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遇到过这么一位家长。他的儿子放学不按时回家,和一群孩子爬到学校的大铁门上玩儿。这是很不安全的!于是我逐一找来了他们的父母,讲孩子行为的危险性。其中有一位家长居然惊喜地对我说:“老师,你说什么?我的孩子爬铁门?真的?他敢爬铁门了!真好,真好!”家长的反应让我一头雾水!也就是这位家长的儿子,读到高年级的时候竟然向他的语文教师提出:“我不写作文、不写日记行吗?我可以用图画来代替!”他的语文老师“慷慨”地答应了。后来,这孩子考上了美院。父亲的“另类”,让儿子也很有个性!父亲希望儿子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许爬铁门是孩子…  相似文献   

2.
偏爱差生     
婷婷:孩子上学后,家长们都比较关心孩子在班级里的排行榜。而在每个班级,总有一些成绩不理想和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学生,学校习惯称这些学生为差生。怎么对待差生?我请来了南山一小的教师们,他们的口号是“偏爱差生”。差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家长朋友们,你是不是也正在为自己孩子是差生而苦脑?噢,你可要注意听听他们怎么说,如果能从中学那么一、二招,我就开心啦!  相似文献   

3.
一次家长会后,一位学生家长向我诉苦:“顾老师,我听你的劝告,对孩子不再像先前那样叫嚷了我很注意语气和场合的———你说过要充分尊重孩子———可孩子还是和我敷衍,就是不和我说心里话。我真有点搞不懂……唉!现在的孩子,不知要怎样才能如他所愿?”我问“和孩子交流过程中,你是否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受你有没有认真考虑过孩子的想法中有无可取之处?”“这个……我倒没注意,但我现在肯定很少骂他!”“很少骂孩子就是尊重了吗?”我脑子里不由得迸出一个词:温情专制耐心温和的“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有时也并不一定就能达到预期的效…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差生,他家里要我给他补补课。当这孩子站在我面前时,我感到有些突然。我既不了解孩子的智力水平,又不知道孩子的知识程度,从何讲起呢?我考虑了一下,决定首先热情接待他,我和颜悦色地和他谈了话,使他对我没有畏惧心理,我觉得感情上投机了,就信手写了一道式题:“365×99+365”。  相似文献   

5.
爱孩子 ,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情 ,难道我们做父母的还不会吗 ?但细细想来 ,现在不少父母关心的常常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 ,却很少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家时 ,迎接他的常常是苦心地说教或严厉地训斥 ,孩子无忧无虑的天性一天天被泯灭 ,他们自由发展的权利被一点点剥夺。下面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 ,只因没考第一名 ,被父母责骂后写给父母的信 :“爸爸、妈妈呀 !你们爱我、关心我 ,这我都明白 ,我谢谢你们。可是你们知道吗 ?我很孤独 ,每次放学后 ,得赶快回家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接着做你们为我精心设计的难题。星期…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让语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首先,语文教学一定要做到心中有“人”。河北省安国市的一位老师,为了给自卑的“差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机会,课堂上特地挑了一位高高举手的“差生”回答问题,可是该生站起来后却哭着说“不会”。不会为什么举手呢?课后这位老师了解到,原来因为别人都会,如果他不举手,别人就会看不起他。了解到这一原委后,老师没有讥笑他滥竽充数,更没有抱怨他“不会”还来凑什么热闹,反而感到这位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于是老师建议他,下次举手时如果真会就举左手,否则就举右手。老师看到他举左手时就尽量给他提问机会。就这样,没过多久这名学生就变得自信开朗起来,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后来,老师把这个“秘诀”悄悄告诉了其他几位“差生”,很快,全班的“差生”集体上了一个台阶。教师要给学生人文关怀,要以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主动性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在顺其自然的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从教30多年,我的学生自然有一些“难看的孩子”。一位教师的使命感和师德不容许我抛弃他们。因此转变差生便成了我班主任工作中最苦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分。如何使差生成为“漂亮的孩子?”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在施教过程中,给他们多一点理解和尊重。这背后自然意味着要献给他们一颗爱心。 古希腊有一则美丽动人的神话:在古代塞浦路斯岛上,有一位名叫“皮格马利翁”的年轻英俊的国王,  相似文献   

