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的再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生活世界回归是现代教育最为显著的特征和最为根本性的任务。教育研究必须究问诸如教育如何脱离生活世界、教育脱离生活世界带来了什么后果、教育如何回归生活世界等根本性问题。为此教育研究必须就教育脱离生活世界的原因究问、精神批判、方略解析等追根溯源。现代教育应该在本体论意义上观照“回归生活世界”的诸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声不是教育者和教育学者的误解和假象,它分明映现了生活世界、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活动和教育学出现了问题,问题青少年的增多是这些问题未能得到充分认识更没有得到合理解决的直接结果。教育者及其教育活动可能是具体而直观的,而批判和反思的品质可能弱一些,但作为学科形态的教育学应该是反思的和批判的。何谓生活世界、当下生活世界的基本样式到底是什么、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如何,等等,都是前提性、根本性和总体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本文基于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真实意蕴的揭示,试图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课堂教学几个方面找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教育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实质上是教育对生活世界的遗忘。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使其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可能。构建合理的教育价值观,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和不断加强人文教育,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现途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与困境。  相似文献   

4.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5.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自提出以来,给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注入了新的视角与活力。但由于"生活世界"的意蕴上还存在着很强的不确定性,导致这一命题在当下的学术研究场域仍处于模糊不清的混沌状态。因此,教育研究要追本溯源,就必须究问诸如"什么是生活世界、教育能不能回归生活世界、教育与生活世界应当呈现怎样的关系"等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7.
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德育界讨论的热点和共识,然而许多涉及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根本性问题依然晦暗不明。德育研究必须就这些根本问题进行追问,以为德育找到向生活世界回归的根据,并从其中寻求到回归的可行之途。  相似文献   

8.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定位也由技术观向文化观转变。而教育回归生活更是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一面崭新大旗。而事实上,对生活世界的界定仍存在误解,现实生活世界和先验生活世界不仅内涵不同,而且对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意义也不尽相同。本文基于此,对生活世界的内涵作了简要解释,并说明信息技术教育回归的应是先验的生活世界,而非日常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9.
教育回归生活已成为对教育的要求,但当前教育语境中"生活世界"的模糊状态以及教学实践中"生活世界"向"日常生活"的简单归一,使得教育并没有向"生活世界"回归,甚至有进一步脱离的倾向。对"生活世界"基本精神的溯源与反思,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本质意义。同时,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一个艰难而又长期的过程,我们要避免虚假的回归,并应认识到教育在此过程中无法自我拯救,只有认识到这些,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有可能,而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理论畅想。  相似文献   

10.
论教师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哲学思维转变的主要方向.这一转向在我国教育哲学领域引发了一股反思科学主义、回归生活世界的热潮.关注教师的"生活世界",建立完整的教师形象,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既是教育回归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种关乎人的活动,是一种“人为”和“为人”的社会性活动。但是,自从教育制度化以后,教育的“人为性”和“为人性”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张力,使得“人为”与“为人”在教育实践中分裂,教育无论从时空、形式、和内容都越来越远离生活世界。因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制度化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教育只有回归到生活世界中,教育才能成为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育总是时代的教育,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口号以及不同的教育行为方式。现时代是一个后现代时代,教育不可回避地具有了后现代性。与教育的本体具有一致性的后现代思想当属“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属人的世界,教育本体就在于成人;另一方面,教育从其发生学意义上讲,本体则在于与生活世界的互动。因此,用生活世界的哲学指导我们当今的教育应该说是具有教育本体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世界观教育的基本矛盾,就是社会所要求的、教育者在目标上设定的世界观与受教育者在进入世界观教育情境之前已经具有的世界观之间的差异和矛盾。这一矛盾实质上并不仅仅是一般的思想观念之间的矛盾,而是不同的心灵习性之间的矛盾、不同的经验结构之间的矛盾,以及在不同的世界视域中的生活实践方式之间的矛盾,即人的生命总体结构的矛盾。世界观教育基本矛盾表现在思想观念、思维水平、意识形态、历史发展和认识价值等诸多层面上。生活世界既给世界观教育基本矛盾的解决划定了幅度空间,也给这一矛盾的解决奠定了现实的基础。世界观教育基本矛盾解决的根本途径,乃是一种以回溯到生活世界的原初自明性为基础的、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理解为必要环节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14.
道德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历史与逻辑的一体性,生活的过程也是道德学习的过程。受近代哲学科学主义思想和工具理性影响,近现代道德教育在总体上呈现出与生活脱离的特征。20世纪以来,向生活世界回归成为现代哲学的普遍转向,与此相适应,当代道德教育也正在大力呼唤并开始启动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当前,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育与生活脱节。因此,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创新职业教育德育重要源泉.从生活世界概念出发,对职业教育领域的职业生活世界进行了阐释.反观德育现实,对职业教育中德育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生活世界的视野,提出职业教育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由于幼儿家庭教育具有奠基性、权威性、生活性和及时性的特点,所以其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世界"理论认为,"生活世界"具有直观性、真实性、基础性、整体性和主体性,在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宝贵的教育时机。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生活世界"的意义,重视幼儿的"生活世界",使家长和幼儿在"生活世界"中彼此相依,互存共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后现代视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哲学反对线性、封闭的静态逻辑,主张自我突破的多元创新精神,发端于后现代哲学的后现代心理学摒弃了科学主义心理学原则立场。在后现代视阈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开展多层面、多视角、本土化的生态研究,建构生态化、多元化、活动化、生成性的课程体系,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大学生“关系世界”和谐的生命教育取向。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世界"具有总体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生活世界"中积淀的各种背景性知识储存会被"总体化"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是文化、社会和个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整体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确立"大教育"的理念,创新全社会育人体制,完善高校育人机制,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按照柏拉图的理念,教育在于灵魂的转向。教育要使人的灵魂,从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感觉世界,进入一个用灵魂的眼睛才能看到的至善至美的理念世界。否则,沉迷于感觉世界的人,就像习惯于在洞穴中生活的囚徒一样,走到洞穴上面的世界,反而觉得是痛苦的,仍然想逃回到洞穴中去。教育家是走出洞穴的人,要把洞穴里的囚徒解救出来,使他们的灵魂看到善。当下,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教育理念:“人”与“民主”,“人”与“民主”就是这个时代的善。  相似文献   

20.
行走在意义世界中——小学德育课堂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课堂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是一个事实世界与意义世界相互联结的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不是仅仅使人去认识一个事实世界,它的更为重要的职能是指引人们进入意义的世界。德育课堂是一个探索生活意义的课堂。它要使儿童逐渐去理解和体验:生活是有意义的,生活中的我是有价值的,它还要在不断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拓展他们的意义场域。德育课堂是迷人的,这是因为意义世界是充满人性的世界,追寻意义的过程是一个人的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生命的潜能都被激活,各种能量都能得到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