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晓花 《四川教育》2013,(12):31-31
一、针对学生的发言有的老师喜欢这样评价学生:“你的回答真精彩!''‘‘你读得真有感情!”学生的回答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学生用什么办法读出了哪一种感情?被评价者听了如同在云雾之中一般,“这只是自己一次不经意的表现,为什么得到老师如此高的评价呢?”其他听的同学也没能从中获得启示。这样的评价能有多少价值呢?学生的发言在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如果不加比较、分析,简单评价,没有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那作为教师特有的引导、点拨作用就被弱化了,长期下去,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一、细听即要求学生仔仔细细地听清楚老师课上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具体包括两方面的意思。1 听完整即把老师要求你回答哪些问题 ,先后顺序怎样 ,通过老师的表达变成你掌握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仔仔细细地听。为此 ,教师要求学生在听的时候 ,不管是大小问题 ,都要停下手中一切活儿 ,眼睛一律看着教师 ,即集中注意力后 ,教师才开始说要说的话。如在教学《小狮子爱尔莎》时 ,我通过学生的提问把整堂课的独立学习归结为回答一个大问题 :“我和小狮子的感情怎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找出关键词句体会。”这贯穿全文的大问题包括三个小要…  相似文献   

3.
“高峰同学,请你把这段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 好吗?”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满怀希望地看着一个胖乎乎的男同学。“老师,现在我不想读!”小男孩不顾听课老师在场,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你有权保持沉默!”执教老师笑容依然,“我们会耐心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的精彩表现。”果然,在后半节课中,这位学生主动请求,以自己精彩的朗读获得了听课师生热烈的鼓掌。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多次反复强调,要求将其贯穿于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而且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而现实情况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不闻学生琅琅的书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成了老师的事,而不是学生的事。许多乡村和边远山区的学生.即使念完高中.也只会一点“椒盐”普通话.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5.
在平时的语文朗读教学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现象:上课伊始,老师就满怀激情地把课文朗读给学生听。试问老师在为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沾沾自喜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在你朗读之前,学生自己有没有读过课文?字词读准、理解了吗?对课文内容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领悟了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错误     
一次,我听一位老师上《科利亚的木匣》一课,他在板书过程中把“匣”字写成“箱”字了。当时有学生举手提出:“老师。你把‘匣’字写错了。”老师听后连忙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箱’字是老师故意写的.我想看看大家上课有没有认真!”之后.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学生全都坐得端端正正.眼睛注视着黑板。整节课气氛沉闷。课后.一学生告诉我说:“老师经常这样.自己说错了或写错了。就说考考我们。真没劲!”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听了一堂语文课,一位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表扬表扬他(她)”“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如果学生第一次听到上课老师表扬他(她),他(她)会十分高兴,但次数多了,学生听了便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觉得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  相似文献   

8.
在领略了《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三自然段的优美意境后,老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小男孩把手举得高高的,小脸涨得通红。老师摸着他的脑袋说:“你这么急切地想读,就来试试吧!”小男孩摇头晃脑地读起来,读得还真有感情,可就是把“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中的“您”读成了“你”。同学们指出后,老师让小男孩再读一遍,可连续读了三遍,他还是读成了“你”,班上的同学忍不住都笑了。小男孩的嘴巴瘪了,晶莹的泪珠夺眶而出。一个快嘴学生大喊一声:“于晨威哭了!”顿时,教室里静极了,那个名叫于晨威的小男孩的抽泣声显得格外清晰。老师关切地注视…  相似文献   

9.
课间,在办公室里常听老师们叫苦连天:“现在的独生子女,太难教了”,“过去的学生,老师把脸拉下来不说话,一会儿就会安静下来;现在你不发火,会一直吵到下课”,“现在的班级人数也太多了,每个班都有六七十个学生,只要有几个不老实,整个教室就不安静。”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教学古诗《夜宿山寺》,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深思。课上,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问:“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放声朗读。他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读得非常响亮高昂。这位老师很不满意地说:“你先坐下,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另一个学生读得低沉轻缓。  相似文献   

11.
幼儿是那样的可爱、聪明、活泼,他们那细心的观察,天真的话语,是那么让人快乐,令人回味。我和孩子们一起玩摆积木,大家玩得很开心。玩着,玩着,贺昕洁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对我说:“老师你知道我在哪里吗?”“你不是在玩玩具吗?”贺昕洁说:“不对,老师你想想。”“我不知道。”“告诉你吧,陈老师,我在你的眼睛里。”看着孩子那惊喜的目光,听着她那稚嫩的声音,我也高兴地对她说:“对呀,贺昕洁的眼睛里有个老师,那就是我,对吗?”“对!”于是,我们又高兴地玩了起来。老师和孩子通过目光的交流,就会建立起丰富的感情,也会让孩子更加喜欢你。我在老…  相似文献   