8.
偶然间读到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一个15岁的孩子,他顽皮、粗鲁、无礼。在学校里,他惹事生非,常与同学打架,没有人喜欢他,也很少有人和他在一起玩耍。但有一个人除外,那是一个叫菲拉的女教师。一天放学后,菲拉叫住了孩子,说:“是这样子的,老师最近遇到了一道难题,你能帮老师找出答案吗?”  相似文献   

9.
一次我主持召开三年级学生家长会,会后有家长与我谈起其孩子的事:“我那孩子生性贪玩,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因此,他在班上常常受到冷遇,尤其是少数小干部动不动就要惩罚他,谩骂、罚站、敲打等等,孩子自己也觉得灰溜溜的,他经常回家向我诉苦,叫我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怪他不争气。”该家长一席话,确实反映了一些差生及其家长的苦衷,同时也暴露了班主任老师在培养、运用小干部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每个学校或班级总会有一些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比如调皮捣蛋、破坏东西、作业拖拉、上课故意不认真或随便说话、骂人打架,甚至敌视教师,这些学生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被老师、同学看不起,甚至被扣以“差生”的帽子。从天真无邪的孩子,变为受人歧视的“差生”,责任究竟在谁?让我们先来倾听一个孩子的心声:爸爸,我本不是差生亲爱的爸爸:您好!这次家长会你能来参加吗?我们父子好久都没有心平气和地谈一谈了,只要我们一对话,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大吵大闹不欢而散!我知道这一切是从我当差生那天开始。也许你忘记了,那一天也是你和妈妈分道扬镳之日啊!…  相似文献   

11.
曾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世界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成名后的一天,一位老太太心情急迫地拿出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本,让他评价作文的好坏并由此预测小孩的前途。巴尔扎克十分仔细地看完作文后,断定小孩将来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因为“仅从字迹来看,这孩子就显得很迟钝”。然而,巴尔扎克无论如何也意想不到,这正是他小学时的作文本,这位老太太不是别人,正是他孩提时代的老师。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有的教师常常以学生的一两次作业,一两次考试的“差”成绩,就像巴尔扎克那样“仅从字迹来看”,断定这孩子是“差生”,是“笨蛋”,甚至是“弱…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学校教育中,学生成绩差,便会被列入“差生”行列。家长、老师与同学对这一群体都会“刮目相看”,甚至他自己也会成为“差”的奴隶。我们研究“差生”数年,现将一些案例作一整理,以引起更多人的关爱。1.差生———家长的伤疤一位姓方的男同学,15岁,初三学生,初二期末平均成绩35分。下面这则日记就是他写给我看的。2001年10月5日阴今天,爸爸的朋友来我家玩,当他问爸爸我的学习情况时,爸爸难为情地说:“咳。我这个孩子成绩那么差,真让我这个当教师的爸爸丢脸。”我真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这样说,难道我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13.
殷朝芹 《山东教育》2005,(11):27-27
孩子跟朋友去旅行,乘坐了一次飞机,回来后我问他乘坐了飞机有何感受,他说没有什么感受。听了孩子的回答,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瞪大眼睛激动地问他:“你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坐上了飞机,而你就没有想到像你70多岁的奶奶那般年纪的人连近距离地看一看飞机的机会部没有吗?你妈妈40多岁了,也没有坐过飞机啊,你的同学和伙伴有几人坐过了飞机?这对你来说难道就没有一种特别的感受?那在等待坐飞机时的激动,那飞机起飞时些许的害怕,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看到的景观,飞机降落后的释然,同朋友们一起走出机场时的兴奋,难道都不是实实在在的非常难忘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不知从何时起,不准称“差生”,而要称“后进生”,理由是“差生”的称呼给学生定了性,“一棍子打死”,“后进生”则是“暂时”的,“动态”的,还可以赶上去。然而仔细一想,“后进生”与“差生”有什么区别?“差生”就不“动态”了吗?暂时差就代表永远差吗?要说“差生”的称呼给未成年人留下心理阴影,难道“后进生”就使人听着舒服?为使这一称呼更加“科学”,人们还作了各种探讨。比如,有人主张称“问题生”。不说学生差,也不讲某某后进,只是暂时遇到了问题。但是大家琢磨过没有,这“问题生”给人什么感受!你们没问题,就我有问题。我不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习作是学生“人格化的物化形态”。教师要鼓励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尤其是在学生习作中发现了个性表达”,为师者一定要细心呵护,激活其语库,完善其创造。我班一学生在《品尝幸福》的习作中这样写道:“幸福是一种感觉,不可捉摸。幸福是富裕家庭所拥有的,他们有豪华别墅,高级轿车,可口佳肴……真是应有尽有。我呢?什么也没有。为什么我就生活在这个贫困家庭中?为什么世界就是这样不公平?真的生不如死了……”读到这里,我的心为之一震,尽管他的想法幼稚,语言过激,但这可是别的孩子都没敢说的“个性”语言啊,得好好引导。我找到他,先肯定他敢想敢…  相似文献   

