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都市圈这一精准的空间范畴内,地理邻近、经济关联紧密、创新资源集聚、技术转化体系发达等基本特征,为城市间的创新协同创造了条件。而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技术溢出,则是大都市圈创新协同的重要形态。论文在分析大都市圈邻近性因素对创新技术溢出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利用上海大都市圈“1+8”城市群2005-2019年面板数据,从多维邻近性视角,对大都市圈中心城市上海向周边城市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大都市圈内,空间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对技术溢出都有显著影响,而经济邻近性对技术溢出的作用不显著。(2)运用门槛效应模型识别检验发现,空间邻近性和经济邻近性对技术溢出的影响具有单一门槛值,存在空间、经济突变点。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强化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互动、优化提升都市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大都市圈城市群的整体创新能力与创新合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2.
徐德英  韩伯棠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55-1563
通过拓展多维邻近的概念,引入信息化邻近与交通便利度两个邻近维度,基于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1995年-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方法,对地理邻近、信息化邻近与交通便利度单维度及其交互邻近下中国研发创新的省际知识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且相关性逐渐增强;研发资本对创新产出的贡献要高于研发人员;除信息化邻近外各邻近下的省际溢出效应均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单维度邻近下,地理邻近的作用效果最大,但是在信息化与交通便利度交互邻近下,地理距离将不再是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三维度交互邻近下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并没有显著增强。最后讨论了上述结果背后可能的发生机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11):138-144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对数化模型,通过地理邻近、经济邻近、技术邻近和制度邻近四种邻近维度,利用2009~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以Moran指数、OLS回归及空间杜宾SDM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知识溢出效应与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①粤港澳大湾区在地理邻近、技术邻近和制度邻近三种邻近维度均不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只有经济邻近具有显著的正向集聚性;②研发支出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作用;③区域基础创新能力集聚程度要高于次新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城市层级体系是技术等级系统的空间映射,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也是创新核心发挥辐射作用、构建城际创新空间关联的相互作用过程,显著影响城市群系统创新能力的提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005-2016年面板数据,从空间、技术、经济三个维度,探寻邻近性作用于城市群创新系统的路径,及不同等级创新核心作用的异质性。结果显示:邻近性对城市群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影响,空间邻近、技术邻近、经济邻近发挥不同作用,形成对创新溢出效应强度与方向的差异化影响。因此,应从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城市群创新政策协调性等方面拓展邻近效应作用空间,促进城市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欧盟数据,测度欧盟28个国家创新活动的空间相关性,并建立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创新类投资对欧盟区域创新的影响以及技术溢出效应。结果发现:第一,欧盟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趋势逐年减弱;第二,商业型RD创新投资、非RD型创新投资、FDI对欧盟区域创新发展具有正效应。而公共型RD创新投资具有负效应。经济水平和开放水平均有利于欧盟创新产生,而教育水平的作用不确定;第三,欧盟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技术溢出效应。欧盟内邻近国家的创新产出对本国创新产生显著负向溢出,而邻近国家对创新产出的误差冲击会对本国的创新产出则产生显著正向溢出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层级体系是技术等级系统的空间映射,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也是创新核心发挥辐射作用、构建城际创新空间关联的相互作用过程,显著影响城市群系统创新能力的提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005—2016年面板数据,从空间、技术、经济3个维度,探寻邻近性作用于城市群创新系统的路径,及不同等级创新核心作用的异质性。结果显示:邻近性对城市群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影响,空间邻近、技术邻近、经济邻近发挥不同作用,形成对创新溢出效应强度与方向的差异化影响。因此,应从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城市群创新政策协调性等方面拓展邻近效应作用空间,促进城市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激励合作创新,提升竞争优势,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多维邻近性的视角,分析了地理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利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专利合作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均能促进新能源企业合作创新,且地理邻近性的作用受区域交通发展水平的影响,技术邻近性的作用最大;技术邻近性与地理邻近性对合作创新的交互作用体现为替代效应,即只有当技术邻近性水平较低时,地理邻近性才会表现出促进作用,否则就可能带来负效应;技术邻近性与社会邻近性的交互作用也体现为替代效应,即只有当企业间的技术邻近性水平较低时,社会邻近性才表现出促进作用,否则其效应就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8.
苏屹  曹铮 《科研管理》2023,(3):43-55
以2006—2020年京津冀区域联合申请专利数据为样本,构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协同创新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对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地理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进行必要性检验与充分性检验,构建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模型研究五个邻近维度对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京津冀区域各节点城市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最大节点在三个阶段内吸收资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对其他节点无明显变化,协同创新网络满足以北京市为核心的小世界特征,北京和天津分别占据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中第一、第二核心位置,协同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在网络中地位、控制能力和自主性方面呈现不同梯度且十年间均有所提高,网络由核心节点为主转变为多节点协同发展的态势;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为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余邻近维度均为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和地理邻近性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影响的显著程度逐阶段降低,技术邻近性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影响较为显著且显著程度呈现出倒U型态势,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  相似文献   

9.