12.
笑话3则     
举世无双老师:请你回答,“举世无双”一词的意思.学生:“举世”就是出世,“无双”就是无双亲,合起来说,就是一出世就没有父母呗!单纯老师问同学:“你们谁做了好事情?”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老师,我今天护送一个老奶奶过马路了.”老师:“好,说说你在做好事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困难还是遇到不少呢!那老奶奶本不想过马路,我只好又把她送了回来.”弄虚作假“嘿,妈妈,你听,邻家的小幸子把成绩单的‘l’改成了‘5’,她妈妈发现了,正在狠狠地骂她呢!”“啊,那孩子真不象话!你可不是那种弄虚作假的孩子广“我才…  相似文献   

13.
一、应试听力的教学什么是应试听力?老师将磁带放进录音机,对学生说:“Thisperiod,we'lllistentosomematerials,thenanswerquestionsaccordingtowhatyouhear.”(这节课我们先听一些录音,然后根据你所听的内容回答问题。)这是大多数听力课的真实写照。笔者认为,不管听力材料难易如何,做练习的形式怎样,这种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向听正文的教学方法,毕竟太无新意了,学生也会感到茫然。学生们为什么要听呢?因为老师要他们听。这样,他们就不可能有内在的动力促使他们去听。这种训练方法产生的问题是老师只注重在学生没有听懂的单词…  相似文献   

14.
一、指导有效地“听” 1.重激励。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不长.又十分喜欢表扬,属于“给点儿阳光就灿烂”的那种。所以要让他们专心倾听,及时表扬非常重要。如这样的表扬:“你听得最认真!”“你把别的话都听懂了.你真了不起!”“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  相似文献   

15.
何为“有感情地朗读”?在很多公开课上,常常听到教师对学生说:“请你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读。”于是,学生立马拿捏起腔调,“声情并茂”地读起来。读完后,往往会博得教师一句“你读得真好!  相似文献   

16.
听.是人们用以沟通、交往的基本方式之一。倾听.是人们在沟通、交往时表示对讲者尊敬或重视的一种行为方式.也是听者对讲者的一种评价态度。学会倾听.意指要会运用“听”这种沟通、交往方式来了解对方,让对方在你的“倾听”中感受到被尊敬或被重视.并在你的“倾听”鼓舞下能够尽情“倾诉”。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沟通交往过程中,会不会“听”,能不能够“听”;会不会“倾听”,能不能够“倾听”,直接决定着你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也直接决定着学生对你的反应.更直接决定着教育引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师:舱门打开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宇航员是怎样登上月球的呢?请大家听一听课文录音。学生认真听课文第五自然段录音。师:听了这段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呢?请把你想到的写到课本上,写好后,认真读一读,让别人也能通过你的朗读感受到你的情感。学生认真点评,有感情地朗读。师:先把你要点评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说说自己的理解。生1:(有感情地朗读: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沿着登月舱的扶梯下来,在月球表面留下了深深的脚印。)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这说明人类终于揭开了月球神秘的面纱。我能体会到阿姆斯特朗的那种欣…  相似文献   

18.
刘艳辉 《成才之路》2013,(29):15-15
高二教师张志敏在一节语文课上说:“把语文的《自主学习与水平测试》(黄色书皮)拿出来。”某一学生诡异地说:“老师,就是那本黄书吗?”学生听后一愣,老师也是惊愕,随即张老师缓过神来说:“对,就是那个黄书。”另一个学生不干不好意地说:“老师,你真色。”  相似文献   

19.
平时我喜欢找学生谈心。面对面的方式,固然很好,但学生还是不太敢说真心话.尤其是关于老师的缺点或不足。这时,我总是鼓励学生:“你大胆说.老师不会计较.老师就喜欢听你们对我的评价.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要是你们的真心话.尽管说!”在我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下.学生就会怯怯地说:“最不喜欢的是你喜欢拖堂.我们特烦!”一个人是这样说,三个五个也是这样说:男同学是这个意见,女同学还是这个意见;上届学生这样说,这届学生才开始教.就这样说了!  相似文献   

20.
《今日教育》2007,(3S):62-62
一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老师请他回答:“老师刚才说了什么话?” 学生大胆地说:“老师你刚才说的是普通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