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提出的综合性学习要求是: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 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学完《写启示》后,我班一学生上体育课时丢了衣服,笔者就建议他写“寻物启示”。顿时,全班同学都围上来一起出谋划策,“寻物启示”贴出两天后,衣服终于回来了。与文本结合,并超越文本,提倡学生多动笔写自己的感想、心得。如结合季节,笔者建议学生去观  相似文献   

2.
丁丁爸爸的自行车放在小区门口不见了,晚饭后,丁丁爸爸想让丁丁帮着写一则《寻物启事》,可丁丁却误写为《寻物启示》。结果丁丁被爸爸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丁丁满怀委屈地上了床。  相似文献   

3.
江亚丽 《学语文》2005,(6):47-47
大学校园里可以经常看到类似的文字:寻物启示:由于本人不慎,丢失《高等数学》一本,有拾到者请勿必归还本人,本人将不甚感谢!虽然凭经验人们知道这位失主要说的本意是什么,但从文字上看,大家会产生疑问:难道“寻物”还能给人有所“启示”?拾到者不必归还。那为什么还要寻物?如果归还了,主人反而不很感谢,那拾到者归还的积极性岂不要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张传发 《师道》2013,(7):43-44
大学语文被大学“边缘化”.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如何呢?最近.有记者先后到两所大学的语文课堂上听课及调查.得出的答案令人大跌眼镜——在要求写“寻物启事”的5名学生中,有4人写的都是“寻物启示”。再看讲台上的3张请假条更是有趣:一个开头是“尊敬的校领导”.正文却是“需要向班主任请假3天”。还有一个写道:“因为家中家人出事,需要请假五天。”除了“家中家人”重复外.那个“五”字根本看不出是“五”还是“王”。  相似文献   

5.
“启事”和“启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得较频繁但又容易混淆的两个词。遗失了东西,写一张“寻物启事”;某单位要招工,贴一份“招聘启事”。但是,上述“启事”却常被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设置“语综合性学习”在于落实课程理念,拓宽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体现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将课堂内外、学科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为他们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语实践机会,提高语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教学大纲》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中年级起“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高年级时养成“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可见,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自改作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自改作的能力呢?本人认为可以“三步走”。  相似文献   

8.
【写话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练习4“说说写写”《可爱的动物》。写话要求:观察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说说它的样子,再用几句话写下来。【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段综合性学习中指出: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本次写话通过猜谜来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让  相似文献   

9.
施武江 《现代语文》2006,(10):119-119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语上册选入了《香菱学诗》一。教罢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中的香菱,一个孤苦的女子,痴心学诗,终有所成。她学诗成功的奥秘何在?我们的学生,学习语近九年,可为什么写不出流畅优美的习作?一串串的问题在我的大脑中萦绕。经过一番探究,我发现香菱是学生写作之路上的一个“榜样”,她以自身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何学习写作。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要“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收集信息”,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作为一个语教师,按照《语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应该强烈意识到,加强阅读实践,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语阅读的数量,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语素养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那么,怎样立足于课堂和教材.在有机“放开”中“开放”,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全面培养学生的语素养呢?下面简述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人把“招领启事”、“寻物启事”等误写成“招领启示”、“寻物启示”。这是由于不知道“启事”是什么意思造成的。古人所谓“启”是一种文体,它的意思是“陈述”,“启事”是陈述事情的书信。后来报纸上发表的公开信也叫“启事”,现指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而“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可见这两个词的意义大不相同。我们在使用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2.
怎样使学生完成习作例文的读写任务,我在教《今天我喂鸡》时,根据本文的教学要求,设计了“尝试——阅读——借鉴”这一“先写后导”、“以读促写”的三段式学习程序。尝试:不接触教材,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喂食家禽或牲畜时的情形,以《今天我喂……》为题,把自己看到、听到、做过的有顺序地写下来。以此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促使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由于事先教师没有设条条框框,因此,学生不受观察地点、对象等的限制,各取所趣,素材各异,写出了《喂鸡》、《喂鸭》、《喂羊》等“尝试文”。这一阶段,学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阅读:任务是学习写作方法,探索写作技巧。但这必须在引导学生读懂例文后。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明确读写目的,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今  相似文献   

13.
素养,根据《新华词典》的解释是:“平时的锻炼和教养。”语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个性品质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的积累和提高。2001年实施的《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充分发挥语课程的育人功能”。笔通读了整个新课标,关于语素养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语教师以教“”而对学生育智、培德、启美,可谓任重道远。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的特殊性要求语教师多写“下水作”,完成由“纯读”向“兼职作”的转变,将“教学语”推向“实践语”。叶圣陶先生对此曾有精辟论述:“教师善读善写,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可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叶圣陶语教育论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早自习时,马虎在黑板上写了一则寻物启事:“本人昨天在打扫卫生包干区时,不慎丢了一串钥匙,如有拾到并送还者,本人定当重谢,决不失言。马虎 即日。”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先生写了本《我是农民》的书,其中有一句“我吓得拉着堂兄的后襟”。王亲民先生看到“后襟”这个词.觉得生疏.就查了《现代汉语词典》,说“襟”是“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衣服只有“前襟”而无“后襟”,贾平凹的“后襟”用错了.因此写了《“后襟”在哪里》一文,发表在《咬文嚼字》2002年第6期上。  相似文献   

17.
“玩”鸡蛋     
“鸡蛋”作为一种教学材料,出现在小学自然第十二册《生物的启示》一课。上课时我让学生们每人带了一个鸡蛋来观察与实验,没想到学生们居然兴趣盎然地玩起了鸡蛋,而且还提出了不少问题。但是鸡蛋的研究在《生物的启示》一课中所占比例不大,所以学生们感觉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18.
当前小学生的习作,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没材料可写,二是有话写不出。笔认为,对小学生而言,与其让他们硬作什么刻意章,还不如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由着性子“怎么想就怎么写”,乃至胡写、疯写。可喜的是《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习作应降低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自觉性,我在执教班组织了一次“语学习十佳”(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的颁奖仪式。仪式举行前,先让几个学生将黑板用彩色粉笔装饰一新(黑板中央左右分两行,上行写着“九八级二班‘语学习十佳’”,下行写着“颁奖仪式”。黑板左侧自上而下写着“争取无上光荣”,黑板右侧自上而下写着“实现人生价值”),点染出热烈隆重的氛围。然后安排了颁奖仪式的程序:一、主持人(男女各1人)致开场白,宣布仪式开始。二、语教师(设立奖项,出资买奖品)为获奖颁奖。三、获奖学生代表发言。四、未获奖学生代表发言。五、语教师致词。六、仪式结束。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目标中提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开展“调查家乡的环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要注意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