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菊慧 《学周刊C版》2010,(11):133-133
科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创造新生活”。以“生活”为基石的科学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持久,有利于学生建构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可是在实际的科学教学操作中,往往忘记了这一条“真理”,科学成了生活的副产品。我们总是在生活中寻找科学公式,需要的时候提出来;不需要的时候忘记它;没有把科学教学真正地融人生活。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科学活动,享受真正的科学生活呢?这将是科学教学获得解放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将“三生教育”融入医学基础课教学,加深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的理解.方法:将“三生教育”渗透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日常教学.结果:学生在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尊重生命、善待实验动物等方面有所提高.结论:当今的高等教育应将“三生教育”有机整合至日常教育中,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生命、生存和生活.  相似文献   

3.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而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包括较多的 日常概念和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于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让学 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因为一些抽象性的问题往往会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所以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 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教学必需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如教学“1”的认识,不是先告诉学生这就是“1”,而是从“一个苹果”、“一颗糖”、 “一个人”等具体事物中让学生去感受,然后再引导学生抽象形成“1”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邹国芬 《海南教育》2014,(18):19-2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创造生活,以“生活”为基石的科学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让学生的生活体验成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可以更好地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好科学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生命教育的融入,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美好,为学生追求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基于此,文章以“新生命教育”理念为指导,展开对于科学教学的创新思考与实践,以期实现生命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使学生不仅能够发现科学的真谛,而且还能够理解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新课程强调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笔者在教学中注意从生活的源头汲取活水,让数学课与生活联袂,充满生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秦贞军 《职教论坛》2002,(10):32-32
对职高生进行科技教育是职高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要把科技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将科技教育贯穿到各科教学及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一、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先导1.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数学家的创造发明促进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以及生活经济发展的材料,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作用。2.注重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提出类似“不过河怎样求河宽”“不登山如何求山高”和怎样用所学知识规划运动场等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初中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强调将“生活德育论”作为教材的理论支撑,以初中学生逐步发展的生活经验作为编写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应做到课堂、学生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将生活融入教学,让教学指导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陈会忠 《教育探索》2008,(10):39-40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教育思想与实践,为生活科学教育在小学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小学生活科教育学实施的路径,一是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二是要将科学教育引向生活。  相似文献   

10.
葛群 《青海教育》2010,(7):39-39
新课程下的“生本课堂”教学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凸显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生活与学习的价值。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本课堂”上,合作学习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下面谈一谈我在“生本课堂”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几点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三生教育”实践教育工作应从活动入手,真正把“三生”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活动让学生有体会,有所触动。学生在活动尝试中让生命象花儿般绽放;通过成才故事感受努力让生存充满希望;通过爱心教育的开展让学生明白爱心让生活充满阳光。活动设计一定结合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热点问题,让活动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活动中体会生命的价值,明白生存的意义,让活动成为三生教育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想内容融入到物理基础教育之中,即在物理教学中增加人文思想、人文色彩的教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而应该以物理的内容为素材,通过这些素材,让学生受到科学的、技术的、人文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林桂凤 《师道》2005,(9):45-45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性学习的心理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仅学习课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开拓知识学习的领域,培养学生拓展性思维习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以主体身份承担任务,并根据学习任务自主设计完成任务计划、方案,充分调动口、耳、手、脑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并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以生活为思维活动的原素材、联系生活,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加以拓展、运用,通过各种活动,从而实现活学,体现科学教学“三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孔繁红 《青海教育》2014,(9):100-100
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而设计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生本教育提倡“先学后教”“先会后教”,最终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这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生为本”,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依靠学生,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广泛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学到知识,在参与课堂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班就读,就是指在普通小学的正常班里,招收少量(一般1—3名)的弱智或学习有障碍的儿童、少年随班学习的一种办学形式,也叫做“一体化教育”或“回归主流教育”。显然,这种教育旨在给随班就读生提供和普通学生等同的教育环境,让那些“非主流”的孩子们也能融于“主流”的学习与生活。不过,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一体化教育”却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黄馨宜 《广西教育》2013,(29):27-28
目前,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普通学校安置特殊学生的常见形式,它让大多数轻度障碍儿童能与正常儿童一起享受平等的教育。由于有些随班就读学生(以下简称随读生)能力明显低于普通学生,对某种教学行为不适应,极易成为班级中的“边缘学习者”。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不断探索与实践,研究出提高随读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及措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班级生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如何走出“少、慢、差、费”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科学高效的目标?从方法论意义上着眼,只是治标之术,只有深入到教育的本质以及语文教育与人与生活的内在密切联系的层面,才是追本溯源的正确路子。语文教育追求一种和谐的美好局面,让“语”和“文”、师和生、师生和文本、师生和生活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让师生诗意地生存和生活。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数学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做题。数学有它更丰富的内涵,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生本教育”正是体现了这一科学教育理念。在“生本教育”模式下,我们教师始终“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教育模式。在“生本教育”中,通过我们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以学生为本,贴近生活。这充分说明了初中科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科学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让学生懂得学习科学就是为了更好地体验生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