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相似的规律,各门各类的学科之间也都有相似的规律,现代汉语语法中有一种修辞方法叫“对比”,其特征为:把两种在性质上或形式上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以加深学习者的印象。英语语法也具有同样的特征,我把这种“对比”法用在英语教学中,强化了学生对英语的记忆,收到了较为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类比"的概念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对"类比"的界定是: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水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因素,也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中学地理教材的许多章节如"地球上的水"、"水循环"和"陆地径流"、"水资源"、"海洋水"都不同程度提到了与水相关的内容.而水作为能源的特征,在教材的系统评价和突出上比较分散,不宜引起重视.教学后期尤其是复习课中有意识的集中提出有关水能源的相关特征议题,启发学生讨论思考,于探索之中发现一些规律,对于促进思维,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是对美的规律,含概美的标准、尺度的总体评价.也是美学界长期研究的中心内容.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艺术创造,即是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生产,同时还能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美的规律"是这两种尺度的相加、结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5.
"稍微"与"多少"具有相似的性质,它们都是表程度浅的副词,句法功能上都可接形容词性、动词性成分:都可接不定量词"有点儿";都可用于比较句,也可用于非比较句.但是,深入考察语言事实后,我们发现:"稍微"与"多少"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方面.我们试图通过本文的讨论,在习得两词共同点的基础上,找到它们各自在句法功能上、语用上的独特性,在大同中找到小异,以期达到对两词正确使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古诗词中"愁"的审美意象,首先从比兴的角度,把"愁"本身作为审美对象,把"愁"看作一种抽象情思,寻找其与诸多审美形象之间,在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方面的相似,鉴赏了芭蕉、梧桐、丁香、流水、风烟等意象.其次,把饱含愁情的作者的整个内心世界作为审美对象,通过红绿意象、闲愁意象等,了解词人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时...  相似文献   

7.
用作助动词的"能"与作为情态动词的"can"不论在词性、意义还是用法上都有许多交叉之处。所以,为了让以为英语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更好掌握"能"的用法,同时也让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can"这个词,本文将"能""与can"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重点描写二者在意义、语法特征、句法结构及否定形式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善于激发发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法,是中学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法.不论传统教育方式还是"MM教育方式"都很注重启发式教学,由于"MM教育方式"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从两种教育方式的教学过程来看很相似,但实际上却有许多差别.  相似文献   

9.
洋流的成因与分布是高中地理"海水的运动"一节中的重、难点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在学习时把洋流的成因用表解法分类对比,再把洋流分布设计成分布模式图并与大气环流变式图组合,从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上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药"的量词有很多,可一直以来,人们把量词的搭配关系看成一种语用习惯,而留学生学习量词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只能靠死记硬背.其实在"习惯"的背后也有一些规律或者"倾向",如果我们研究这种名量搭配现象背后的认知和现实理据,寻找到这种现象背后的规律,并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将对对外汉语教学产生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药"的量词的特点,总结出用理据法进行教学,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89):90-91
本文对汉语的方位词"上"和日语的"うえ"在空间用法上的异同点进行考察。由于中日两国语都共用汉字"上",并且在意义上很相似,因此,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往往把"の上"直译成"……上",构成了很不自然的日语,本文对此进行对比研究及误用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期的《探索与发现》栏目介绍了三位初一同学的"发现".很多人都认为,发现、发明是科学家的事,至少得是成人才行,其实不然,在学习中我们也有很多"发现"的机会--发现一种巧妙的解法,发现一个小小的规律,发现学习内容中某个不完备的地方……这三位同学的小论文也许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伟大的发现常常是从微小的发现开始的.数学家高斯在小学时代发现了1+2+3+……+100的巧算规律.谁能否认,正是这种幼小的发现之芽在以后长成了数学研究成果的参天大树. 欢迎同学们把你们的发现写成小论文寄至本刊编辑部,也欢迎老师推荐或点评. --编者  相似文献   

13.
史传论赞的文体类型与出现位置等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如偶尔为之到不规则使用、再到形成定式是其大致方向。通过梳理史传论赞的文体特征、功能及其弊端的流变过程,并将通俗小说篇尾诗的性质特征与之比较,发现通俗小说篇尾诗在其形态特征、功能作用,甚至弊端上都与之极为相似。这些共同的文学功能特征、相似的书法、共同的撰述方法使二者有相当程度的融合点。正因为如此,史传论赞在功能上对通俗小说篇尾诗的形成有启示作用:总结、评议与指示道德价值;在形式上有示范作用:"前导语+韵文"。这正是通俗小说"有诗为证"传统生成的史学背景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大量语料从句法角度系统地对比考察了英汉动物隐喻的句法结构及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英汉两种语言的隐喻句法结构大致相似,然而也存在着一些细节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动物隐喻的句法特征,探讨了这两种语言动物隐喻形成的句法规律,验证了束定芳先生所提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副词性隐喻同样存在于动物隐喻中,但笔者发现有些动物习语隐喻不能被归结到如上四种隐喻中,从而笔者提出了整句投射隐喻来概括此类隐喻的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找不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指纹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指纹特征来识别不同的人.DNA"指纹"就是把DNA作为像指纹那样的独特特征来识别不同的人.  相似文献   

16.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在句法和语义上都紧密联系的两种句式,但二者在自然语言中又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其差异的原因在于两种句式本身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以及"把"和"被"的标记作用不同。要解释两种句式的差异,需要从语义入手来探讨两种句式中论元成分和语义角色的不同,进而对比两种句式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确定主题] 在与七年级学生谈话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虽然上了"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课,却都在抱怨:课本上说了那么多戏曲,可一种也不懂.学生认为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经过集体讨论,最后确定了"关注戏曲"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8.
无论"以文为诗"还是"以诗为词"实际上指的都是"诗"和"词"两种文体体现在代表性文人身上的某种特征。两种文体之所以产生此特征,有其文体发展的原因,也有作家自身的原因。本论旨在分析两种文体特征形成的原因,以及两种文体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祛"和"祛"是两个形近、音同的汉字,两字在动词义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特征的.在历史上,两字也都是处于一种混用的状态.那么在汉字系统中是怎么形成这样一种局面的呢?本文对此将从历时、共时的角度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日本和中国都在世纪末提出了自己新的教育改革方案,这有着一定的国际背景,且专门针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日本的"生存能力"与我国的"素质"教育在内涵上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又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两国都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措施,日本的许多做法对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