16.
正优秀教师都具有两种非常关键的智慧,即解读教材的智慧和解读学生的智慧。毫无疑问,解读学生的智慧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读懂孩子的认知起点,理解宽容作为一名自认为还是很有爱心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孩子我读到了吗?读懂了吗?不禁想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两则故事:故事一:一元钱在儿子两岁半时带他到公园玩,儿子说:"妈妈,我想吃虾条。"为了从小锻炼他的胆量和勇气,我便说:"你去问问多少钱一袋?"一会儿他高兴地跑回来  相似文献   

17.
试卷中有一道题:用“不是……就是……”造句。有一位优生这样造句“:这些天复习考试,因为我考试成绩不好,爸爸不是打我就是骂我。”这让我很是惊讶:这位学生在班上的成绩是优秀的,他不可能考不及格。他的家长,我是了解的,是一位很民主的家长,应该不会对他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怀着疑问,我在课余询问了这位学生“:这些天你的爸爸真的对你不是打就是骂?”“不是。”“那你为什么在造句的时候那样写呢?”“这不是造句嘛!”孩子一脸无辜地看着我。“造句不就是编吗?”孩子又说道。凑巧的是,晚上回到家里,我看到二年级的女儿的试卷上面也有这样…  相似文献   

18.
一年级刚开学时,我发现班级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每次下课后,别的孩子纷纷跑出去玩耍,他却总是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座位上安静地阅读。刚上一年级,拼音还没学完呢,他就能阅读这么厚的图书了?这让我十分惊奇。于是我开始和他交流,却发现那本厚厚的《丹麦童话》他已经读了一大半,很少有不认识的字。能够通读这本儿童读物,少说也有2000字的识字量啊!我  相似文献   

19.
“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我的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当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刚刚踏上讲坛的我感动极了。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爸爸:不到,我的老师却使我的这些想法烟您好,这次家长会你能来参加,我消云散了。他居然说“本班无差生”!非常地感谢您!开始听到这句话如同听天书,不懂,也我们父子好久都没有心平气和地不敢懂!慢慢的,我发现老师对我们谈一谈了,只要我们一对话,结果只这些差生特别的优待。大概在半学期有一个,就是大吵大闹后不欢而散!时,老师还叫我当了班长!爸爸,这这一切是从我当差生那天开始,也许些你是知道的,可你一点都不高兴,因你忘记了,那天也是你和妈妈分道扬为邻居孩子成绩为年级第一名,我算镳之日啊!你天天要求我进步,我的什么呀?你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