徐德英  韩伯棠 《科研管理》2016,37(11):107-118
信息化手段和交通便利的结合揭示了电商运营模式的虚实结合本质,综合运用机制分析、BP神经网络、空间计量经济方法,探寻电商运营模式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对空间创新溢出效应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存在显著增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信息化、交通便利度与区域创新间呈指数函数关系,两者的完美结合显著增强区域创新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信息化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呈现显著增强且稳健的促进趋势,显著增强创新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交通便利度却呈现显著减弱且不稳健的促进趋势,对创新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不显著。提出从顶层设计加强区域一体化建设及监管,注重技术经纪人、专家库的培养与使用,以推动区域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R&D知识溢出的实证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创新体系中地理媒介知识溢出,已经成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等学科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依据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模型框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对我国高等院校R&D知识溢出的空间范围和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高等院校对于高技术产业的知识溢出是正向的、显著的,但溢出程度较低;相邻区域之间的高技术创新具有空间依存性,一个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知识生产不仅增加自身区域的知识存量,而且会溢出到邻近区域,引起邻近区域知识存量的增加.依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强化知识生产与溢出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和东 《科研管理》2013,34(1):28-36
收集产学研合作、FDI及创新相关数据,运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考察了1998-2008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域创新的产学研合作内溢、FDI外溢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在空间溢出效应中,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区域创新溢出效应都有显著正的影响,地理特征的影响更大;在地理特征中,地理距离比空间邻接的影响更显著;社会经济特征中,信息传播比人力资本的影响更显著。FDI技术外溢效应为正,在短期中显著,长期中则不显著。产学研合作内溢效应在短期和长期中不显著甚至显著为负。外在环境对创新溢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R&D知识溢出的实证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区域创新体系中地理媒介知识溢出,已经成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等学科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依据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模型框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对我国高等院校R&D知识溢出的空间范围和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高等院校对于高技术产业的知识溢出是正向的、显著的,但溢出程度较低;相邻区域之间的高技术创新具有空间依存性,一个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知识生产不仅增加自身区域的知识存量,而且会溢出到邻近区域,引起邻近区域知识存量的增加。依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强化知识生产与溢出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8,(1):52-56
利用1999~2014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大中工业企业相关统计数据,借助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技术自研和外部引进的企业生产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比较。结果显示:企业生产创新存在明显的正空间溢出效应,即地理邻近区域的创新水平能有效促进地区间的创新发展;技术自研和外部引进对生产创新影响显著,但作用不一。技术自研对企业生产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外部引进却会抑制企业生产创新。运用经济距离矩阵代替地理距离矩阵进行的稳健性检验,也得到了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收集1999—2016年30个省市发明授权、技术市场成交额及空间关联相关数据,运用网络分析法及QAP方法分析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的特征指标、创新功能板块、空间溢出机制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区域创新空间关联较多、紧密度偏低、稳健性较高,溢出存在门槛效应;②区域创新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创新板块,分别为净溢出、经纪人、净受益与主受益板块;③区域创新溢出有较明显的梯度特征,第一板块为创新动力源,将创新动能传给第二板块;第二板块发挥纽带作用,将动能传递给第三、四板块;第四板块又将动能传到第三板块;④区域创新的空间关联既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又有"孔雀东南飞"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研发经费、地理距离、外商直接投资是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庆喜 《科学学研究》2013,31(7):1068-1076
采用我国31个省份中5个高技术产业1995-2010年的创新投入与产出数据,基于地理邻近、技术邻近和交互邻近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分别考察了不同邻近性下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省际知识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相比普通面板分析而言,空间面板分析的估计更为准确;研发资本对创新产出的贡献要高于研发人员;不管是在地理邻近还是在技术邻近维度下,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省际溢出效应均很明显,其中技术邻近效应略高,然而基于二者的交互效应并没有明显增强;不同设定方式下模型系数存在差别,文章据此探讨了其背后的可能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组织类型和区域边界两个维度将跨区域研发合作划分为四种模式,采用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大典型区域1985-2008年的发明专利数据,考察了三类主要邻近性因素对不同跨区域研发合作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邻近对跨区域企业间、跨区域学研机构间合作的影响均不显著;技术邻近对跨区域研发合作模式影响大多为负;关系邻近对跨区域研发合作模式影响大多为正,且这种正向作用在跨区域企业间、跨区域学研机构间的合作中尤为突出。最后,结合区域创新资源配置和跨区域知识流动方式,对我国典型地区的跨区域研发合作主导模式及邻近性的不同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张玉明  聂艳华  李凯 《软科学》2009,23(7):99-102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对三种类型的知识溢出对中国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空间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31个省际区域的创新活动存在空间依赖性,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多样化,省际区域的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依赖性要求各省际区域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知识溢出的地理特性,加强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8.
韩宝龙  李琳 《科学学研究》2011,29(2):314-320
 从区域产业创新驱动力的获得方式和空间来源角度将促进区域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驱动力划分为6种类型,从隐性知识流动和地理邻近性理论视角解析了各驱动力对区域产业创新的作用机理;之后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医药制造产业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有偿性创新驱动力和邻近区域间外部性创新驱动力对我国医药制造产业创新能力有明显正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测度知识溢出,在空间相关视角下构建基于不同权重矩阵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十年期间各地区域创新绩效和知识溢出水平显著提高,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在不同空间因素作用下,知识溢出均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地理距离和社会距离都是影响知识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其中地理距离的作用更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20.
以1999~2013年中国31个省市为基本时空单元,应用探索性和确认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省域创新产出的高值区形成以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为轴的"T型"结构;地理邻近是省域创新产出集聚的主要空间关联模式,形成京津的虹吸、上海的扩散和粤辽的弱辐射三类区域效应;省域创新产出增长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但若不平衡创新资源配置,省域创新产出仍将陷入持续空间分异;创新产出、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负向空间溢出,创新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不显著,各创新投入变量空间溢出的传导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