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修养。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造成大学生感恩之心缺失的原因,指出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共同努力,担当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提倡感恩、弘扬感恩、学会感恩的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而当前许多大学生不懂得感恩,因此,在大学期间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也因此成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每个公民不可缺少的道德情感。但是,在当下在各种思潮、各种外来文化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中部分学生存在着"不知报恩、情感冷漠"等感恩心缺乏的现象,追溯其原因,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大学生感恩心的缺失必然会给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带来许多危害,更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通过具体有效的措施来唤醒大学生的感恩心,让大学生学会感恩,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感恩意识是道德品行的善端,它能升华道德情感,拓展道德理念,融洽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社会的道德教化和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感恩意识的培育和扩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感恩教育成为高校德育的软肋,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甚至出现了道德和人格的缺陷。因此,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开展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正>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生活态度,也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事实证明:对于人一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往往是一个人的品性和德行,而不是单纯的技能或知识。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知道感恩,他的一生就有良知和责任相伴随行;每个人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整个社会才有可能更加和谐,日臻完善。在我国,以德为先,厚德载物,历朝历代都备受推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德育,在教育方  相似文献   

6.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学。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各大高校在大学生的各个年级都有不同类型的感恩教育活动,但是高校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势必需要我们详细了解当代大学生也就是90后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对他们在亲情、师生情、友情、爱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从而更好地实施感恩教育。本文通过雷锋事迹的宣扬,让当代大学生感受雷锋的无私奉献源于他对中国共产党带他走出苦难的感恩之心,正是由于这种感恩的情怀使得他永远站在党和人民需要他的地方,无私地为他人奉献自己。而当代大学生在国家的呵护下进行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更应该怀揣感恩之心。同时,本文结合学校的教育理念通过校训中对于感恩的诠释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为感恩教育提供创新有效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罗小林  胡智昕 《考试周刊》2014,(91):157-157
感恩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有重要意义。高校培养大学生,不仅要培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还要对培养道德素养,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晨  帅敏 《文教资料》2010,(21):189-191
感恩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健全大学生人格、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进行感恩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其感恩意识,激发其感恩之心,并使之外化为感恩之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感恩的心态是社会文明发展和人们之间和谐共处的重要因素。为了改变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自私自利、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从加强传统感恩文化教育、提倡内化教育、培养感恩情怀、构建"三位一体"感恩体系等方面入手开展感恩教育,以期达到内化学生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任江林 《中国德育》2007,2(11):36-39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当前大学生缺乏感恩心的主要表现是:遗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淡化学校老师的教导之恩,忽略用人单位的知遇之恩,冷落社会的关爱之恩。为此,需要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还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加强感恩教育的对策,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施恩的教育,使他们做到知恩于心、报恩于行,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感恩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在国家、社会和学校不断加大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的现象,这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塑造贫困生健全人格,应当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贫困生感恩心理的现状及缺失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从学生工作者的角度就如何对贫困学生进行感恩之心的培养与引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由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会变得和谐、亲切、健康,生命之树也将得到滋润。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品德和精神境界有重要价值。本文从“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缺乏感恩心而被取消受助资格”入手,对感恩教育概念、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及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找到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感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年轻一代"感恩"意识淡薄、"零感恩"现象以及整个社会"感恩"教育的缺失,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导致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淡这一社会现状,就感恩提出背景、感恩理论与评价进行回顾,根据已有的感恩理论探讨形成人人知恩感恩,促进个体和谐心理状态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感恩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感恩认知、激发大学生感恩意识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感恩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自主的调整自己的行为,更好的度过大学生活,不断回馈学校与社会。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感恩教育加入了国际化背景,更加侧重对祖国的回馈,特点鲜明,具有极强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严煜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5):131-133
知恩、识恩、报恩是当代大学应该坚持的基本道德操守.大学生感恩教育应把握时代性,主要体现在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学校培养之恩,感谢他人帮助之恩,感谢社会熏陶之恩.从构建和谐校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责任意识、尊重意识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淡薄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加强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已成为思想教育工作者迫切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感恩是做人的起点,是尊重的基础,是每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则,也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元素。感恩教育具有坚定的原则性、丰富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等特征。加强感恩教育可采取如下途径:将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实现家庭、学校、社会联动,创造良好的感恩教育大环境;引导学生勇于实践,从点滴做起。  相似文献   

18.
1.教育的及早性。面对人们感恩之情、感恩之德、感恩之心、感恩之行的缺乏.人们呼吁要把感恩教育列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补感恩教育这一课。我们不禁反思:感恩教育靠补是否可行?对于孩子来说,儿童期是培养价值观念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9.
感恩是人起码的责任和道德禀赋,是社会和谐的纽带。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大学生感恩缺失。大学生加强感恩修养对于完善自身人格、努力成才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学会感恩才能肩负历史使命、励志成才。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却日渐呈淡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对父母的辛勤养育无怜惜报答之意、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无友好感激之情、对大自然和社会给予的一切无敬畏回馈之心等三个方面,这将不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不利于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与和谐校园的构建、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地成长与成才,因此,高校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以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