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句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有特点的一种句式,在现代语言中起着重要作用,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语言点。比较句在结构形式上是丰富多样的,最基本的形式是“A+比+B+形容词”,而其最直接的否定方式是“A+不比+B+形容词”表面看来“不比”仅是对“比”字句形式上的否定,实际上“A+不比+B+形容词”却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可以以“三个平面”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A+不比+B+形容词”句式加以分析,概括总结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太原大学学报》2008,9(1):53-53
王天佑先生的新作《汉语取舍范畴的认知研究》于2007年10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背景,集中讨论了汉语中取舍行为的表达问题,并最终在汉语中确立了一个全新的范畴——取舍范畴。该书不仅对公认的几类取舍句式(与其A,不如B;宁可A,也不B和宁可A,也要B等)进行了探讨,而且讨论了副词“非得”、“死活”和“偏偏”等与取舍句的关系问题,并认为副词“非得”、“死活”和“偏偏”等也可引导取舍句。该书从语义功能、语用功能、语用情况、舍弃项的隐含、焦点、口气、预设和转折性词语的添加等角度对汉语中的取舍句式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其隐藏在背后的深层认知原因。该书对汉语取舍句式作了新的分类,对“宁可A,也要B”句式作了新的分析,对取舍范畴与结果范畴、推断范畴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3.
谈“宁可……也……”的语用条件和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宁可A也不 /要B”的语用条件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即在教学中应强调不是在任何表示比较的情况下都能使用该句式 ,其使用有严格的语用要求 :必须在强调不做更消极的B或欲做积极的B的决心之大 ,要求之强 ,甚至不惜选择消极的A时才能使用此句式  相似文献   

4.
比较句“A跟B—样(X)”的否定形式一直是国际汉语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对大量语料的统计分析,将“A跟B一样(X)”句式的否定形式分为常用的标准否定式“A跟B不一样(X)”和非常用的特殊否定式“A不跟B一样(X)”两种具体类型,并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这两种否定形式特征的差异进行探讨,提出在实际的国际汉语教学中,不应简单地用推导方式来讲授这两种否定形式,而应以“实用”为出发点,从“感知”到“理解”进行分级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宁可"只带选定项("A")就能标记取舍句,但其舍弃项仍以"明示"、"蕴涵"或"隐含"方式存在。"宁可A"后之所以无舍弃项("B")照应,主要是为突显选定项("A")和减弱对比性而造成。"明示"和"蕴涵"舍弃项的"宁可A"句式可转换为"宁可A,也不B"句式,而"隐含"舍弃项的则不能。  相似文献   

6.
已有学者指出,V—NP1-NP2句的语义核心是“有意的给予性转移”。本文进一步证明该句式的基本句式意义为“使某事物由A处转移到B处”,并且这种转移是双向的,一次性的。该句式意义决定了双宾语句不仅包括所谓“给予”类,也包括“取得”类和“等同”类双宾语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谓头“像”类词语为切入点,基于语料库探讨书面语中“像”类流水句的类型及其句式义.先从“像”类词语的肯定否定形式、“像”类小句所处位置以及“像”类词的语义特征等方面划分流水句的类型,然后归纳出流水句的句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与其A不如B"句式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认为:在语义表达方面,A和B表达动态和静态两种语义;而整个句式重在表达一种态度、看法或评价等.在语用环境方面,该句式一般较少用在转折关系的语境当中.在语义认知方面:因为认知方式比较理性化,所以该类取舍句是一种"优选"型的取舍句.  相似文献   

9.
“宁可A,也要B”并非取舍句式,而是表择取义的“宁可A”分句与表目的义的“也要B”分句结合、固化而成的一类新构式。“宁可A,也要B”构式的形成虽与语用频率密切相关,但真正的动因来自于构式底层的认知结构和经验结构。“宁可A,也要B,”构式有其自身独立的构式义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编“句典”活动分三个板块:1.收集提炼不同句式。2.对每一种句式特点进行解释,并举一个教材中的例子,还要注明出处。3.按音序表将各种句式排序,编成“句典”。首先,师生共同收集不同的句式类型。(1)从句子类型角度,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4种。(2)从修辞角度,有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对偶句、夸张句、比兴句、双关句、反问排比句、比喻排比句、反复句等16种。(3)从复句角度,有因果句、假设句、转折句、并列句、选择句、递进句、条件句等9种。(4)从写法角度,有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通感句、移情句、象征句…  相似文献   

