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现代作家沈从文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从这些女性形象的生活状态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入手,对她们作谱系梳理,可分为纯朴的湘西少女、顽强善良的女性形象、被生活所迫的妓女形象、挣扎与反叛的女性形象、"堕落"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是各种人性的"面影",透过众多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映照出沈从文忧国忧民的思想,他带着忧思探寻理想的生命形态,力图重塑民族灵魂,振兴民族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千差万别,而典型的女性形象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缩影。中国作家莫言与加拿大作家门罗分别于2012与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擅长塑造勇于反抗、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而门罗以塑造具有一定觉醒意识但迫于现实而选择妥协的女性形象而著称。分析两位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影响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因素包括作者因素、时代性因素及读者因素。挖掘影响女性形象塑造的因素,能够揭示中国女性与西方女性的异同,为今后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唐代边塞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为主要内容,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唐代边塞闺怨诗塑造的女性形象颇为深刻,准确地把握了女性的生活风貌和情感世界。这类诗歌描述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忠贞型女性形象、哀怨型女性形象、悲惨型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苗族作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异彩纷呈,有传统型的女性形象,亦有新时代的女性形象。男性话语下,传统型女性形象是理想的形象,脱离男性秩序的女性则不被认可。女性话语下,敢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是理想的形象。两种形象的塑造都有其抒写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插图中少年儿童类女性形象类型主要有伙伴形象、英雄形象、需要保护的形象、榜样形象,这些插图中的少年儿童类女性形象对学生的成长和构建性别平等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消除性别偏见,利用好插图进行少年儿童类女性形象教育,开展少年儿童类女性形象的专题学习;编写的教材要增加少年儿童类女性形象插图数量并丰富女性形象,正确选择插图并提高插图质量。  相似文献   

6.
从目前中国作家对于日本女性形象的认识上面来看,可以将日本女性的形象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丧失自我,宁愿作为男性的点缀形象;温柔贤惠、大方无私的贤妻形象;超越现实、夸张变形的女性形象。文章结合中国作家对于日本女性形象的分析,总结了中国作家眼中的日本女性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南宋文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身份、性格、行为模式上都与前代的文言小说不同。但无论是市井女性形象、守礼女性形象、情欲女性形象,或是复仇女性形象,都是小说作者在对现实中的人进行道德上的教化,而这一创作动机是受了南宋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结合盖斯凯尔夫人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包括独身女性形象、劳动女性形象和堕落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告诉人们女性也有能力去服务社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是当今文坛中别具一格的女性作家。她肯定平凡的大众,注重平凡人所有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她塑造了许许多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本文就针对王安忆作品中以下三类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即:平凡卑微、重视家庭的女性形象;坚韧顽强的女性形象;超越传统道德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孟艳 《考试周刊》2012,(10):9-9
女性是李煜词中常用来描写和抒情的对象。其女性形象在诠释女性绝美的姿容、体态、舞姿、服饰的同时,有女性性格、女性情感的描写,使得这些女性形象充满生命力和张力。本文对李煜词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当前广告在女性形象塑造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影响社会对现代女性的认识、评价和尊重以及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无论是女性还是整个社会群体都呼唤更和谐、平等的广告女性形象。本文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的相关资料,介绍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定义,归纳出消费者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的三种反应以及三个制约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量。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十七年文学的特点是一致的。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有:坚贞不屈的女英雄、革命母亲、成长中的知识女性、舞台艺人等。这些女性形象尤其是革命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女性形象的尚欠丰富多样则是十七年文学的遗憾。  相似文献   

13.
汉代文人诗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三大类:贵族妇女悲剧命运形象、平民女子勤劳、独立的形象、文人诗笔下的思妇形象。汉代文人诗中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在于,她们是男权话语体系下的女性形象,是汉代妇女处境的真实显现。  相似文献   

14.
女性形象是历代作家共同的创作资源.但由于受政治话语和男权话语的困扰,当代作家对女性形象的书写很难进入本体论的范畴.通过对“男女都一样”性别遮蔽下的女性形象、“木棉”式的理想主义女性形象、“灵与肉”交融的自审者女性形象等人物形象的解析,可以梳理出当代女性创作题材中女性形象嬗变的过程及其嬗变的症候.  相似文献   

15.
女性作家塑造的一个个让读者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突破了以往传统的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和深度,使维吾尔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多样化,使其内容更丰富、更灵活。文章从多个角度对这些女性形象做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在刻画男性士子形象的同时,塑造了不少女性形象,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本文试从人物身份、行为方式和观念等方面把书中的女性分为四类:母亲形象、妻妥形象、妓女形象和“才女”形象,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潮,从传统文化和女性自身独特心理等角度对她们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几类女性形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选取新浪网、美国在线(AOL)两家主流网络新闻媒体,对其中时尚新闻中的中美两国女性人物报道和女性形象塑造进行探讨,包括性别角度的形象、女性角色形态及女性气质的描述,探讨在时尚媒体中两国女性形象的差异和趋同。并用跨文化比较的办法,从中西传统的性别文化、女性的社会性发展、女性的自我建构等方面挖掘在不同的文化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8.
教材是某一时期时代发展的产物,反映了一个时期历史的发展变化。本文以部编版高中语文5册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数量、社会身份、性格特征分析,并得出结论: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存在数量少于男性、职业女性数量偏少、女性形象塑造刻板化等问题。最后总结概括女性形象的教育价值,希望引起广大一线教师对女性形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菲茨杰拉德的著名短篇小说《重返巴比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发现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是男权中心价值观下的产物。这些女性形象,无论是“强势”型,还是“受害者”型、“天使”型、“堕落”型,都是男权文化下的消费品形象,与此同时,这些女性形象模式也表现了社会对于女性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女性形象,深入研究贾平凹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对女性的独到欣赏,一方面,他的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女性崇拜倾向,另一方面,他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又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致使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仍旧不同程度地受到男权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并未能真正表现女性的欲求。本文对贾平凹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对作者表现女性形象时的叙述方式、作者的女性观做了探讨与论述,并深入分析了导致作者矛盾的女性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