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作为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同质性和"互文性",大众文化是历史叙述的后现代文本。作为一种话语,后现代主义在消解了现代主义中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二元对立结构后,成为一种以大众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作者从哲学基础、美学倾向、艺术追求、文化态度和价值立场五个层面考量,认为后现代主义无疑是一种大众文化的辩护理论。  相似文献   

2.
罗鑫 《湘南学院学报》2016,(4):42-45,52
大众文化已然成为当今显学,然而对待大众文化的态度却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对大众文化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而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则对大众文化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本文依据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理论,尤其是菲斯克对伯明翰文化研究的阐发,认为大众文化并非是大众盲目接受和消费统治阶层施予的文化工业产品所形成的,而是在对文化工业产品的消费过程中不断对统治阶层和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和审美价值进行"抵抗"和消融所创造出来一种符合大众日常生活语境和自身利益需求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研究史上一直存在两个还原主义思路:法兰克福学派主流、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者鲍德利亚等持悲观主义论断,把大众文化当作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控制和欺骗,把大众文化还原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异端瓦尔特·本雅明、文化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约翰·菲斯克等持乐观主义的态度,把大众文化还原为大众的文化,是大众对统治阶级的反叛和颠覆,这些理论家把大众文化当成下层反对上层的武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实现了大众文化研究的转向,这种理论把大众文化当成意义斗争的场域,不能把大众文化简单还原为统治阶级的文化也不能简单还原为被统治者的文化;厄尼托斯·拉克劳和斯图亚特·霍尔的“连接理论”对大众文化研究的还原主义弊端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进一步实现了大众文化研究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后期,大众文化日益成为当代文化主流和文化格局的主导者之一,而精英文化则相对式微,不断受到大众文化的冲击和裹挟,呈现出某种衰退的趋势。要构建二者互动、共存的良性文化生态,知识精英们应首先在立足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改变自己所恪守的观念,对大众文化多一份理解和宽容;与此同时,着眼于社会的文化认知,继续保持独立的文化批评态度及对文化理想的现实坚守。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先进文化作支撑,没有先进文化的支撑就不可能有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为先进丈化的巩固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条件保障。努力构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整合多元文化,用先进文化规范和引导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在日益扩张 ,低俗的大众文化对我国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日显突出。高校必须大力弘扬先进文化 ,加强审美教育 ,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化多样性构成了中国文化生态的基本特征。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网络文化与影视文化,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表现方式及主要特征,以及诸多文化间的相互关系来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对核心价值观的多重影响,通过先进文化规避消极文化、落后文化的影响,以先进文化引领文化的发展方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充分借鉴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等文化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在日益扩张,低俗的大众文化对我国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日显突出.高校必须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欣 《文教资料》2015,(3):165-167
为了真实了解广大中职学生对大众文化需求的现状,有关中职学生课外生活的内容、对待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态度,以及对语文课堂教学及语文教师的评价三方面的调查分析,为大众文化资源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申报》电影明星报道了解大众文化的发展情况,主要从大众文化的现代娱乐方式、受众对大众文化的态度和选择以及《申报》电影明星报道推动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发展三层阐述《申报》电影明星报道对大众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