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学历辅导员职业倦怠表现在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等三个方面.高学历辅导员具有较高的自尊、较强的成就动机、对自我价值感要求较高.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心理原因是违背真实职业动机、缺乏身份认同感、工作成就感降低、个人危机感增强.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群体,在新形势下面临着太多的压力,使其出现系列生理、心理、行为的不良症状,导致辅导员队伍的工作不满意感和职业倦怠危机。研究证明抗逆力能对压力事件中个体的认知和情绪等产生影响,并使个体采取有效应对策略,走出危机。以抗逆力为基点,来分析辅导员解决心理压力的基本途径,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的、频繁的情绪劳动付出,影响到辅导员个人的身心健康.本文以职业倦怠的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为基础.探讨辅导员的情绪劳动策略和情绪劳动要求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并据此提出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现实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情绪,本文就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情绪的原因和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做出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自我效能感降低、人性化行为缺失、去个性化等多方面,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通过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知水平、运用激励机制、帮助辅导员建立健全心理机制等多种途径,消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研究基于国外学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英文文献,梳理了学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显著负相关,且辅导员自我效能感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有效预测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研究还显示,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高负荷工作量显著相关,高效的辅导技能不仅可以提升辅导员的个人成就感,还可以减少辅导员去人格化。此外,研究发现那些获得社会支持的辅导员具有更积极的职业态度,对较少学生提供服务的辅导员倾向于较低的倦怠感和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从为辅导员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提升辅导员对工作的认知水平等方面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减少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危害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普遍,表现在缺乏信心,对待工作冷漠,自我效能感差,教育观念僵化。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危害个体身心健康,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对社会的维稳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从个体的主观感受方面提出了应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方法: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影响力,增强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基于JD-R模型理论的角度分析,工作要求过高、工作资源缺乏是导致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要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一方面要通过调整工作要求,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活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整合工作资源,促进辅导员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黄玉贇 《广西教育》2013,(31):106-107,152
基于JD-R模型理论的角度分析,工作要求过高、工作资源缺乏是导致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要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一方面要通过调整工作要求,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活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整合工作资源,促进辅导员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采用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自编辅导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283名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同时,以162名高校专任教师为对照组考察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结果发现:1)与专任教师相比,辅导员的情绪衰竭得分高,非人性化、成就感低维度上的得分低;2)工作年限为1~3年的辅导员在职业倦怠三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10年以上辅导员;未婚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显著高于已婚辅导员;3)4个影响因素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工作负荷与压力、领导支持与认可对情绪衰竭有正向预测作用,领导支持与认可对成就感低、学生表现对非人性化有正向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1.
于威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4):92-93,109
职业倦怠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的基础性工作都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和学院的稳定与发展。本文以对某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进行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准,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克服和应对职业倦怠进行了阐述,期待着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增强职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量表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调查,以揭示该类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结果发现,传媒类高职院校辅导员表现出中度情绪衰竭、低度人格解体和高度个人成就感缺乏等现象;同时发现,工作对象、工作定位和自身因素对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政工干部的职业特点往往使其更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对烦琐工作的职业倦怠感,对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高度紧张感,对工作不被认同的挫折感,对自身发展前景的焦虑感。本文针对学生政工干部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管理对策,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出台的"43号令"明确界定了辅导员的身份和职责。随着时代的变迁,角色认知不深入、工作期望值与现实回报产生落差、职业认同感得不到共鸣、新型师生关系的复杂性等都会让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感。该文以政策,理论为指导方针、实践为检验依据,提出思维革新、换位思考,辅导员角色定位再认知、工作方法优化提质等可行性措施,从而用提升辅导员专业胜任力来缓解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是高校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文章以四所高校的辅导员作为研究样本,围绕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展开调研,具体问卷调查了辅导员的工作情绪、工作定位、职业认同度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可是真正从辅导员自身的认知角度对其进行干预的成果较少。本文从认知失调理论出发,尝试着从转变角色观念、客观地看待职业倦怠、变完美取向为满意取向、正确理解辅导员工作的付出与回报和进行积极归因这五个方面来协调高校辅导员失调的认知,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7.
在极易出现职业倦怠的辅导员群体,如何促进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难点之一。本文结合时代热词"获得感"以及学院的实际做法,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和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合并本科院校中,辅导员队伍存在着工作倦怠现象,针对此现象结合辅导员工作特点,采取有力的措施,逐步消除职业倦怠,有效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效能感,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是个体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其产生根源有工作负荷高、待遇偏低、公平感缺乏等外部原因,也有耐挫折能力弱、成就动机过高、缺乏奉献精神、性格不够开朗、利用社会支持不足等内部原因.既然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产生,是外在和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想有效防止和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只有从外部、内部两个方面同时入手,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于立东 《教师》2014,(20):105-107
高校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会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影响辅导员的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外部情境因素和辅导员的归因特性是职业倦怠形成的重要原因。职业倦怠与归因互为因果,职业倦怠源于归因,归因能够影响和改变职业倦怠的程度。基于归因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治理倡导宽松、包容、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主张高校应营造科学、务实、民主、温暖的学校育人环境;辅导员应改变、改造、提升个体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