11.
《一句顶一万句》中,句式“不是A,而是B”的重复运用体现了语言模因的特点,但这种句式模因的复制、传播并不是完全常规的,往往伴随一些模因变体的出现。语言模因“不是A,而是B”的复制传播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因形式:基因型模因、表现型模因和基因表现型。这些模因句式往往能产生预期与反预期效果、零度语言、拧巴与“绕”等特殊的修辞效果,同时这些变体模因也能让读者感悟到另类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12.
“不如”这个动词性结构在古今语言实践中极为常见。它常用在比较句中作谓语,表示前者不及后者,即A比不过(赶不上)B。在古典诗歌中,含有“不如”这个词语的诗句相当多,主要表现为“A不如B”与“AB不如”这两种句式。在表示比较对象A与B各自程度的对比上,这两种句式呈现出相当复杂而多变的状态。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与阐发。  相似文献   

13.
先秦汉语句式“A,B之谓也”和“B之谓A”,构素、句模相同而部分词序有异,存在着变换关系。楚永安说:“A,B之谓也”是“B之谓∥的变式。本文的结论刚好相反:“A,B之谓也”句式是源,“B之谓A”句式是流。因为“A,B之谓也”中的“之”、“谓”不仅完全没有凝固,而且处在不同的逻辑层次,“B之谓A”中的“之谓”则已趋凝固;在先秦典籍中,“A,B之谓也”的用例早出,“B之谓A”的用例晚出。文章还附带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楚永安对“A,B之谓也”和“B之谓A”源流关系研究的贡献、“A,B之谓也”能够演变出“B之谓A”的原因、古汉语中与“A,B之谓也一B之谓A”相类似的演变格式。  相似文献   

14.
“A+比+B+W+Z”和“A+W+B+Z”是两种带比较差值的差比句句式,广泛分布在汉语方言中。本文探讨它们在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情况、交替机制以及竞争状态。和“A+W+B”不同,“A+W+B+Z”普遍存留在汉语方言中,其原因有待考察。  相似文献   

15.
“A+比+B+W+Z”和“A+W+B+Z”是两种带比较差值的差比句句式,广泛分布在汉语方言中。本文探讨它们在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情况、交替机制以及竞争状态。和“A+W+B”不同,“A+W+B+Z”普遍存留在汉语方言中,其原因有待考察。  相似文献   

16.
高华娟 《语文知识》2011,(4):99-102
通过对《庄子》、《墨子》、《韩非子》三书中的“如”字比较句进行穷尽性统计,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对“如”字比较句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三书中的“如”字比较句的特征做了四点总结:(1)僅有否定式出现“基准+结果”型比较句;(2)肯定式与否定式存有不对称性;(3)肯定式比较义与比喻义界限模糊;(4)各种句式表达功能存有分工。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37):24-26
文章运用替换及对比的方法,从语表、语里、语值三角考察"宁可p,也不q"和"与其p,不如q"的语法意义,并观察二者在句法、语用上的差异和语法意义的差异是否存在内在关联。在语法意义上,"宁可p,也不q"和"与其p,不如q"都表现出选择性逻辑,前者属于忍让性选择,有转折意味,通过反驳或否定表达的语值是决心;后者属于择优性选择,通过比较表达的语值是观点或建议。在句法上,"宁可p,也不q"由于表明决心时语气加强,凝固程度提高,可以在句中充当修饰性定语;"与其p,不如q"由于表达观点或建议,可以用"为什么不"转换成疑问句。在语用中,"宁可p,也不q"可以紧缩为"宁可p";"与其p,不如q"可以紧缩为"不如q",并且可以起劝说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法、语义等不同层面对“才A就B”超前夸张句式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包括超前夸张句式的界定、“才A就B”超前夸张句式中A和B的选择、句式中关键词和句式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由“获取”类动词构成的“动 +名1 +名2 ”的句式不属双宾语句。这类句式不能分化出两套动宾结构 ,而且名1 与名2 之间隐含着领属关系。结构助词“的”可以作为鉴定此类句式为单、双宾句的鉴定字  相似文献   

20.
在“A×B-样Y”中,“一样”有三种语用含义:一种是对A和B的某种共同因素进行是非判断。我们叫做“是非比较”;第二种是对A和B的某种具体的共同因素进行程度上的比较,我们叫做“程度比较”;第三种是对具有某种具体的共同因素的A和B进行范围上的整合归并,从而与其他不具备这种因素的事物区别开来,我们叫做“范围比较”。在“A×B-样Y”中,“一样”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后面往往跟一些词或句子。然而在这种句型的肯否定形式中,“一样”与“不一样”对后面词或句子的选择限制条件是不完全对称的。留学生由于认识不到这种“不对称”,常常出现类推性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