮是一平衡状态.这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这两个力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因此,物体保持静止.上浮是一运动过程.如将一木块压入水中放开,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木块就要沿着较大的那一个力(浮力)的方向运动.木块露出水面以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露出水面以后,浮力随着木块的上升而减小.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悬浮是一平衡状态.这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大小相…  相似文献   

13.
我在《浮力》教学中,借助杠杆演示浮力中的几个规律时,取得了良好的直观效果。现介绍如下。a.演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向上的浮力。如图1所示:在平衡的等臂杠杆两侧等距悬挂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然后将装有水的烧杯向上移,物体被浸没到水中,此时可观察到杠杆逐渐倾斜,这说明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再用酒精或其它液体代替水重做上述实验。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得出:浸入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b.演示物体所受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图1如图2所示:左边烧杯盛酒精,右边烧杯盛水,将烧杯同时上移,直到…  相似文献   

14.
1.使用多种教具增加检测的直观性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用媒体进行检测,能增加检测的直观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比如在讲授“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我采用复合移动投影片,用投影仪演示了木块在水中上浮的全过程,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1)木块在水中上浮的过程中,一直到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2)在没露出水面之前它受到的浮力又怎样变化?(3)它露出水面后,一直到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和它浸在水中的体积都怎样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等效变换求解浮力问题简捷、方便.下面举例说明.例1如图1,一个盛水容器中,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上放着一个小石块.如果将石块取下投入水中,则容器中的水面高度将().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判断分析:将木块和石块视为一个粘贴在一起的整体,再倒置过来,使石块在下,木块在上(如图2).木块和石块整体的总重不变,仍处于漂浮状态,图1图2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因此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面高度不变.再设想石块与木块的粘贴处分离开,石块下落.这时木块将要上浮一些,它们排开的水的体积减小,故容器内的水面高度下降,应选B.例2有一个冰块,内含有一颗石…  相似文献   

16.
测定浮力的大小,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如图1所示装置.在弹簧下面挂一个金属筒,筒下面吊一个金属块,记下弹簧伸长后到达的位置.另取一个水槽.槽里的水到溢水管口.把金属块慢慢没入水槽的水中,金属块受到水的浮力,弹簧缩短,被金属块排开的水从溢水管流到小杯里.然后把小杯里的水倒进金属筒.这时弹簧又伸长到原来的位鼍.这说明.金属块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的重力.这个实验装置涉及器材较多.经过三次称量对比.过程较繁.  相似文献   

17.
一、改进原因 在物理教材中,证明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不断改进与完善,实验更加简单与直观,起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但纵观新老教材,或现行不同版本的教材,都使用了溢水杯,并且都是在装满水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与“排出的液体所受重力”在任何情况下都相等的错觉。 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第91页中,有一个关于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其设计如图1所示。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b把物体浸入液体,测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C测出被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图1教材中的实验装置 从  相似文献   

19.
例题 :浮在水面上的木块 ,它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是 50厘米 3,它在水面上的部分是 2 5厘米3,它受到的浮力多大 ?它的质量多大 ?密度多大 ?(课本第 1 50页习题 9 )〔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定律 (F浮 =ρ液 g V排 )知 :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将题中条件代入公式即可算出浮力大小。浮在水面的物体 ,只受两个力的作用 (重力、浮力 ) ,二者的关系为平衡力 ,故 F=G。当重力计算出后 ,利用公式 m=G/ g可将物体的质量算出。计算密度的公式为 ρ=m/ v,现公式中的 m、v都已知 ,故其密度也可算出。一般学生计算出结果就算…  相似文献   

20.
在基于知识为主的物理教材中,阿基米德定律是不需要探究的。在人教版教材中,用弹簧称先测出物体重力,再在水中测出视重,两者相减得出浮力。采用溢水杯,测出排出的水的重力,结果二者相等,就给出阿基米德定律。其实这个实验本质上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的跟老师做一遍。新课程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复杂的情景中排除其他因素,猜想出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水的质量有关,然后用各种方法去验证他们的想法,找到数学规律。因此,作为教师,只有设计有探究价值的实验才能催生学生的猜想,帮助他们建构处于内隐状态的程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